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代大学是社会中特殊而重要一个群体,而大学时期又是个体独立人格、个人品质、行为模式形成关键时期。在日益纷杂社会环境和国际形势下,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为促进大学身心发展,提高社会适应力,本文从积极心理角度出发,分别从个体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和社会层面,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积极心理品质,提出培养大学积极心理品质途径。

  • 标签: 积极心理品质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途径
  • 简介:从众行为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行为.这种压力主要不是规章制度,而是社会舆论和集体气氛。也就是说,这种压力是一种环境,来自个体外部社会环境。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来分析,世界上任何事物发展变

  • 标签: 从众行为 心理探析 社会环境 社会舆论 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
  • 简介:本文在揭示了当前大学违纪现象出现新趋势基础上,探讨违纪大学心理特征,并阐述了治理对策。

  • 标签: 大学生 违纪现象 心理特征
  • 简介:近年来,大学心理危机所引发恶性事件日益增多,给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无法挽回伤害,同时影响了学校安定和社会稳定。大学心理危机干预则能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上网对大学心理健康影响。方法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643名在校大学进行调查测评。结果月上网时间平均不足4小时同学SCL-90总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月上网时间平均4至10小时同学SCL-90总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月上纲时间平均10小时以上同学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接近全国常模,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恐怖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结论合理健康上网,有助于大学心理紧张和压力释放,对大学心理健康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过度上网,不利于大学身心健康,尤其容易引起人际情感淡化。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际情感 网络 上网时间
  • 作者: 王克
  • 学科: 文化科学 > 教育学原理
  • 创建时间:2011-04-14
  • 出处:《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4期
  • 机构:摘要: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教育”转变,大学生数量在不断攀升的同时,违纪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地随之而增加。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考试违纪行为发生的几种典型的心理成因,包括侥幸心理、逆反心理、从众心理、功利心理、依赖心理、冒险心理、嫉妒心理等几方面。
  • 简介:微博由于具有便捷、时尚、简单、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受大学热捧。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大学使用微博从众心理、热衷展示自我心理、情感宣泄心理、追求便捷心理心理角度出发,发现微博一方面使我们交到更多朋友、更快地了解新近发生大事小情,同时也给我们学习增添了新途径。但另一方面微博也出现了干扰大学价值取向,影响大学正常学习和生活等问题。所以使用微博时要注意掌握适度原则、不要透漏他人隐私、多在现实生活中交流、客观对待微博信息。

  • 标签: 大学生 微博 心理 信息 隐私
  • 简介: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习必要条件,是从事一切职业及事业成功基础。大学要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进行现代化教育和全面训练,其中一个不可忽视问题就是教育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发挥学生潜能。根据笔者调查研究。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进行正常学习、生活主要原因之一。心理问题困扰不仅给学生本人带来极大痛苦.而且已成为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障碍。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问题 高等教育 个性特征 心理障碍
  • 简介:当前,一些大学在面对日益严峻就业形势时,往往容易陷入种种心理误区,如盲目乐观、就业期望值偏高;缺乏自信、存在逃避心理;攀比从众、个人主义倾向严重等。大学陷入就业心理误区原因主要有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家庭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要帮助大学走出就业心理误区,首先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作用,帮助大学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其次要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帮助大学正确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最后。要发挥家庭重要作用,帮助大学摆脱不健康就业心理

  • 标签: 大学生 就业 心理误区 原因 对策
  • 简介: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扩招以及高职院校迅猛发展,在校大学数量急剧增加,贫困生绝对数也不断上升.据统计,目前全国大学中贫困生比例已占到30%,其中特别贫困学生占10%左右.如此庞大数字,说明我们必须关注贫困大学学习与心理健康问题.贫困大学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学业挫折 人际交往
  • 作者: 姜晓光(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 学科: 社会学 >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赤子》 2009年第18期
  • 机构:摘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而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诸多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 简介:经济快速发展,使我们物质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们精神层面还没有到达这样高度,这样就使我们社会中出现了很多损人不利己事情,在这当中很多犯罪行为就随之出现。对于社会来说,大学应该是祖国未来栋梁,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那么多让我们心痛事情了。探讨这些现象原因则是文章所要表达

  • 标签: 犯罪 心理 大学生 原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随着时代进步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高校对人才培养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大学是我国青年主力军,他们身心状况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因此,高校在开展对学生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充分重视大学身心健康,不断创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只有这样,大学才能全面发展。阐述了当代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分析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对策。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问题 产生的原因
  • 简介:摘要本文以驻马店市大学消费心理为主题,通过对驻马店市大学消费现状调查、消费心理特征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而引导驻马店市大学树立正确消费观念,健康消费心理

  • 标签: 大学生消费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大学学业、就业、家庭等压力不断增加,另外当代大学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所以现在大学思想呈现多元化趋势,校园中不稳定因素增多,对大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开展不同层面的心理健康服务,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健康人才。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对策分析
  • 简介: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心理教育工作者实践中亟需解决问题。本文比较了国内外不同学者提出大学心理健康标准,进而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自己看法,随后分析了大学中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并提出心理咨询工作应坚持基本原则。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素质 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 全面发展教育 高校
  • 简介:近一个时期,媒体相继披露全国一些大学校园不断出现大学跳楼自杀极端现象,出现这一现象原因不是偶然和孤立,而是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体因素在特殊情境下聚合、激化和突变结果。其中个体因素是导致这一结果主要因素。

  • 标签: 大学生 青年期 心理发展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