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1 个结果
  • 简介:意外伤害所致的急诊大出血多为动脉性大出血,出血量大,常伴有失血性休克,死亡率高.自2003年2月我院引进美国长青公司的带DSA减影多功能胃肠机以来,对17例急性动脉性出血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动脉造影和栓塞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 标签: 急诊 介入放射学 治疗 外伤出血 临床应用
  • 简介:1992年,美国放射学会(TheAmericanCollegeofRadiology,ACR)制定了乳腺影像学报告及数据系统(brestimagingreportinganddatasystem,BI-RADS).该系统针对乳腺钼靶摄影影像进行了规范而详尽的描述,运用该系统对乳腺X线影像进行分级评估,对乳腺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有较大提高.该标准2003年第4版修订时同时制定了乳腺超声诊断标准(BI-RADS-US),BI-RADS-US提出乳腺超声诊断评估的0~6级标准,有利于学术交流和数据利用.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发病率与以往相比均明显上升,乳腺癌已居我国大中城市女性恶性肿瘤发病之首.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 简介:本文对2003年3月~2005年2月期间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的4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螺旋CT在闭合性肠和肠系膜损伤中的特征性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肠损伤 肠系膜损伤
  • 简介: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是传统放射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数字化影像新技术,它最终将普通X线摄影的模拟图像转化为可被量化处理的数字化图像,使传统X线拍片技术及图像质量发生质的飞跃[1-4].本文旨在探讨CR临床应用体会及其影像学意义.

  • 标签: 计算机X线摄影 临床应用 数字化图像 图像质量 骨关节 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急腹症患者,对其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诊断病情,分析检查效果。结果:120例患者中,通过超声影像学诊断出宫外孕73例(60.1%),急性盆腔炎24例(20.0%),黄体破裂11例(9.2%),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6.7%),胎盘早剥4例(3.4%);通过分析所有患者的急腹症影像特征,为临床医师诊断提供参考,所有患者均检测准确,准确率为100.0%。结论:对妇产科急腹症患者采用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进行临床诊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腹症 超声影像学 妇产科 诊断
  • 简介:卵巢肿瘤为女性常见肿瘤之一,因不易早期发现,对女性健康威胁很大。超声造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在卵巢肿瘤术前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提高早期诊断效率。本文就超声造影在卵巢肿瘤中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造影 卵巢肿瘤 价值
  • 简介:基于肿瘤体积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对临床各种治疗手段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分子影像能反映细胞葡萄糖代谢,实现生物学水平早期评价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从EORTC、PERCIST到PREDIST,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更有针对骨转移瘤的MDA标准。该文详细概述以上4种分子影像学标准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 标签: 实体瘤 骨转移瘤 疗效评价 EORTC标准 PERCIST标准 PREDIST标准
  • 简介:摘要:虚拟仿真实践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信息化建设与实践教学中心建设的关键所在,是信息技术和学科专业高度结合的产物。学生临床医学影像实操技能的培育仅仅依赖附属医院较为有限的设备与较为陈旧的实践教育方式,难以达到育人目标,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育平台弥补以往实践教育的弊端,学生们可利用模拟方式不断练习,从而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医学影像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医学影像 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
  • 简介:以深度学习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是当前社会医疗发展的重要需求方向,肾肿瘤的AI医学影像临床研究也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本文旨在阐述AI在肾肿瘤影像中应用的现状、问题,并对未来进行初步展望。

  • 标签: 人工智能 肾肿瘤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放射学
  • 简介:【摘要】癫痫疾病是一种由于人体的颅内神经元出现同步异常放电的情况引起的疾病,当异常程度提升,患者的脑功能就会出现损伤的情况。核磁共振检验方式是较之脑电图而言更为具有先进性的检验方法,在癫痫疾病的诊断中选取应用率也相对较高。本文重点针对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实施癫痫病治疗的研究进行综合阐述。

  • 标签: 核磁共振技术 癫痫病 应用研究
  • 简介: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化医学影像信息量激增,种类也更加丰富多彩,这其中既包括我们常见到的静态的CR、DR、CT、MRI图像,也包括各种动态的医学视频影像,形成了所谓"数字医学"的概念[1].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数字医学的过程中,医学影像信息的完美性和全面性逐渐为医学工作者们所重视:如能否利用现有医学影像资源和计算机设备制作高水准的医学影视视频;能否实现"画中画"功能,即在同一画面显示所要观察病变的图像,又同时看到医师的操作.数码视频制作技术--非线性编辑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 标签: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摘要】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 CBL),即通过教师搜索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运用所 学理论知识指导应用、解决问题。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药学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案例教学法 药学 分子生物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迅速,医疗卫生领域也迎来了大数据时代的潮流。简述了医疗卫生系统中数据资源现状,分析了通过大数据平台构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提高医药产品研发效率、疾病监控防治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大数据 医疗卫生系统
  • 简介:摘要:医疗环境的治安因素给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医院的正常秩序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迅猛发展,各种民营医院、私立诊所、合资医院的激增,随之而来的“医托”、“号贩子”、盗窃、“医闹”以及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新生婴儿丢弃、遗失等事件经媒体曝光后,医疗机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医院的安全防范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安防监控系统成为医院安全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手段。

  • 标签: 医院安全 安防监控 技术手段
  • 简介:目的:探讨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功能位MRI扫描对前交叉韧带ACL附着端早期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退行性骨关节炎的88例患者行常规和功能位MR/扫描,分次提供常规和功能位MRI资料,由高年资影像医师诊断,以关节镜或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统计分析常规和常规附加功能位MRI的诊断符合率差异。结果:MRI常规体位扫描对1~3级损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00%(8/20)、39.13%(9/23)和100%(1/1),功能位组分别为95.00%(19/20)、91.30%(21/23)、100%(1/1)。2种诊断方法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38,P〈0.001),其中1级及2级损伤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级损伤:X2=13.789,P〈0.001;2级损伤:X2=13.800,P〈0.001)。结论:膝关节功能位MR/扫描对ACL起始和终止端具有独特的显示视角:可明显提高DOA的ACL损伤,特别是起始和终止端1级、2级等轻中度撕裂的诊断符合率。

  • 标签: 骨关节炎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功能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PET/CT是集功能、形态学检查于一体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转移监视等方面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尤其在乳腺病变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PET/CT在乳腺癌诊断、淋巴结评估及术后复发与转移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简要介绍该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 CT 淋巴结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索影像组学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的7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患者的病灶超声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研究并判断有否淋巴结转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7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27例,超声术前发现4例;淋巴结未转移50例,超声术前发现47例。通过影像组学方法判断病灶淋巴结有无转移,对照病理结果,准确率为73.1%,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4.0%。结论:影像组学在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有明确价值和极大潜力。

  • 标签: 甲状腺癌 影像组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真菌广泛存在自然界空气与土壤中,经呼吸道寄生在人体呼吸器官。上颌窦是人体一组最大的鼻窦,其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分泌物引流,上颌窦炎症迁延不愈变为慢性,黏膜肿胀肥厚、出血和滥用抗生素等均易导致真菌感染。一般消炎药抗感染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可导致病程迁延不愈。因此,及早明确诊断,了解病变的细节及窦口的情况尤为重要。

  • 标签: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程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