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毒性反应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如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和克林沙星,尽管有效好的疗效但却均有强的毒性,其中司帕沙星的毒性发生率高达6%~10%。本文阐述药物的毒性,特别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毒性的研究概况。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药物 抗生素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联合托伐普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0例AMI并发HF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托伐普坦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伊伐布雷定联合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和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前,所有测试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常规组,研究组患者LVEF分数更高(P<0.05),研究组NT-proBNP水平和LVESD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伊伐布雷定联合托伐普坦治疗AMI并发HF患者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减轻心脏负荷,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 标签: 伊伐布雷定片 托伐普坦片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青少年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4月--2023年04月接收青少年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74例作为临床对象,按抛掷硬币法,随机对照探讨,常规组(n=37)实施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研究组(n=37)实施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研究组术中操作耗时、总住院治疗天数较常规组更短(P

  • 标签: 小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 青少年 复发性腹股沟疝
  • 简介:2003年春节前后,在我国的广东省部分地区流行的非典型肺炎(atypicalpneumonia)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这一疾病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这一传染性疾病很快于3月底4月初流行于北京。由于初期对该病的传染性认识不足,防护工作做得不够,在短期内出现了大批的感染者,其中也包括了众多的医务人员。

  • 标签: 非典型肺炎 X线胸片 传染性 疾病 流行 感染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进一步提高对毛细支气管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3年1月~6月门诊及住院的58例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X线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偏小在2岁以下,其中1~6月患儿42例,占72%。在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的发作性喘憋,X线检查大部分病例初期即出现明显肺气肿。病程1周内病毒抗体阳性39例(67%),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28例(48%)。临床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10天左右恢复,预后好。其胸部X线表现为:双肺阻塞性肺气肿43例(74%),肺间质浸润性病41例(71%),小叶浸润性病变20例(34%),节段浸润性病变3例(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易与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腺病毒肺炎,婴幼儿哮喘相混淆。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认真分析x线征象,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能够及时准确作出诊断。

  • 标签: 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X线
  • 简介:目的:总结肺部急性创伤性病变的X线征象,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急性胸外伤患者的肺部X线表现及其产生的病理基础。结果:肺纹理增粗156例,多发斑片状影96例,大片状实变影70倒,肺血肿35例,血气囊肿13例,急性肺膨胀10例。结论:急性创伤性湿肺的X线表现多种多样,伤后连续的X线胸片和(或)CT复查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湿肺 创伤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央型肺癌X线胸片与CT的诊断效果。方法:中央型肺癌患者随机取样67例(收治时间为2019.10-2020.09),等差数列法分组,行CT扫描和X线胸片检测,对比分析诊断效果、中央型肺癌检出率。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CT结合X线应用于诊断颈椎病的成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X线平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应用CT影像结合X线平进行检查。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诊断结果以及特异性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应用CT影像结合X线平检查,检查结果良好,特异性征象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CT,X线,颈椎病,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溃疡并胆汁反流性胃炎采取铝碳酸镁咀嚼联合奥美拉唑肠溶治疗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到2022年接收的150例胃溃疡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组,75例研究对象采取单纯奥美拉唑肠溶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另外75例研究对象采取铝碳酸镁咀嚼联合奥美拉唑肠溶治疗,设定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铝碳酸镁咀嚼片 奥美拉唑肠溶片 胃溃疡并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试验验证硝苯地平控释的工艺处方和释药机理。方法:通过分析硝苯地平控释的处方因素水平,按照优选处方量制备产品三批,用于考察处方和工艺的重现性,通过建立释药模型,了解其随着时间等条件的变化的指标变化规律,为罗硝苯地平控释上市后的生产、使用的提供重要依据。结果:包衣增重是影响硝苯地平控释的释药速率最主要因素。结论:非水溶性包材料的用量也就是包衣膜的增重是影响药物释放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受衣膜中水溶材料用量的影响。

  • 标签: 硝苯地平控释片 工艺处方 释药机理
  • 简介:患儿女,6岁,体重20kg。于2005年10月22日来我院神经科门诊就诊,诊断为“癫痫”,回乡后开始服用丙戊酸钠缓释(德巴金),每次400mg1次/d。患儿于11月2日出现发热,T38.6℃,无咳嗽及流涕等其他症状,自行服用阿司匹林苯巴比妥(阿苯)退热。次日患儿再次出现发热,面部出现暗红色斑点,家长自行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退热。第3天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咽炎”,静脉滴注头孢拉啶,并予布洛芬混悬液(恬倩)退热,(以上用量均不详)。

  • 标签: 丙戊酸钠缓释片 重症多形红斑 对乙酰氨基酚片 苯巴比妥片 布洛芬混悬液 医院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醋酸棉酚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方法75例子宫肌瘤患者口服复方醋酸棉酚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症状,子宫和肌瘤的体积,子宫血流阻力指数,血生殖激素水平,血钾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月经过多及痛经等症状明显改善。子宫及肌瘤体积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子宫动脉及肌瘤血管阻力指数增加(P〉0.05),血雌、孕激素水平明显下降,血钾及肝、肾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复方醋酸棉酚通过作用于子宫内膜受体对卵巢雌、孕激素具有明显调节作用,减少子宫血流而发挥其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

  • 标签: 复方醋酸棉酚片 子宫肌瘤 体积 血管阻力 激素
  • 简介: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此,控制癌痛是提高肿瘤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是肿瘤晚期姑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WHO在倡导三阶梯止痛法的同时,强调服用方便的口服镇痛药品是处理癌性疼痛的主要方法。对于中、重度慢性癌痛患行,多使用以吗啡控释(美施康定)为代表的吗啡制剂。我院在使用吗啡控释(美施康定)控制癌痛的380例患者中,发生1例呼吸中枢抑制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吗啡控释片 控制癌痛 姑息治疗 呼吸抑制 三阶梯止痛法 呼吸中枢抑制
  • 简介:1例45岁男性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服用甲磺酸阿帕替尼500mg、1次/d.用药第19天,患者出现下腹间歇性疼痛、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轻度心悸、胸闷;第33天,心悸、胸闷加重并出现气喘、发热;第37天出现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症状,CRP88mg/L,血钙1.98mmol/L,血钾3.3mmol/L,CK27.5U/L,α-羟丁酸脱氢酶231U/L,心肌肌钙蛋白Ⅰ〈0.02μg/L,B型钠尿肽56ng/L.诊断为快速型房颤,考虑与甲磺酸阿帕替尼有关.停用该药,给予吸氧、平喘、利尿、强心、转复心律等治疗,并持续进行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停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第5天,患者胸痛缓解,未再出现心悸、胸闷、气喘,体温36.8℃,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85~100次/min,心律齐.停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第6天,患者无不适感觉,血钾3.8mmol/L,血钙2.11mmol/L.

  • 标签: 心房颤动 阿帕替尼
  • 简介: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仅以丹参酮ⅡA测定来判断复方丹参质量有一定的缺陷,因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特别是复方制剂,化学成分复杂,任何一种活性成分均不能完全反映中医用药所体现的整体疗效.又因丹参酮ⅡA对光敏感,见光不稳定,易分解,尤其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时分解更快,所以对其测定方法的改进提高显得必要.本文利用中国药典测定丹参酮ⅡA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复方丹参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

  • 标签: 复方丹参片 脂溶性成分 HPLC 指纹图谱 中医
  • 简介:目的:制订支气管炎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盐酸麻黄碱进行定性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岩白菜素、黄芩苷的含量,采用PhenomenexLuna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乙腈-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三乙胺(20:80:0.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盐酸麻黄碱可用薄层色谱鉴别,岩白菜素和黄芩苷分别在0.303~3.03,0.38—3.8μg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9%,98.0%。结论:此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支气管炎质量的全面评价。

  • 标签: 支气管炎片 盐酸麻黄碱 岩白菜素 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建立复方甘草溶出度试验方法,考察复方甘草的溶出行为并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桨法,以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75r/min,自身对照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260nm。结果复方甘草片在10%~100%的溶出量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1.09819X+0.00918,r=O.9997,采用此法检测32家生产企业76批样品溶出度,36.8%批次的溶出结果低于80%。结论溶出试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品的生物利用度,自身对照法能消除干扰,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对全国样品考察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

  • 标签: 复方甘草片 溶出度 自身对照法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