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实施经皮椎间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参与研究。根据术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7)和未复发组(n=181)。对两组的一般资料、病史、病情、术后活动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计量资料对比,病程、BMI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年龄更大、椎间盘高度更小、矢状面旋转程度更大、矢状面滑移程度更多、术后活动度评分更高,P<0.05。两组计数资料对比,男性占比、有饮酒史占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有吸烟史占比、有糖尿病史占比、从事重体力劳动占比、椎间盘脱出/游离占比、椎间盘退变Ⅳ/Ⅴ级占比更高,P<0.05。结论: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年龄大、椎间盘高度小、矢状面旋转程度大、矢状面滑移程度多、术后活动度评分高、有吸烟史、有糖尿病史、从事重体力劳动、椎间盘脱出/游离、椎间盘退变Ⅳ/Ⅴ级更容易导致术后病情复发。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后路椎间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个月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低,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Lehmann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缩短切口长度,降低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后路椎间孔镜 后路椎板开窗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研究椎间盘镜术与椎间镜术在脊柱微创手术中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择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名脊柱手术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椎间盘镜术),观察组(椎间镜术)。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期间指标、疼痛缓解程度等关键指标。结果 椎间镜术的术后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使用椎间镜在脊柱微创手术中进行检查和治疗的观察成像,椎间镜术在脊柱微创手术中术后恢复和疼痛缓解上优于椎间盘镜术。

  • 标签:
  • 作者: 张景瑜李明王玉臣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张景瑜李明王玉臣滦县人民医院河北唐山063700基金项目:2015年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5270)作者简介:张景瑜,男,(1969.2-)男,唐山市滦县人,本科学历,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骨病骨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间镜技术与保守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40例;随访时间6月~24月,平均随访15月.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椎间镜技术治疗组与保守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12月的JOA下腰痛评分系统(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日本骨科学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VAS和OD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期间椎间镜技术组疗效好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椎间镜技术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关键词椎间镜;保守治疗;椎间盘突出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22-01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herniation,LDH)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明显的腰痛伴下肢放射痛或麻木症状,严重者伴下肢感觉障碍、功能活动受限、二便失禁及肌肉萎缩等.由于人们生活模式的变化,LDH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镜微创手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但部分患者恐惧手术且LDH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我们比较了目前临床常用的椎间镜技术与保守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观察两法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4年 7月 -2017年 7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小儿患者 9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均为 48例患儿,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研究组实施两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两法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对小儿腹股沟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手术,可作为理想手术方案全面普及推广。

  • 标签: 小儿腹股沟疝 两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传统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间脊柱内窥镜(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椎间镜TESSYS技术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资料。使用德国joimaxGmbH公司椎间镜,局部浸润麻醉,透视下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外侧,应用四级扩张导管逐级完成椎间扩大成形,环锯逐级扩大椎间,置入椎间镜,摘除突出髓核,直至神经根和硬膜囊完全松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40例均完成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8例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即刻缓解,2例术后无明显缓解,于术后1周行椎间镜下翻修手术。40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1.8月,优19例(47.5%),良15例(37.5%),可6例(15.0%),差0例。优良率85.0%(34/40)。VAS术后即刻(2.8±1.3)、术后3个月(1.7±0.8)及末次随访时(1.9±0.8)均低于术前(7.5±1.1)(t=17.455,26.969,26.039,P均=0.000)。JOA评分术后3个月(23.1±2.5)及末次随访时(24.3±1.7)均高于术前(12.1±2.3)(t=20.479,26.978,P均=0.000)。结论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神经根管狭窄 椎间孔镜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 GERD) 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因各种诱因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呃逆等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文霞主任医师为绵阳市名中医,硕士生导师,从事脾胃病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介绍其从中西医结合角度 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新思路 。

  • 标签: 孔文霞 胃食管反流病 中西医结合 新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采用双估摸穿刺室注药治疗的效果。方法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接收中耳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50例。对照组采用单孔鼓膜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应用双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率。结果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对照组为72.0%,观察组为92.0%,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应用双鼓膜穿刺鼓室注药食疗效果更显著,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双孔鼓膜穿刺 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间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及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镜手术治疗,考察患者的临床指标情况、疼痛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的VAS评分和OD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皮椎间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口小,康复更快,安全有效。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方法及预后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动态随机化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镜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皮椎间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比较具有大孔径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复合了载有万古霉素的壳聚糖微球后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方法使用粒子溶出法制作不同孔隙率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孔隙率骨水泥支架的力学性能差异。以乳化化学交联法制作万古霉素壳聚糖微球;挑选适宜孔隙率和力学强度的多孔磷酸钙骨水泥支架与2、6、10mg载药壳聚糖微球复合,检测加微球后的力学强度改变。采用K-W秩和检验做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造剂用量的增加,孔隙率增加,分别为(14.7±0.2)%、(52.4±2.3)%、(56.4±2.2)%、(60.4±5.8)%、(64.3±9.7)%;骨水泥支架的抗压强度逐渐下降[(9.4±0.5)Mpa、(7.1±1.1)Mpa、(6.7±2.1)Mpa、(4.5±1.9)Mpa、(1.6±0.7)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孔隙率:x^2=25.276,P〈0.05)(抗压强度:x^2=19.847,P〈0.05)。其中使用30%质量分数造剂的支架总孔隙率约(60.4±5.8)%,抗压强度为(4.5±1.9)Mpa,比较适中。电镜下观测到孔道直径为1mm左右。选择含30%造剂的骨水泥支架添加壳聚糖微球,随着微球质量的增加,其抗压强度分别为(4.4±0.9)Mpa、(4.2±1.1)Mpa、(4.2±1.0)Mpa,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含壳聚糖微球的支架和单纯大骨水泥支架比较,其抗压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9.847,P〈0.05)。结论大孔径磷酸钙骨水泥支架在添加了壳聚糖微球后,其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仍可用于非负重骨缺损修复。

  • 标签: 壳聚糖 微球 磷酸钙 骨水泥 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光凝和冷凝在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术后黄斑区对比。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眼科收治的行源性视网膜显微外路术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例。A组采用显微镜下行巩膜环扎+外垫压+放液+巩膜外冷凝术治疗,B组采用巩膜环扎+外垫压+放液,术后7d内行激光封闭裂孔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短期疼痛情况、黄斑区病变。结果:B组术后2d、术后5d的VAS评分低于A组,B组术后黄斑区病变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在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治疗中使用术后光凝治疗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减少术后对黄斑区的影响。

  • 标签: 巩膜外冷凝术 光凝术 孔源性视网膜显微外路术 黄斑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脊柱内窥镜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9-1至2020-12,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前者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后者行经皮椎间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腰椎功能(JOA评分)、疼痛程度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JOA评分、疼痛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较参照组,治疗组JOA评分更高,疼痛评分更低,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经皮椎间脊柱内窥镜技术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对腰椎功能的改善以及疼痛的缓解有积极影响,疗效显著,建议优先选择。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 腰椎功能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椎间镜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9.1-2020.1我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各3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实验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满意度(29例满意+5例较满意)高于对照组患者(14例满意+13例较满意),疼痛评分[(2.050.95)分]和住院时间[(7.552.05)d]少于对照组患者[(8.951.20)分]、[(12.953.60)d],P

  • 标签: 椎间孔镜 优质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质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管狭窄症行椎间镜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行椎间镜术的患者74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37例:一组在术后实施优质康复护理干预(优质组),一组在术后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常规组);分别在干预前后检测患者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及ADL评分,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干预前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及ADL评分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的VAS评分、Oswestry评分及ADL评分比较示优质组均明显比常规组优(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示优质组明显比常规组高(P<0.05)。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行椎间镜术后患者实施优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减轻其疼痛、促进其腰椎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康复护理干预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孔镜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间镜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30例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椎间镜治疗,并行12个月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2个月的总优良率为90.00%。结论:对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椎间镜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并发症风险较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椎间孔镜 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选取时间:2020.01~2022.01;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所有患者均经皮椎间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护理方式:常规护理(对照组),优质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护理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镜可视环锯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接受经皮椎间镜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纳入研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16例(行常规经皮椎间镜手术)、研究组16例(行经皮椎间镜可视环锯技术),两组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椎间成形用时、手术总时长)、术后效果(VAS评分、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大血管、神经、内脏损伤。两组手术指标对比,对照组椎间成形用时、手术总时长用时均超过研究组用时,均具组间差异(P0.05);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本组术前评分对比,均具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可视环锯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