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东阿县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晓及其影响因素,促进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方法统一制定调查方案及问卷调查表,在预防接种门诊、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资料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400例儿童家长中,89%对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接种有一定的了解,98.5%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发烧的时候不能接种疫苗。大专以上家长对五苗知识的正确回答88%,小学以下家长的正确回答不到60%。结论应加强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儿童家长,大力普及预防接种常识,以提高家长的自觉性与参与性,提高儿童预防接种

  • 标签: 城市儿童 预防接种知识 知晓率 现况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市某社区恶性肿瘤的分布、发生及死亡情况,为更好的开展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上海市肿瘤病例登记报告系统二期管理软件,获取某社区1990年至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死亡、随访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3144例恶性肿瘤资料,其中男1552例,女1592例;死亡1633例,病死51.94%,其中男945例,女688例,男性病死60.89%,女性病死43.22%,男性病死显著高于女性(P<0.05);病死前5位为肝癌、胰腺癌、食道癌、胆囊癌、淋巴癌;男性病死前5位为食道癌、胆囊癌、淋巴癌、肝癌、胰腺癌,女性病死前5位为输尿管癌、肝癌、胰腺癌、胆囊癌、肺癌;死亡病例中,第一位为肺癌,占20.51%,第二位为胃癌,占13.59%,第三位为肝癌,占10.84%。结论恶性肿瘤病死高,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肺癌、胃癌、肝癌占恶性肿瘤的比例最大,应加强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针对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加强健康干预,尤其是高危人群。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 死亡 病死率 死因构成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丹寨县常规免疫监测状况。方法对2010—2012年常规免疫接种检测结果,采用差值(D)和比值(R)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评价结果显示差值(D)评价“不可信”占46.67%;比值(R)评价为“不可信”占66.67%,前者说明漏种儿童比较严重,个别地区可能出现免疫薄弱村寨,超生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可能出现免疫空白,后者说明各种疫苗应种人数报告接种之间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结论接种对象底数不清和报告接种存在明显逻辑错误。

  • 标签: 免疫规划 接种率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2012年6月20日800-6月21日8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调查。结果共调查315例,发生医院感染10例,医院感染现患为3.2%,医院感染例次现患3.5%。医院感染重点科室为ICU(50%)、神经外科(10.3%)、泌尿外科(6.7%)和普外科(6.7%)。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下呼吸道为主(63.6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92%。结论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快捷有效,可发现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提高血标本合格中采取品管圈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数据计算涉及的资料为2016年4月—2018年8月期间收入的100例血标本,实施品管圈管理,作为实验组;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收入的100例血标本,不实施品管圈管理,作为参照组,比较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血标本检验合格、检验质量评分。结果参照组血标本检验合格88.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检验合格98.00%,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计算研究意义;实验组血标本检验质量评分(89.21±3.54)分高于参照组检验质量评分(78.51±5.65)分,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数据计算研究意义。结论准确且及时报告的前提是正确采集标本,以便于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 标签: 品管圈 血标本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3年来,我院剖宫产及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提高产科技术,减少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来进一步降低本院剖宫产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社会因素 降低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职业礼仪执行的作用效果。方法护士通过培训与学习自发成立品管圈组织,对我科护士职业礼仪素质没完全达到要求的问题进行商讨,确定本次研究的主题,拟订活动计划,分析现况与设定目标,提出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开展品圈活动后我科护士职业礼仪执行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护士职业礼仪执行,改善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护士职业礼仪 执行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QCC方法,降低急诊输液差错,提高输液质量与安全。方法成立QCC小组,采用对急诊输液现状进行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QCC活动前后的的15周输液病人的差错发生比较,差错发生明显下降,由活动前的0.04%下降到0.01%。结论应用QCC活动,不仅改进了医嘱核对与处理流程,降低了输液差错,提高了急诊输液质量与安全,还增加了科室的凝聚力。

  • 标签: 门诊输液 QCC理论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的临床愈合与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的11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随机将这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予以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评定标准总有效率、HP根除与溃疡愈合。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HP根除与溃疡愈合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对于消化道溃疡疾病的治疗效果明显,且可显著提高该病患者的HP根除与溃疡愈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借鉴。

  • 标签: 奥美拉唑 埃索美拉 消化道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心电图变化及其与死亡关系。方法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24小时完成心电图,并根据头颅CT结果分成脑梗死及脑出血两组。结果在脑梗死组,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T波倒置(34.48%),ST段下移(32.76%),QT间期延长(29.31%)和U波出现(27.59%)。而在出血组则为T波倒置(33.33%)、心律失常(33.33%)、U波出现(30.95%)及ST段下移(23.81%)。在脑梗死组死亡患者中,最常见ECG改变为ST-T改变,而在出血组则是U波的出现(60%)。结论心电图改变及异常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常见,而且其心电图异常是多样的。从T波倒置到ST段下移在脑梗塞患者心电图改变中都可出现,而在脑出血患者中T波倒置及心律失常更为常见。总体来讲,脑出血组死亡比脑梗死组高,心电图异常患者具有更高死亡

  • 标签: 脑卒中 心电图 死亡率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切除术后感染的因素,加强术中预防及术后感染的处理,降低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行阑尾切除术患者500例进行总结,每例均在术中应用0.5%甲硝唑注射液冲洗腹腔、切口。结果发生切口感染2例,粪瘘1例,感染发生0.6%,比阑尾术后切口常见感染10%~30%明显降低1。结论术中甲硝唑冲洗腹腔、切口,起到预防性治疗,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阑尾炎 切除术 甲硝唑冲洗 感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评估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分辨超声对284例甲状腺结节评估的准确。结果284例甲状腺结节中彩超评估为良性结节的162例,手术确诊为良性的153例,手术确诊为恶性的为9例其中术中意外发现微小癌4例,诊断符合94.44%。彩超评估为恶性的122例,手术确诊为恶性的86例,手术确诊为良性的38例,诊断符合70.49%。结论高分辨超声有助于甲状腺结节的性质的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术前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高分辨率超声 评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合理营养对胎儿出生体重及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8月200例医院妇产科行常规检查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孕妇常规饮食,观察组孕妇则给予孕期饮食指导。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剖宫产、巨大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加强饮食指导有助于控制胎儿的发育情况,从而降低巨大儿和剖宫产,保障母婴健康安全。

  • 标签: 孕期营养指导 胎儿出生体重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果关联图在降低膀胱冲洗堵管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膀胱冲洗的患者4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0例,观察组在膀胱冲洗过程中应用因果关联图的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膀胱冲洗治疗,观察两组的膀胱冲洗效果以及堵管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膀胱冲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冲洗堵管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膀胱冲洗的患者应用因果关联图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通过针对堵管的主要因素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方案与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膀胱冲洗堵管,效果显著。

  • 标签: 因果关联图 膀胱冲洗堵管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品管圈在优质护理病房降低陪护中的应用方式。方法将品管圈应用在优质护理病房中,确定管理方式,成立专门的品管圈小组,其中1名圈长、1名辅导员、5名圈员,设置好圈徽与圈名,定期举行圈会,将各类措施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统计实施前后陪护。结果在将品管圈应用在优质护理病房之前,患者日间与夜间陪护分别为73.9%与56.4%,在开展品管圈管理模式之后,患者日间与夜间陪护降低至42.1%与35.3%,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品管圈”活动开展之后,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参与度、团队精神以及工作满足感,护理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护士长的管理工作中,而是营造出一种全面参与的模式。该种模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品管圈 优质护理病房 降低陪护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绵阳地区“5.12”地震后过期流产发病情况,分析可能的原因。方法对我院地震前(2003年1月1日—2008年5月10日)因过期流产在我院住院终止妊娠的病例共544例,地震后(2008年5月12日—2016年12月31日)因过期流产在我院住院终止妊娠的病例共2495例),对其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地震前过期流产544例,地震后过期流产2495例,地震后过期流产数逐年增加。地震前排在前3位原因依次是生殖道感染(27.94%)、不良生活环境(22.24%)、月经异常(15.44%)。震后排在前3位原因依次是月经异常(26.59%)、心理因素(20.84%)、生殖道感染(1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震后女性过期流产发病逐年增加。月经异常、精神心理等因素可能是地震后过期流产高发的主要因素。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SPSS软件清理免疫规划接种调查数据的方法。方法将各种疫苗的接种日期与相应标准对照,判断合格接种情况,采用SPSS13.0CustomTables模块产生接种汇总报表。结果该方法能准确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起始月龄、接种间隔和超期接种情况进行判断,可据此判断5种疫苗合格接种和全程合格接种情况,并通过SPSS软件产生接种汇总表。结论从根本上解决了接种起始月龄计算机判断与人工判断的不一致,可以利用SPSS软件替代手工进行合格接种的判断。SPSS软件一直是国际上最流行并具有权威性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式,简便易行,因而成为非专业统计人员应用最多的统计软件,也是国际医学期刊引用最多的统计软件之一。本文以SPSS13.0版软件结合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审评接种的统计,介绍应用SPSS软件统计免疫规划接种口。

  • 标签: SPSS软件 接种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标本未能在三天内及时留取,2小时内及时送检的原因,利用PDCA循环,提高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的及时。方法2016年3月—5月315例患者408例痰标本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8月283例患者372例痰标本作为实验组,运用PDCA循环,评价效果。结果实施PDCA循环以后,提高了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的及时,从之前的57.5%上升至81.2%,达到了预期目标。结论PDCA循环有利于提高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痰标本留取的及时

  • 标签: PDCA循环 呼吸内科 痰标本 及时率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云南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为乙型肝炎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09级入学新生血液,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并用SPSS18.0统计分析。结果2020名大学生中检出HBsAg阳性者79名,其中男生32名,女生47名;汉族学生55名,少数民族学生24名;云南省内学生41名,云南省外学生38名;城市户口学生28名,农村户口51名。总体HBsAg携带为3.91%,男生携带为4.42%,女生为3.63%(χ2=0.778,P=0.403);汉族学生携带为3.83%,少数民族为4.12%(χ2=0.092,P=0.8);云南省内学生携带为3.08%,省外为5.52%(χ2=7.162,P=0.011);城市户口学生携带为3.29%,农村学生为4.36%(χ2=1.507,P=0.246)。结论该校该年级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云南省外学生携带高于省内学生,男生与女生之间,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城市与农村户口学生之间携带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