学科分类
/ 21
4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成功撤机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与护理,包括合理应用抗生素、对症治疗、人工气道护理、呼吸机管理。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基础疾病教育、训练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呼吸训练。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肺部并发症、呼吸机撤机情况等方面。结果试验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撤机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次撤机不成功/呼吸机依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法可减少患者呼吸机依赖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机械通气 成功撤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3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后,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为(5.24±1.26)d、对照组为(9.96±1.78)d(P<0.05);住重症监护室时间,观察组为(9.21±1.35)d、对照组为(16.77±2.86)d(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对照组为19.61%(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护理中,给予综合护理,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或减少机械通气时并发肺部感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方法根据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对66例机械通气患者采取了以下预防护理措施①早期防治感染。②加强人工气道护理。③加强翻身,叩背,经常变换体位。④加强营养,注意饮食护理。⑤注意观察,及时解除诱发因素。⑥心理支持。结果66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28例(42.25%),死亡3例(8.57%),无因护理措施不当而导致或加重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而患者死亡。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

  • 标签: 呼吸 人工 肺部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治疗时机械损伤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8例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方法,观察组给予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策略,观察两组患者在呼吸机参数设置、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呼吸机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和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能够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呼吸机治疗,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小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损伤
  • 简介:摘要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常用的护理操作,有效地吸痰可以及时清理呼吸道,改善肺泡通气的换气功能。但是,吸痰操作不规范易造成低氧血症。望在预防吸痰所致低氧血症上更合理更科学,本文查阅国内外文献,就吸痰时机,吸痰前湿化,发生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的综述。

  • 标签: 吸痰 机械通气 低氧血症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不同声门下吸引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住ICU的时间顺序编号,按单双号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A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加间断冲洗的方法,B组采用间断吸引、冲洗的方法,对两组患者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等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两组1周内发生VAP的例数发生、隐血试验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VAP总发生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声门下持续负压吸引加间断冲洗,不仅可以提高吸引效果,而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持续吸引 间断吸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ICU综合症指病人在重症监护室监护的过程中出现的以精神障碍为主,并伴有其他表现的临床综合症。该病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病情轻重不一。其临床表现有①谵妄状态,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显著降低。②思维障碍,可通过语言、行为等表现。③情感障碍,小部分患者表现为情感高涨或欣快症,多数患者表现为抑郁。④行为动作失常,如毁物骂人、乱吼乱叫等。⑤其他表现。如头痛、失眠、腰背痛、腹泻、便秘、皮肤异样感等。

  • 标签: 机械通气 ICU综合征 病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儿的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98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机械振动排痰)和对照组(手工叩背)各49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每日排痰量(19.05±3.06)ml大于对照组的(13.62±2.74)ml;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95.92%高于对照组的79.59%,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症状完全消失时间,观察组为(5.19±1.35)d短与对照组的(7.05±1.28)d;观察组住院时间(5.62±1.27)d短于对照组的(8.04±1.45)d,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中,机械振动排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治疗方法,促进患者恢复健康。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治疗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分析胃肠外和胃肠内不同的营养给予途径对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3.5±2.3d)少于对照组(6.2±2.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红蛋白值与血清白蛋白均明显升高,而实验组患者疗后的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D4、CD3以及CD4/CD8均有明显升高,实验组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患者反馈相对经静脉滴注的胃外营养给予方式,经鼻胃管的胃内营养给予方式有一定的不适感。结论虽然经鼻胃管的胃内营养给予方式有一定的不适感,但其相对胃外营养给予方式,可明显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提高患者疗后身体状况。

  • 标签: 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治疗 ICU 机械通气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活动与康复计划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ICU机械通气患者共48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给对照组患者行ICU常规护理,并进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给观察组患者在ICU常规护理和预防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的护理干预,通过建立专门研究小组,制定早期活动和康复计划进度表对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呼吸机使用天数、ICU入住天数等方面的指标数据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活动与康复计划能够缩短患者ICU机械通气时间,加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活动 康复计划 ICU机械通气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机械制造业中职工职业病危害情况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年某机械制造业员工200人进行入组分析,入组人员包括清砂操作工,电焊工,数控机床操作员,涂漆岗位等,通过对尘肺、噪声聋、职业性慢性中毒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人群的健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行的防护措施。结果某机械制造业企业员工中,肺部异常、听力损失以及血液异常的发病比例明显高于健康指标和要求,差距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大型机械制造业职员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有粉尘、噪声、苯系物危害等,需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进行保护。

  • 标签: 机械制造业职业病 危害与防护 健康指标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13例机械通气病例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13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呼吸机治疗,转入ICU后给予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及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预后12例得到救治,1例不治身亡。结论危重症手足口病具有发展迅速的特点,因此必须对早期患儿加以重视,及时转入ICU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危重症手足口病 机械通气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在临床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以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急诊收治的确诊为急性左心力衰竭病症的患者36例,对其均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等指标在机械通气前后的变化。结果其中33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其有效率为91.6%,各指标均明显改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在临床中应用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中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病人基本的症状及其他严重症状,是临床中治疗心力衰竭的首选方法。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 心力衰竭 急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总结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体会,探讨提高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水平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接受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的18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的方式技巧和经验体会。结果18例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时间在3至20天之间,平均通气时间为13天,经规范、全面的机械通气治疗和护理后,16例康复出院,2例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对进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通气模式与参数的适时调整、无创机械通气护理、并发症观察及护理、管道护理与湿化及心理护理,可显著提高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水平和患者依从性。

  • 标签: 呼吸衰竭重症患者 无创机械通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俯卧位机械通气应用于重症肺炎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仰卧位机械通气,采取保护性通气模式;观察组行俯卧位机械通气,同样采用保护性通气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天内不同时段的动脉血气分析、氧合参数及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并在治疗后复查胸片观察肺部炎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3.7%,远高于对照组的56.7%。两组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aO2和PaO2/FiO2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周后胸片肺部炎症吸收明显改善(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应用于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效果较令人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俯卧位 机械通气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安全护理措施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92例ICU机械通气实施机械通气患者。常规组单纯对患者实施镇静治疗。研究组对患者实施镇静治疗过程中增加安全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率2.17%低于常规组的19.57%(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率为95.65%比常规组的95.65%高(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过程中开展安全护理,可有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利于机体康复,获得家属和患者的认可与满意。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安全护理措施 镇静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人工皮)在新生儿无创机械通气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需要进行创机械通气的30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儿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人工皮覆盖鼻部后使用鼻塞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通气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中有5例患儿治疗效果较好,患儿治疗后基本痊愈;8例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86.7%高于对照组(66.7%)(P<0.05);实验组有13例患儿对我院治疗比较满意,满意度达到86.7%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人工皮在新生儿无创机械通气中使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水胶体敷料(人工皮) 新生儿 无创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气道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行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气道分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功能、APACHEII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PaO2/FiO2、APACHEI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行气道分级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并对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气道分级管理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