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五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但成都,已全然变了模样。我们今天说成都的变迁,其实是指“两个成都”——五十年前的那个,城区面积仅18平方公里;五十年后的这个,城区面积约210平方公里(三环路以内)。伸展出10倍多。五十年沧桑,大片灰色平房消失了,马路变宽了,城市长高了!流淌的汽车,熙攘的人流,展示着城市鲜活的生命力……每当入夜,当华灯初放,灯海里的成都人守着电视、打着电话、逛着商场、蹦着迪吧的时候,昔日时光的面貌已模糊,未来却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人们眼前。当年,人们挥着旗子迎接解放军进城,万众所向的是和平,是一个安定的生活,现在,人们看网上新闻,关心国际金融动荡,掐指暗算什么时候能买汽车、房子……五十年的变化,绝不是能用几篇文章、几幅图片说得清楚的。然而,当喝足了盖碗茶的老人漫步成都街头时,我们仿佛又觉得时光凝住了,那凝固在皇城坝子民骨髓中的那份从容、那份知足、那份对生活永不止息的向往,是短短五十年改变不了的。

  • 标签: 五十年 国际金融动荡 三环路 生命力 成都人 网上新闻
  • 简介:中本聪是谁?没有人知道。这个创造了第一个去中心化的,由用户自己掌控,无需中央管理机构或中间人的电子货币网络的人,仿佛从来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一样。但是他创造的数字货币——比特币,却在深深影响着这个世界。在2013年的雅安地震捐赠中,众多的捐赠名单中赫然出现了比特币的身影,这是比特币第一次在中国成为捐赠物,自此,比特币逐渐被中国公民所熟知。

  • 标签: 比特币 金融行业 电子货币 中本聪
  • 简介:回忆30年学画经历,真是往事如烟,甘苦在心头。我们的童年和青年时代是在天津旧城区西北角度过的,这里沉淀着丰厚的乡土文化,几百年来孕育出许多文人墨客、书画名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我们孪生兄弟俩从小喜爱上了画画,稍大便与邻舍梁仲英先生学山水、有物画;14岁拜津门名家刘芷青先生为师,学山水和书法。刘先生是津沽名家刘小亭先生之弟子,擅书法及诗词歌赋,其画风清秀儒雅,尤精梅竹,是

  • 标签: 三十年 乡土文化 文化氛围 青年时代 诗词歌赋 书法
  • 简介:本文依照不算历史旧账,着眼于未来的精神,对四十年来中泰关系的曲折发展道路进行了回顾和分析。作者把这四十年分为四个阶段:1949—1958年,由最初的相互隔绝通过亚非会议的接触出现了有限的缓和;1958—1969年,是对抗时期;1969—1975年,双方逐步调整政策,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5—1989年,中泰关系健康迅速发展,开创了友好合作的新时代。在对历史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引出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主要经验教训:第一,友谊的基础是相互接触、理解和信任。第二,不搞革命输出,把政党关系同国家关系相区别。第三,和平中立政策是第三世界中小国家谋求国家安全稳定的明智选择。

  • 标签: 四十年 和平中立政策 两国关系 历史分析 革命输出 安全稳定
  • 简介:日前与一位年青朋友谈及回归十年和一国两制的问题。他说他可体验一国两制,因为内地和香港在多方面有显着的分别,但他不感觉到他在香港的生活在回归前后有什么分别。至于回归前后“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他则无从比较,因为回归前他还是一个小孩子,但他当然关心香港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回归 一国两制 意识形态 香港
  • 简介:我国的粮票历史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江西苏区的“饭票”、“米票”;抗战期间,解放区官兵实行供给制,粮票的发行与管理逐步细化,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票证发行提供了经验。

  • 标签: 票证 记忆 新中国成立 江西苏区 30年代 抗战期间
  • 简介:我这件西服5块钱,皮鞋3块,衬衣2块,领带1块,都是二手货,只有我的诗是一手的。前段时间一位外国朋友对我说,中国现在的社会氛围特别像美国上世纪20年代。这让我觉得很惊讶,就问他为什么不是像60年代。他解释道,美国的20年代和60年代有一些相同点,都是年轻人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年代,但在背后有着本质性的不同。上世纪20年代,一战刚刚结束,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人们压抑已久的消费欲望得到释放,整个社会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20年代的典型肖像是一个瘦得有些病态的美女,穿着貂皮大

  • 标签: 年代精神 美国年代
  • 简介:我国幅员广大,周边有4万多公里边界线,其中陆地边界线2.2万多公里,海防线1.8万公里,与12个国家接壤,并与一些国家隔海相望。我国位于亚洲中心地区,战略位置重要。周边情况复杂:有超级大国的军事存在和势力范围,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有发展中国家。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形势发生转折性的变化。

  • 标签: 周边形势 陆地边界 军事存在 新兴工业化国家 周边情况 世界形势
  • 简介:香港回归20年的时光之桥,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也刻写着两地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暖心故事,时光之桥也是心灵之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一场主题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吸引了大批观众。展览入口处,一个名为'同心圆'的体验装置令很多人驻足。有小朋友踮起脚尖,把手放在感应器上,将自己咚咚的心跳,变成计数器上不断攀升的数字,象征

  • 标签: 再出发 同心再 回归载
  • 简介:记忆真是个矛盾的东西:想记住的事情记不住,不想记住的事情偏偏忘不掉。有些忘不掉的往事,也许是致命的隐私,如果忘掉了反倒轻松,而不能忘掉又无法与人说,只能憋在心里,时时承受着钝刀割肉般的痛苦——这种心境是何等折磨人呀!

  • 标签: 东西 往事 痛苦 矛盾 心境 隐私
  • 简介: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在方法上应该是“合力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切从历史事实出发,坚持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应把“九评”、“一论”、“再论”再当成新的“凡是”‘“九评”也需要接受实践检验。将赫鲁晓夫视为“修正主义头子”和苏共“蜕化变质的源头”,未必合适。苏共的衰亡有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总体看是先“左”后右,是长期的“左”发展到后期的右,最终导致苏共变质和苏联解体。苏共的蜕变也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质变到整体质变的长期发展过程。苏共在国内建设上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其说主要是右的修正主义,不如说主要是思想僵化和“左”的教条主义。总体看还是指导思想上看近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和僵化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是对苏联解体本质看得最透彻的人,以“南方谈话”为代表,他已将传统的“党建”思路发展成“大党建”的新思路。我们不应从“南方谈话”的理论高度再后退到“九评”的认识水准。从整体上认识把握苏联解体,就应按邓小平在苏联解体后尖锐提出过的那句名言行事,即拒绝“邪路”,也不走“老路”,而要走一条坚持社会主义又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新路”。

  • 标签: 苏联解体 苏共 俄罗斯 党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6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关系恶化,东欧国家中只有阿尔巴尼亚选择支持中国,与中国建立了友好深厚的友谊。中国方面,除了对阿尔巴尼亚经济资助、政治支持外,还签订了文化援助合同,派遣优秀文化教育工作者到阿尔巴尼亚进行文化支援。本文是对到阿尔巴尼亚教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蒋祖慧编导、教钢琴的陈比纲教授和教授英语的张载梁教授的口述实录。三位文化教育工作者从工作经历、异国印象、与阿方关系、生活娱乐等方面回忆了文化支援阿尔巴尼亚的历史事实与体会感触,从文化层面展示了特殊历史时期两国的“蜜月”关系。

  • 标签: 文化援助 芭蕾舞剧 友谊
  • 简介:中国检察制度自恢复重建至今三十年,清晰地展现了从寻求定位到夯实基础再到探索改革的发展历程。在第一个十年的恢复重建阶段,检察机关的起步围绕法律监督的基本职能定位展开;在第二个十年的稳固发展阶段,检察制度在搞好基础建设和寻求工作重点方面有所作为;在第三个十年的纵深改革阶段,检察制度积极展开了探索和改革,在尝试创新的同时也适时稳固推广了极富价值的改革成果。对域外检察制度的关注与借鉴,检察实践的冲锋陷阵,以及检察理论研究与检察文化的繁荣,分别构成了三十年检察制度发展的基本推力。

  • 标签: 检察制度 恢复重建 稳固发展 纵深改革 基本推力
  • 简介:<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79年至1989年这十年,仅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的决定共计153件,其中法律88件、修改和补充法律的决定20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其他决定45件。回顾这十年的立法实践,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总结,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是自己的一些认识。

  • 标签: 立法体制 地方性法规 立法工作 法律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 社会主义民主
  • 简介:一个国家的宪法发展既浓缩着这个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史,又浓缩着它法制建设的历史。从1949年到2009年,六十年来中国宪法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一路走来,从宪法文本到宪法精神都经过一系列的嬗变,宪法的重心从政治结构到法律结构,宪法从实用工具主义到理性内部建构,宪法典的规范结构也趋于完善,逐步走向成熟,如今真正形成一种宪法文化和法治精神,那就是宪法和法律的尊严高于一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组织和机构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 标签: 宪法 政治结构 法律结构
  • 简介:20世纪50年代中期,建立律师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亮点,人们看到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中,也会有律师制度。50年代中期以後,尤其是1957年以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律师制度逐渐消失了。在文革浩劫中,民主法制的基本功都没有了,律师制度更别提了.

  • 标签: 民主法制建设 律师制度 50年代 共产党领导 新中国 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