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肾痛风泰颗粒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08例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组口服护肾痛风泰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别嘌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血尿酸、肌酐等指标,安全性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3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1.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尿酸及肌酐数值下降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肾痛风泰颗粒能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保护肾脏,减少痛风复发次数,且毒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痛风 高尿酸血症 护肾痛风泰颗粒剂 血尿酸 别嘌醇
  • 简介:针对目前供生物技术专业所使用的免疫学教材的不足,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的特点,提出免疫学教材内容应有别于医学免疫学,教材编写应以免疫系统为主线、免疫应答为中心、以服务生物产业为导向,从五个方面对生物技术专业免疫学教材的编写,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为编写有生物技术专业特色的其他教材提供参考。

  • 标签: 生物技术专业 免疫学 教材
  • 简介:摘要目的就延胡索生物的碱类化学成分展开分析,同时就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探讨。方法总结分析国内外围绕延胡索所展开的研究,就延胡索的化学成分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主要规律与方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生物碱类是延胡索中所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结论在延胡索化学成分的提取过程中,热回流法、高速逆流色谱法以及超声提取法均是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同时单指标质控以及指纹图谱法也是在质量评价中较为常见的方法。

  • 标签: 延胡索 化学成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细菌培养的检测方法,研究组应用免疫胶体金技术检测病原微生物,取患者1h内新鲜粪便,经医院一次性吸管采集样本3-5ml,送至检验。结果检测前两组患者的微生物检出无明显区别(P>0.05),对照组共检出15例病原微生物,检出率38.5%;研究组检出22例微生物,检出率56.4%,结果显示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病毒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胶体金技术在临床上微生物检测中准确率高、速度快、简便易于操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检测效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 胶体金技术 微生物检测 应用分析
  • 简介:对情境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比较分析,并将二者有机融合,结合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等都有明显的提高。

  • 标签: 情境教学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生物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菌纤维素生物敷料在小儿面部烧烫伤的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6例小儿面部烧烫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配合实施护理,观察预后情况。结果56例面部烧烫伤患儿经补液、抗炎、抗休克、抗感染等临床治疗措施下,创面早期应用细菌纤维素生物敷料,经综合性护理措施干预,在精心护理下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对面部烧烫伤患儿,应用细菌纤维素生物敷料,患儿恢复快,感染率低,并发症较少,住院时间缩短,创面愈合较好。

  • 标签: 小儿 面部 烧伤 细菌纤维素 生物敷料 护理
  • 简介:探讨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微生物实验的教学方法,在微生物学实验技能训练中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使技能训练呈连贯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做到实验与考核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实验技能,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医学检验 微生物 实验教学
  • 简介:抓好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基础扎实的检验医学人才。采用灵活多样的课件制作,不断完善教课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验课程设置,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教师能及时掌握有关微生物检验的最新发展趋势,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课堂授课氛围,提高了实验课的动手能力。

  • 标签: 能力培养 微生物学 技能训练 素质教育 检验医学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检验方法,探讨大肠埃希菌检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52例作为样本,准备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MacA培养基,组织52例患者采集痰液、尿液及切口组织等标本,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验大肠埃希菌。结果52例样本中,共10例检出大肠埃希菌,与临床观察结果一致。阴性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0。大肠埃希菌大小平均为1.52μm、周身鞭毛、可运动、无芽。MacA平板上呈桃红色,为圆形,表面光滑。结论临床应将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应用到大肠埃希菌的检验中,提高检出率,为感染的防治,以及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微生物检验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妇科炎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培养法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组应用凝集法进行微生物检验,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中检验结果呈阳性26例,阴性14例,阳性率65.0%(26/40);观察组患者中检验结果呈阳性28例,阴性12例,阳性率为70.0%(28/40),两组研究对象检测出阳性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炎症感染的患者利用微生物检验方法检测,从效果中看出凝集法和培养法的效果均均有一定的优势,保障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妇科炎症感染 微生物检验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笔者对分子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革实验内容、调整实验安排、加大实验学时、探索实验教学模式、修订实验大纲、编写实验教材等措施,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加强实验教学力度,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有着重大作用。

  • 标签: 实验教学 模式 创新人才 实验教学改革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模式
  • 简介:为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实现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和方法、实验实训教学、考核方法、教材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高职高专 微生物学检验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于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微生物是危害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食品中微生物的检测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近些年随着技术的发展,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不断创新,快速微生物食品检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对近些年来关于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为实际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 微生物 应用
  • 简介:1975年,FrederickSanger等发明了双脱氧链终止法(Sanger法)核酸测序技术,该技术以其高准确率、读长较长的特点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及相关科研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Sanger测序成本高、测序速度慢、通量低的缺点限制了其大规模推广应用。基于此背景,新一代的测序技术应运而生。新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也被称为深度测序、高通量测序或大规模平.

  • 标签: 新一代测序 高通量测序 深度测序 临床微生物
  • 简介:摘要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重性精神疾病,因其高复发率、高自杀率,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而其发病机制不清。其核心症状为情绪问题,但常伴有突出的胃肠道反应。目前,被称为"第二大脑"的肠道及其微生物,在各种心理疾病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且肠道系统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肠-脑轴影响宿主的脑行为,甚至心理状态。那么,这种人体的"第二大脑"的是否在抑郁症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脑轴又是通过很忙样的机制影响行为的情绪和行为的改变。本研究通过对早期抑郁症患者肠道微生物分布特点和健康对照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分析,为抑郁症的微生物组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微生物菌群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联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2015.02.01日至2017.01.01日在本院就诊的64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治疗方法为电刺激疗法)、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每组有32例患者,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大尿流量、持续收缩力、协调能力、最大收缩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的上述对比指标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最大尿流量(35.56±6.64)、持续收缩力(72.58±15.30)、协调能力(5.41±1.49)、最大收缩力(86.21±14.23)都大于对照组数据(26.65±6.31)、(50.20±7.54)、(4.01±1.19)、(61.56±9.69)(p<0.05)。结论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刺激疗法效果十分优越。

  • 标签: 女性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电刺激
  • 简介:目前高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既存在可行性的问题,又存在相当多的误区,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笔者率先提出的“1+1”双语教学新模式,不但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又能潜移默化地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有效地促进临床生物化学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外语水平,亦能增强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执教能力,从而在教学的发展与改革中,不断在更高层面上达到新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为检验医学的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的教学模式。

  • 标签: 临床生物化学 双语教学 教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4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抗凝,溶栓,缓解心绞痛和调节血脂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是96.2%,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的有效率6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肌耗氧量和心肌缺血总负荷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下降的程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同时应用β受体阻滞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性的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功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氮卓斯汀鼻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对174例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均有8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氮卓斯汀鼻喷治疗,研究组除了使用氮卓斯汀鼻喷还是用了地氯雷他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症候积分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3.1%,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0.5%,两组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前两组症候积分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研究组平均症候积分比对照组优秀(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氮卓斯汀鼻喷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氮卓斯汀鼻喷剂 地氯雷他定 过敏性鼻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