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腹腔镜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0例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前、术中、术后观察和护理。结果60例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只有3例因解剖困难、动脉出血、胆漏、术野不清楚等中转开腹手术,其余均手术顺利。结论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效果好,无任何手术并发症,腹部切口愈合好,术后3-5天康复出院。

  • 标签: 老年患者 腹腔镜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总结了26例肠道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后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监测、术后病情观察、饮食营养、健康教育等,认为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加强这一群体的护理措施、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道手术 糖尿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术与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断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锁骨中断骨折患者,采取手术与非手术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治疗锁骨中断骨折,不愈合率及畸形愈合率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非手术治疗提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比非手术治疗锁骨中断骨折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减少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及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利于患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锁骨骨折 外固定 手术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鞘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于脑出血发病第7天经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移植神经干细胞,4.0×108个/次,每周2次,共4次。分别于入院当天及发病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进行NIHSS评分与脑CT扫描检查,确定神经功能和血肿周围病灶体积的变化。结果自发病第14天始,患者NIHSS评分和血肿周围病灶体积都在明显减少,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前后组间之间的比较,差异都十分显著,P均<0.05。治疗过程中除少数病人有一过性发烧、寒战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鞘内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

  • 标签: 脑出血 神经干细胞 移植 近期疗效 安全性 腰椎穿刺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移植物腱骨愈合的影响。方法32只新西兰兔一期行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一侧保留残端纤维,对侧切除残端纤维。重建术后6、12、18及24周时,采用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观测,分析移植物腱骨愈合变化情况。结果重建术后各观察时间点上,保留残迹组移植物腱骨界面组织构建更接近正常,术后24周时保留残迹组腱骨界面软骨细胞含量明显高于切除残迹组[(56.5±2.4)vs(45.7±2.7),P〈0.05]。结论保留残迹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助于移植物腱骨愈合。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与单独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照组只使用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则是使用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等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的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比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效果更好,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翼状胬肉手术后复发率低,翼状胬肉切除术加自体干细胞移植术为治疗患者翼状胬肉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干细胞 移植术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的护理策略。方法依据7例移植后发生复发时病人的心理,出现的症状,进行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如心理护理、治疗指导、对症护理等措施。结果7例病人输注过程顺利,输注后发生骨髓抑制2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结论做好DLI的护理工作,可使DLI顺利进行。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皮浆移植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方法大面积深度烧伤且皮源不足的患者采用同种异体皮覆盖、自体表皮、真皮皮浆移植术治疗创面。结论同种异体皮覆盖、自体表皮、真皮皮浆移植术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效果肯定。

  • 标签: 烧伤 同种异体皮覆盖 皮浆 移植
  • 简介:清末新政的推行意味着新教育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移植,然而也引发了毁学暴力风潮。毁学风潮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民变事件,固然多因经济利益受损而起,但作为舶来品的新学堂疏离于中国本土社会、难以获得中国基层社会民众的认可,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深层次原因。移植而来的教育制度缺乏与中国本土社会的关联,而只是作为"陌生的他者"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从清末毁学事件可以看出,任何一种新教育制度的引入,都需要契合中国的社会实际。新教育一方面应引导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亦不能离开社会的现实,否则不仅会遭遇有声或无声的抵抗,而且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 标签: 清末新政 毁学风潮 本土社会 移植 疏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乳腺癌根治标本中皮肤移植预防肿块较大的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疗效。方法全组56例,平均年龄58.5岁。病灶最大直径4.8-6.2cm,平均5.5cm。术前均有明确的病理诊断,均为初治病例。标本切除后取其标本皮肤长轴两端或远离病灶的一端尽最大限度地切取皮肤,制成中厚皮瓣,并行冰冻病理检查,确诊各切缘无癌残留后,用4号可吸收线将所取皮肤植于切口中央。结果植皮皮肤成活率100%,皮瓣坏死5例,坏死率8.9%(5/56),坏死皮瓣均为表皮水泡样改变,平均换药3.8次后痊愈,平均住院7.8天,术后按规范行放化疗。随访4-6年,未发现植皮区有肿瘤复发或/和转移。结论在确保植皮切缘无癌残留的条件下,采用自体标本中皮肤移植预防肿块较大的乳腺癌术后因皮肤缝合张力大而致皮瓣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供临床进一步探讨应用。

  • 标签: 标本皮肤/移植 乳腺癌 皮瓣坏死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手术效果。方法切除胬肉后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方式治疗翼状胬肉,303例(414眼)术后回访8—24月。有13眼复发,复发率为3%,1眼睑球粘连,移植片及巩膜坏死5例。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有效重建眼表,降低翼状胬肉的复发率,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 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与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之间的相关性,从血液学角度寻求抗癌治疗新靶点。方法1.将大白兔随机分为肝移植瘤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30只;2.建立VX2兔肝模型;3.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时间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表达水平。结果1、肝移植瘤组瘤株种植后外周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随着病程进展逐渐上升;2、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在不同的检测时间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不大;3、瘤株种植后1w、2w后肿瘤均有转移,转移组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结论兔VX2肝移植瘤组血液中的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其活化标志物水平增加,活化的血小板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水平的检测可作为肝癌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VX2兔移植瘤血小板活化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小肠移植术后血清及移植肠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动态变化与病理组织变化,来探讨HMGB1在小肠移植术后变化意义及原因。方法选用近交系SD大鼠与近交系Wistar/A大鼠,建立异位小肠移植动物模型,随机分组。A组:对照组(SD)大鼠36只,仅行开关腹及左肾切除术;B组:同基因移植对照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36只;C组:异基因移植组(供体为SD大鼠,受体为Wistar/A)36只。术后2h、12h、1d、3d、5d、7d处死6只大鼠,采血分离血清,同时获取移植肠。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HMGB1及IL-2水平,Westernblot法及RT-PCR法测定移植肠中HMGB1及IL-2的表达水平;同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移植肠的病理变化。结果小肠移植术后能致大鼠血清及肠组织中的HMGB1表达升高。在血清中,B组HMGB1在手术后出现了1次高峰,12h达高峰,而后至术后第3天时下降至正常;C组HMGB1于手术后出现2次高峰,分别于术后12h及术后第5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组织中,B组手术移植物内HMGB1水平略有升高,但与A组相比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组,术后5d,移植物内HMGB1水平明显升高,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肠移植术后血清HMGB1水平与移植损伤有密切关系,小肠移植术后检测血清中HMGB1水平可能成为一个对预测小肠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及评估急性排斥反应程度的一个潜在、有用的指标。

  • 标签: 大鼠 器官移植 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 移植物排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镜下自体脂肪移植对鼓膜穿孔鼓膜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求诊54例鼓膜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和随机性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耳镜下自体脂肪移植对鼓膜修补,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对鼓膜进行修补。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包括听力改善、愈合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等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耳镜下自体脂肪移植对鼓膜穿孔鼓膜修补术优于传统方式,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改善患者听力,缩短恢复时间,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耳镜下 自体脂肪移植 鼓膜穿孔 鼓膜修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围手术期病人低体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外科住院治疗需要手术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理措施干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低体温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13.64%)明显低于护理干预组的患者(2.73%),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x2=3.880,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减少围手术期病人低体温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手术 低体温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