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发生创伤性骨折的患者60例,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测三维重建技术,并与X线片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检测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的检出率高于X线片检测,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测,可以有效将患者移位的情况以及出现粉碎性骨折的情况检测出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创伤性骨折 X线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骨科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1年份之间的就诊患者中选择四肢骨折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资料,以住院号末尾奇偶数分为均等的2组,分别给予传统切开复位固定术(对照组)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观察组),而后观察2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和术后3个月的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达96.67%,显著优于对照组8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实施治疗,各项手术指标较好,且恢复的优良率较高,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借鉴的价值。

  • 标签: 微创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四肢骨折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记忆合金髌骨爪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在治疗髌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6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比较两组膝关节评分(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44%vs83.33%)(x2=1.125,P<0.05);HSS、M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912、8.003,P<0.05).结论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有助于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键词髌骨粉碎性骨折;记忆合金髌骨爪;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膝关功能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新方法。方法2007年1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32例、57个椎体。结果无术中、术后死亡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发生。椎体前纵韧带后渗漏2例,椎弓根内渗漏1例,椎间隙渗漏1例。无感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椎体高度平均恢复90%以上。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有2例仍有腰痛,但服止痛药有效。经3~25个月随访,平均11.2个月,无一例疼痛复发,椎体高度经X线片检查无改变。结论通过对32例、57个椎体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结果分析,局部麻醉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一种既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治疗 脊柱压缩骨折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9年11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四肢骨折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本次的入组成员,通过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患者通过传统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通过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发生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患者获得了更加理想的治疗疗效,应该得到临床的大力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 四肢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四肢骨折的治疗中探析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应用效果,并对其价值进行分析。方法:2020年10-2021年10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该过程也是明确研究对象和开展研究的主要阶段,病例由四肢骨折患者中选择,并依据研究要求明确60例患者进行分析,为了保证患者样本量平均分配,其中30名接受常规钢板固定治疗的分到参照组,另外50名接受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到研究组。统计效果并比较。结果:患者的手术指标比较,各项指标的数据统计后研究组比参照组有明显的优势(P<0.05)。治疗效果统计后进行对比参照组效果低于研究组,但不良反应比研究组高,比较后有明显的统计学意(P<0.05)。结论:四肢骨折是较为严重的骨折类型,属于创伤性骨折,病发后患者较为痛苦,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在微创技术的指导下使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应用可信度较高。

  • 标签: 四肢骨折 微创 经皮锁定加压内固定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在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对该阶段在本院确诊、治疗的4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均配合临床进行X线平片、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诊断敏感度均高于X线平片(P<0.05)。多层螺旋CT的疾病类型诊出结果与X线平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均在四肢骨关节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无疑更高,诊断准确性更好。

  • 标签: 多层螺旋CT X线平片 四肢骨关节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手术室整体护理配合在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1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手术室整体护理,对两组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均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研究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整体护理 PFNA内固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际线内小切口联合可吸收内固定装置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评价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对照分析将60例颧弓骨折患者分成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各20例。实验组行发际线内小切口并使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骨折断端固定;对照组1行发际线内小切口,使用常规钛板钛钉进行固定;对照组2行耳屏前切口,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进行骨折断端固定。术后从患者满意度、开口度、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综合评估四个方面,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术后6月开口度与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临床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行发际线内小切口联合可吸收内固定装置治疗颧弓骨折,具有创伤小,伤口隐蔽,无需二次手术取出,患者满意度高等特点,且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发际线内小切口 颧弓骨折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保守治疗在老年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F)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1月经我院诊治的老年胸腰段OVF患者42例,并随机划分组别,21例/组,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观察组予以PKP手术处理,对比两组的临床处理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VAS得分、Cobb角以及ODI得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更低(P<0.05)。结论:对胸腰段OVF患者实施PKP手术治疗,相比保守疗法可更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加快其腰椎功能恢复。

  • 标签: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克氏针张力带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骨科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合并克氏针张力带重建大粗隆治疗的3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76~87岁,平均(81±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摔伤2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1d。骨折按Evans-Jensen分型,Ⅲ型17例,Ⅳ型15例,所有患者均合并骨质疏松,均无其他部位的骨折。观察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X线评价手术效果、髋关节功能及骨折复位愈合情况。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检查示,大粗隆骨折均达满意复位与稳定固定,人工股骨头假体位置良好。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12)个月,所有患者大粗隆骨折全部愈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41.3±2.9)分提高到(92.4±1.9)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8,P〈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牢靠,术后患者可以早期负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标签: 骨固定钢丝 髋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就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予以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对比应用两种不同检查手段后,患者的检查情况。结果: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较高,而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对照组检出率则相对较低,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均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尤其是核磁共振成像,可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细微及隐匿性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专科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专科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ODI、VAS、SAS及SDS评分,评价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ODI、VAS、SAS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科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可以显著促进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专科护士主导 延续护理 胸腰椎骨折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专科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6年 8月 -2018年 7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 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4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专科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ODI、 VAS、 SAS及 SDS评分,评价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 ODI、 VAS、 SAS及 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 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专科护士主导的延续护理可以显著促进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专科护士主导 延续护理 胸腰椎骨折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就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细微及隐匿性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分别予以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对比应用两种不同检查手段后,患者的检查情况。结果: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后,观察组患者的检出率较高,而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的对照组检出率则相对较低,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较大,满足了统计学条件(P<0.05)。结论: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多层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均有明显的诊断价值,尤其是核磁共振成像,可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细微及隐匿性骨折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参照组给予常规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w及术后4w疼痛感受评分(以NRS量表评估)、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1w及术后4w NRS评分低于参照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骨折早期愈合,也有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影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四肢骨折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64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检查在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本院 2019年 1月 -2019年 10月时段内诊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 60例,施行 64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检查,再以术中探查定义为诊断结果,评估检查方式的准确性。结果:术中探查骨片数量为( 3.15±1.43)片、骨折断端稳定率为 13.33%、骨折处皮质断裂率为 98.33%,而 64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检查分别为( 3.07±1.41)片、 20.00%、 93.33%,数据比较无意义( P> 0.05)。结论:针对股粗隆间骨折患者, 64排螺旋 CT三维重建检查能够有效评估骨片数量、骨折处皮质断裂和断端稳定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条件。

  • 标签: 64排螺旋 CT 三维重建 股骨粗隆间骨折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骨科收治的50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MSCT和MRI检查。分别对MSCT和MRI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并以关节镜或舒适检查结果为标准,对MSCT和MRI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确诊为膝关节隐匿性骨折39例,非膝关节骨折11例,MSCT的诊断结果分别为36例和14例,MRI的诊断结果分别为40例和10例。MRI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MSCT。结论:在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相比MSCT检查,MRI影像学技术的诊断效能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MRI 诊断 膝关节 隐匿性骨折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