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DCA循环在降低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20年8月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计划拔管中应用PDCA循环,选取实施前(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后(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外周静脉留置针患儿各43例,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作为观察组,观察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管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管理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计划拔管中应用PDCA循环,能降低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管理质量,值得借鉴。

  • 标签: PDCA循环 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收治的320例患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组,分别是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以及应用语言沟通技巧护理管理的观察组,两组均为160例,对比不同护理管理方式的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技巧 儿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营养吸吮对提高新生儿使用无创呼吸机的疗效,降低新生儿在治疗过程的不适感。方法 用随机数字法将104例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新生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两组在使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试验组使用安抚性奶嘴,对照组则不采取任何措施。比较两组在使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无创通气时长、哭闹、烦躁、腹胀等情况。结果 试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安抚奶嘴辅以无创呼吸机无创通气时长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哭闹频次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频次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腹胀无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无创呼吸机联合营养性吸吮能有效缩短新生儿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时长、减少新生儿哭闹、烦躁等情况。

  • 标签: 非营养性吸吮 无创呼吸机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2021年6月-2022年5月中,选择78例患者,应用掷硬币法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各39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肺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自我护理能力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各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后对急性创伤性胸痛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针对我院接受的64例急性创伤性胸痛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研究,于2020.12-2021.12期间收集患者基础资料,应用数字表法随机法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流程,对比两组急性创伤性胸痛患者的诊治时间及不良事件出现率等指标。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抢救诊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出现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性胸痛患者实施抢救时,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有利于提升临床效果,缩短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小儿静疗质控对留置针留置时间及计划拔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采用留置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8例)。对两组静脉留置针使用率、家属护理满意度、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留置时间、计划拔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

  • 标签: 小儿静疗质控 留置针 留置时间 非计划拔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创伤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2021年3月~2022年7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急性创伤性胸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随机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记录抢救时间、开始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抢救急诊创伤性胸痛患者时给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可更好的控制不良事件发生可能性,提升抢救成功率,改善护患关系。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非创伤性 胸痛患者 抢救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集束化心理干预在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0例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给予集束化心理干预干预)和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质量、情绪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配合、饮食及用药指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集束化心理干预能够提高脾胃气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集束化心理干预 脾胃气虚型 非萎缩性胃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总结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发生机制以及其诊疗进展,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临床资料,来探讨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发生机制以及其诊疗方法。结果:研究发现,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发生主要与手术过程中的血管损伤和血液供应障碍有关。对于该并发症的治疗,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近年来,新的诊疗方法如介入治疗、药物灌注等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闭塞性肠系膜缺血是心脏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机制主要是血管损伤和血液供应障碍。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近年来新的诊疗方法如介入治疗、药物灌注等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探讨闭塞性肠系膜缺血的发病机制以及其诊疗的优化方案。

  • 标签: 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 心脏外科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母乳喂养与母乳喂养对宝宝健康成长的影响,以评估不同喂养方式对宝宝发育、免疫力和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的100例宝宝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观察组采用母乳喂养方式,对照组采用配方奶喂养或其他母乳方式。通过对比两组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免疫指标、患病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母乳喂养组宝宝在生长发育方面普遍优于母乳喂养组,体重增长、身高增长等指标均明显更好;母乳喂养组宝宝的免疫力较强,患病率较低,特别是呼吸道、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母乳喂养对宝宝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因此,建议母亲在宝宝出生后尽可能采用母乳喂养方式,以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母乳喂养 非母乳喂养 宝宝健康成长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思维导图应用于高危心脏手术冠状动脉CT造影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2022年9月-2023年8月我院实行高危心脏手术冠状动脉CT造影的7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观察组40例,分别实行常规护理干预、思维导图干预,对两组冠状动脉CT造影图像质量、临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 结果: 与对照组相较,观察组图像质量更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应用于高危心脏手术冠状动脉CT造影护理中效果良好,提高临床患者的认知有效增强图像质量,减少临床不良反应。 

  • 标签: 高危非心脏手术 冠状动脉CT造影 思维导图 价值研究
  • 简介:目的:对颅脑损伤术后气管插管病人计划性拔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颅脑外伤术后计划性拔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患者计划性拔管的原因。结果:因医护人员因素导致的计划性拔管率为70.83%,其中包括固定方法不当、管道评估能力薄弱等;因患者因素导致的计划性拔管率为29.17%,其中包括精神异常、意识模糊意外脱出与心理因素。结论:固定方法不当、导管固定不牢固与患者精神异常等因素均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故需要护理人员做好护理工作,妥善固定导管,并加大约束力度,以降低计划性拔管率。

  • 标签: 颅脑损伤;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 : 目的 : 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神经外科患者胃管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留置胃管患者 60 例,按照区组随机化原则将病人随机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预先设定两组人数相等,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 回顾分析 两组患者的计划拔管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 观察组患者的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神经外科留置胃管患者行集束化护理,可以减少患者出现计划拔管的可能性,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外科 留置胃管 集束化管理 非计划拔管 护理满意度
  • 简介: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03年美国死于肺癌的病例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占80%。由于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到晚期,其治疗主要是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近年来,由于新的化疗药物不断问世,晚期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质量和1年生存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吉西他滨(gemcitabine)是治疗晚期NSCLC的一种新的脱氧胞苷类抗代谢药物,它在体内磷酸化激活成为活性代谢产物,掺人脱氧核糖核酸(DNA)使DNA链断裂,从而发挥细胞毒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吉西他滨 卡铂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 培美曲塞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护理对策。方法 :我院在 2019 年 1月至 2020年 3月共收治 80名小细胞肺癌患者。将他们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别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0人,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的医疗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针对性护理 。结果 :研究组患者满意率( 92.5% )高于对照组( 82.5%)( P<0.05)。 结论: 针对性护理对于 培美曲塞与顺铂联合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培美曲塞 顺铂 非小细胞癌
  • 简介:目的评价语言交流方式对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护患交流和沟通的适用性和满意度。方法采用规范化手势语、图片卡、写字板、摇铃4种语言交流方式对50例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护患交流和沟通。结果手势语适用于各层次患者,满意率为96.0%;图片卡主要适用于文盲或半文盲和听不懂普通话的患者,满意率为93.3%;写字板则主要适用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患者,满意率为85.7%;而摇铃主要作为年老体弱患者需要语言交流的信号,满意率为94.0%;总体满意率为92.0%。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9.6%。结论语言交流是喉癌全喉切除术后护患之间重要而有效的沟通方式。

  • 标签: 非语言交流 喉癌 全喉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健康教育前移对急诊手术患者留置胃管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11月 -2019年 12月我院 106例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提供术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提供术前 1-2d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私自拔管率 20.75%和坚持胃肠减压率 75.47%比较,观察组私自拔管率 3.77%更低,坚持胃肠减压率 98.11%更高,有比较意义( 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满意度和依从性更高,有比较意义( P< 0.05)。结论:术后健康教育前移对急诊手术患者留置胃管依从性的影响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术后健康教育 前移 非急诊手术 留置胃管 依从性
  • 简介:目的了解部队新聘现役文职人员军事训练伤的发生情况,为今后科学施训和完善文职人员培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年9-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现役文职人员军事训练伤情况调查问卷对222名部队新聘现役文职人员进行调查。结果222名新聘现役文职人员训练伤的发生率为46.4%,高于既往部队新兵训练伤的发生率。结论部队新聘现役文职人员军事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影响了参训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训练效果,需进一步加强其军事训练的健康教育工作。

  • 标签: 部队 非现役文职人员 军事训练伤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 2019年国内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为冠状病毒家族新型病毒,给 人类的健康安全 带来巨大威胁。 护理人员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的主力军,在疫情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早期缺乏防护条件,有医务人员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发热门诊护理工作中,需要加强防护管理,针对压力过大的护理人员要采取心理支持,合理安排排班制度。笔者根据自己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发热门诊的工作经验,提出发热门诊的护理管理、防护以及护理人员压力管理要点。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防控期 发热门诊 护理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