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防护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2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6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6例患者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因素。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病史、D-二聚体、手术时长为影响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年龄、病史、D-二聚体、手术时长为导致髋关节置换术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直接诱因,且并非独立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除提高护理人员与术者配合默契度外,加强防护至关重要。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褥期护理模式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4 月间收治的 134 例剖宫产产妇,根据产妇的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后,实验组产妇接受 产褥期护理模式干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产妇心理状态评分以及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两组产妇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示,实验组为 1.49% ( 1/67 ),对照组为 10.45% ( 7/67 ),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P < 0.05 );两组产妇的 SAS 评分、 SDS 评分以及 SNCS 评分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在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产妇护理中,采用 产褥期护理模式干预模式能够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提高产妇对护理满意度,改善不良情绪,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

  • 标签: 产褥期护理模式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主要针对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中采取早期运动护理的效果开展分析。方法:研究时间跨度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研究对象主要是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所用护理方式差异实施分组,采取早期运动护理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普通护理的患者作为对比组,观察两组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临床开展早期运动护理,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脑出血 早期运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 80 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本文采用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来评价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 经不同护理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6 例( 15.00%)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1 例( 2.50%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 髋关节置换手 术后患者予以预防性护理干预,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同时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缩短了病情疗程,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手 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 方法:本院将 86 例(入院时间均在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 43 例。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将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水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距较大,具有分析意义( P<0.05 )。 结论: 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妇科 恶性肿瘤 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干预.[方法]对3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采取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预防DVT的发生.[结果]无一例发生DVT,患膝功能恢复好.[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能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院接收的 1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治疗。结果 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下肢浮肿率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 Harris髋关节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综合护理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各项指标,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老年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8例DVT患者随机(非盲法)分为实验组(n=36)及对照组(n=42)。实验组患者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对照组采用整体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大腿围差、小腿围差、住院天数、护理差错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患肢肿胀明显减轻,治疗后大、小腿围差、住院天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1例并发肺动脉栓塞、2例发生穿刺点渗血,对照组1例肺动脉栓塞、2例穿刺点渗血、2例牙龈出血、1例导管移位,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无护理差错发生,对照组中4例患者发生溶栓管连接管滑脱发生出血、导管阻塞(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实验组达(95.50±1.52)分,对照组(92.64±1.9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可以发挥责任护士主体作用,给予DVT患者全面、系统、整体的护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责任制整体护理 溶栓
  • 简介:摘要:孕产妇在围产期内,多较长时间的卧床休养,且由于分娩出血量较大,血运等生命体征受到较大影响,因此,较易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形成下肢静脉血栓,下肢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局部的皮肤血液供应即逐渐降低,营养状态差,形成局部的皮肤的炎症,进而导致溃疡。其次,血栓可通过浅静脉进入到深静脉,进入到大循环,进而进入肺脏,形成肺栓塞,危急生命。

  • 标签: 孕产妇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产后安全 因素分析[1]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集束化护理预防前列腺增生手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讨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它在提高手术患者康复速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前列腺增生 手术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及腓骨骨折患者表现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具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4月收治的7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及72例腓骨骨折患者进行干预研究;分别设为胫骨平台骨折组以及腓骨骨折组。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展开对比,并就两组深静脉血栓患者发生年龄进行对应分析。结果:胫骨平台骨折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9.72%)低于治疗前(38.89%)(P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腓骨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择选4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参与2020.10——2021.12期间统计,以随机分组法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0例,针对脑梗死患者下肢DVT相关因素均开展基础药物预防。于病情稳定后,予以常规组1w内基础护理、予以实验组24h内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8d、护理15d下肢DVT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常规组,实验组护理8d、15d下肢DVT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可积极预防下肢DVT的发生,保障恢复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早期护理干预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护理中施行专科化护理对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均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共64例。按照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护理A组及护理B组,其中护理B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A组则接受专科化护理,每组各32例。对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流状态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本次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护理A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较护理B组较低(P<0.05)。护理A组血流状态指标均相比较护理B组较高(P<0.05)。护理A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护理B组较高(P<0.05)。结论:在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护理中施行专科化护理干预,能够凸显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进而提升其护理满意度。由此可见,此种护理方法在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专科化护理 脑外伤 术后昏迷 下肢静脉血栓 血流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外敷金黄膏治疗股肿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股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常规西医治疗加外敷金黄膏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肢疼痛VAS评分、患肢肿胀程度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7d、治疗14d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

  • 标签: 股肿 金黄膏 肿胀 疼痛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01~2021.12期间于我院行骨创伤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两组:甲组(35例,常规护理)、乙组(35例,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乙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X2=3.968,P<0.05);乙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 预防性护理对于骨创伤DVT形成有着良好预防效果,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培养良好护患关系。

  • 标签: 骨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性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措施的应用对于预防化疗患者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所产生的积极护理作用。方法:分析护理对象是86例接受PICC化疗的患者,对患者进行分组护理,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PICC相关上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是2.33%,对照组是11.63%,组间数据形成对比,P

  • 标签: 综合护理措施 化疗 PICC 上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外敷金黄膏治疗股肿患者下肢肿胀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股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常规西医治疗加外敷金黄膏治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肢疼痛VAS评分、患肢肿胀程度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7d、治疗14d后VAS评分显著降低(P

  • 标签: 股肿 金黄膏 肿胀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神经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90例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同护理干预下带来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后护理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护理干预方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后防御深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预防性护理干预有预后效果,有效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并发,受到了更多患者得认可,故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70例偏瘫脑梗塞患者,分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运动护理,通过运动功能、神经功能、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股静脉血流情况等指标比较,探讨护理价值。结果:观察组运动神经功能(69.02±22.17)分、神经功能的评分(9.02±2.09)分均优于对照组(39.14±12.26)分、(10.41±3.52)分,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对预防偏瘫脑梗塞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积极的预防价值,能改善患者病症,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早期运动护理 偏瘫 脑梗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脑卒中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对控制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1.1-2021.12接收的40例脑卒中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和实验组(采取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各含20例,观察统计两组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分别为:5.24%、34.56%,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 预见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