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中年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对血压、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体检中检出的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者324例和血尿酸正常者324例作为究对象,比较两组在不同血压、血糖水平的比率。结果在血糖方面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高血糖水平比率(28.09%)(空腹血糖>6.1mmol/l)高于血尿酸水平的比率(17.59%),其正常血糖水平(70.37%)显著低于正常血尿酸组(80.25%);在血压方面,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高血压比率(37.96%)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高于血尿酸水平的比率(16.04%),其正常血压水平(41.05%)显著低于正常血尿酸组(58.02%),两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两组在其他血糖、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高血压、糖尿病的几率显著血尿酸正常者。

  • 标签: 青中年 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血压 血糖 糖尿病 高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之下,由于胰岛素分泌缺乏或者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慢性、终生性的疾病。在糖尿病患者当中,有九成以上的患者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患者能够通过饮食的调整和身体的锻炼,对血糖水平进行控制,但是大部分患者依然需要服用降血糖方面的药物,本文主要对2型糖尿病降血糖药物应用的新进展进行梳理,以此来为医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2型糖尿病 降血糖药物 应用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感染、创伤等应激反应后重症病人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反应蛋白(血清CRP)、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与应激性高血糖的关系;探讨分析强化胰岛素对重症病人体内的免疫状态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42例中心ICU收治的重症病人,分为3组,每组14人;对照组(目标血糖9.99到11.20mmol/L),血糖控制1组(目标血糖6.77到8.22mmol/L),血糖控制2组(目标血糖4.22到6.22mmol/L);之后的第1、5、8天测定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C反应蛋白(血清CRP)、外周血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1。结果经过检查,3组病人的MIF、血清CRP、IL-6都明显升高,HLA-DR降低与血糖水平呈负相关(P<0.05),CRP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P<0.05),MIF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经过强化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组与对照组相比,MIF的下降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LA-DR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和血清CRP水平在一周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严格对血糖进行控制如强化胰岛素进行治疗有利于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HLA-DR的表达,从而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下调危重症病人机体内的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能力。

  • 标签: 严格血糖控制 危重炎症 免疫状态 强化胰岛素治疗 应激性高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中任意选取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研究组根据病因采取对症系统性救治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救治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血糖水平提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中患者的低血糖昏迷发生次数、治愈率、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的急诊救治,应充分考虑引起病症的因素,再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对症、系统性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急诊救治方法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在全胰切除术后的血糖控制措施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14年10月到2017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胰切除术的患者,观察其血糖的变化趋势,并总结其控制措施及护理。结论全胰切除术后应重点进行血糖监测及控制,辅以相关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全胰切除术 血糖控制 护理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有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史的易发生低血糖的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本例肠梗阻患者,护理要点包括按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调配输液顺序,发生低血糖时及时处理并报告主管医生,按需补液。经过调整输液顺序,按时监测血糖和精心护理后,患者住院期间血糖平稳,再无低血糖症状发生。

  • 标签: whipple手术史 肠梗阻 低血糖症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尿酸和血脂水平的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进行血脂、血糖、血尿酸检测,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尿酸值、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中,正常尿酸患者和高尿酸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指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正常尿酸患者和高尿酸患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血尿酸属于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能引起血脂和血糖的升高,应引起重视,预防高尿酸血症。

  • 标签: 糖尿病 尿酸 血脂 血糖
  • 简介:目的分析血糖和总胆固醇(TC)水平对肝衰竭(L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LF患者,根据入院时基线TC水平将患者分为TC≤1.0mmol/L组(n=8)、1.0mmol/L〈TC≤2.0mmol/L组(n=49)和TC〉2.0mmol/L组(n=49);排除10例糖尿病患者后,将96例LF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n=60)、高血糖组(n=12)和低血糖组(n=24);分别比较基线时患者血糖及TC的状态与其生存率的相关性.同时动态监测81例基线TC〉1.0mmol/L的患者住院期间TC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与LF预后的关系.结果106例LF患者的病因以慢性HBV感染为主,占66.0%;慢性肝衰竭(CLF)占46.2%;基线低血糖患者生存率为41.7%,显著低于血糖正常患者的71.7%(P〈0.01);血清TC≤1.0mmol/L组、1.0mmol/L〈TC≤2.0mmol/L组和TC〉2.0mmol/L患者生存率分别为12.5%、51.0%和75.5%,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线TC越低,生存率越低(P均〈0.05);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的35例患者生存率为28.6%,显著低于呈上升趋势的46例患者的93.5%(P〈0.05).结论LF患者出现血糖降低、TC≤2.0mmol/L以及在住院期间TC较基线呈下降趋势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基线TC≤1.0mmol/L的患者预后极差.

  • 标签: 肝衰竭 血糖 总胆固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低血糖患者的护理。方法给予上述60名患者一定的护理措施,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的FPG、30minPBG、60minPBG、120minPBG、HbA1C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治疗前后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患者可以更理性的认识和理智的对待该病,有助于临床上合理的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意义重大。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无症状低血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为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石家庄市青园小区社区98名糖尿病稳定期患者。根据空腹血糖的水平,分为两组根据2018WHO指南空腹血糖≥7.0mmol/l,为血糖控制不佳组,血糖<7.0mmol/l,为血糖控制良好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与糖尿病相关知识(疾病知识、用药知识、生活知识、疾病防治知识)及服药依从性密切相关。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及服药依从性较差是影响血糖控制的主要因素。结论在社区糖尿病管理中注意疾病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是提高血糖控制水平的关键。

  • 标签: 社区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非常强大,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0%~2.0%。但在现实中,服用二甲双胍的人群中,血糖居高不下者大有人在,为什么指南与现实差距如此之大?下面我们就用案例的形式向大家讲解:如何调整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案,既能血糖达标,又能用药量少。

  • 标签: 血糖不达标 二甲双胍 血红蛋白下降 降糖效果 治疗方案 血糖达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从我院ICU病房中随机选取150例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参考随机平均分配的数学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7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血糖控制,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OFA、APACHE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6.7%,对照组患者感染发生率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重症护理中应用血糖控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并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血糖控制 ICU 重症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丙戊酸(valproicacid,VPA)对儿童和成人癫痫患者拉莫三嗪(lamotrigine,LTG)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癫痫患者581例,根据儿童、成人患者LTG单用或合并用药的情况分成儿童单用LTG组(A)、儿童LTG+VPA组(B)、成人单用LTG组(C)、成人LTG+VPA组(D)。RP-HPLC法测定LTG血药浓度,分析各组之间LTG的日剂量、血药浓度浓度剂量比值的差异。考察年龄对4组患者LTG的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影响,鉴定LTG日剂量对4组患者的LTG血药浓度的影响。根据控制癫痫发作的LTG治疗浓度范围3~14mg·L^-1分成3组,<3mg·L^-1组、3~14mg·L^-1组及>14mg·L^-1组,探讨LTG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对于儿童或成人患者,合用VAP使LTG的日剂量显著降低(P<0.001,P<0.05),使LTG的血药浓度及LTG浓度剂量比值显著升高(P<0.001)。儿童患者的LTG日剂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成人患者的年龄与LTG剂量不相关。所有组患者LTG浓度与年龄都不相关,但都随着LTG日剂量的增加而增加。LTG浓度<3mg·L^-1组、3~14mg·L^-1组及>14mg·L^-1组之间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VPA与LTG治疗时,VPA可增加LTG的血药浓度,因此临床上推荐进行LTG的治疗药物监测,以调整达到最佳的LTG给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拉莫三嗪 丙戊酸 血药浓度 治疗药物监测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90例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B组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阻滞镇痛分娩。C组未行镇痛分娩。比较三组分娩情况。结果A组和B组的镇痛15min、镇痛30min、宫口全开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C组,B组镇痛15min、镇痛30min的VAS评分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浓度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之间我院麻醉科接收的硬膜外麻醉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4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0.25%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和疼痛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0.2%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两种麻醉浓度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术后1h、术后2h、术后4h、术后6h的疼痛程度,组间差异P均>0.05.结论两种浓度的罗哌卡因对患者的临床麻醉和疼痛治疗两个方面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 标签: 临床麻醉 疼痛治疗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效果
  • 简介:利用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对6个白三叶(Trifoliumrepens)种质资源进行渗透胁迫萌发试验,研究PEG6000渗透胁迫对白三叶萌发指标和根系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质资源与浓度两者交互作用对白三叶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及根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PEG6000渗透胁迫极显著抑制白三叶萌发和根系生长(P<0.01),随着PEG6000浓度的增加,各萌发指数和根系生长情况均呈下降趋势,PEG6000浓度≥10%时,各萌发参数、根长极显著下降(P<0.01);白三叶的PEG6000半致死胁迫浓度为10%-15%,致死浓度为20%-25%.建议大批量萌发期白三叶PEG6000轻度渗透胁迫耐旱性鉴定浓度为10%,中度耐旱性鉴定浓度为15%.

  • 标签: 白三叶 PEG6000 渗透胁迫 萌发 根系生长 浓度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