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500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场降水资料,建立起汛期降水的预测方程;经过适应本地化的Z指数修正,将预测结果转化为旱涝等级;将SVD技术与修正的Z指数结合起来,实现旱涝的气候预测;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气象、防汛抗旱部门。结果表明:1)影响江淮分水岭地区汛期降水的因子有5个,分别是太平洋地区2个,印度半岛附近2个,欧洲地区1个;2)理论上的Z指数等级不符合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实际状况,因而必须对Z指数进行修正。经过修正后的各个旱涝等级的划分概率较为合理,说明Z指数的5级指标是可靠的;3)利用5个影响因子可以建立汛期降水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预报方程,在共计8年的旱涝滚动预测实况检验中,等级相符的有7年,只有2003年的预测试验相差一个等级,5级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7.5%;4)经过气象、防汛抗旱部门2008年的应用,旱涝等级的预测意见实际基本吻合,说明预测技术的应用情况良好。

  • 标签: 江淮分水岭 旱涝预测 奇异值分解 修正Z指数
  • 简介:分析甘肃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林木蒸散耗水量得出,这里大部分地区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干旱造林应重视的问题需要采取的方法。

  • 标签: 黄土高原 林木 水分条件 造林
  • 简介:主要研究太平洋与印度洋海表温度地表温度场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相关关系,以及异常大降水产生的下垫面条件.研究结果表明:(1)夏季黑潮区海温与同期长江流域的降水存在明显正相关,北方地区夏季降水与靠近非洲东岸的印度洋海域存在明显负相关.(2)夏季海温异常与同期中国降水异常场之间的相关分析(SVDI)表明,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海温由LaNina多发期向ElNino多发期转变后,长江流域向异常多雨转变,而其北方和南方地区则向异常少雨方向发展.(3)中国东部区域降水与陆面温度的明显相关区有:(a)春,夏季热带非洲夏季亚洲大陆部分地区地表温度与当年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b)春季4、5月份部分亚洲大陆地表温度与当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有明显负相关.(4)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长江(1954,19981999年)或江淮(1991年)流域几次特大异常降水的下垫面条件是黑潮区为海温正距平,同期欧亚大陆主要为正地表温度距平场.

  • 标签: 海表温度 地表温度 异常降水 相关分析 中国 夏季
  • 简介:因工作需要,1992年下半年我由安义县气象局调来丰城市气象局担任局长,上级领导给我提出了千方百计把丰城市局搞上去的要求。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对丰城市局内外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存在的问题是:深化改革,转变观念,重点突破,全局搞活的力度不够,超员多,平均年龄偏大,经费紧张,围绕着事业的发展,职工福利偏低影响积极性;气象事业在当地经济建设决策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等等,1992年底至1993年初,我们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加大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进一步贯彻落实了国务院(92)25号省政府(92)88号文件精神,按照三大块结构调整,重点抓了决策性的气象服务。为发展丰城市农业开展了跟踪服务,首先同农口各

  • 标签: 气象服务 气象局 丰城市 业发展 气象事业 高质量
  • 简介:本文通过水分平衡计算,对比不同林区蒸散量,得出陕西天然林的最大蒸散量在550—600mm之间,山地丘陵地区森林覆盖卒低于35%处蒸散量明显减少,森林对环境的保护作用将大为减弱.

  • 标签: 蒸散量 水分平衡 天然次生林 渭北 气候区 蒸腾量
  • 简介:1引言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应该把地球看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科学研究。在大气科学领域中,气候系统概念(气候系统是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物理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低温圈生物圈。)的提出就是一个例证。这标志着对气候

  • 标签: 大气科学 综合性特点 大气圈 时间尺度 全球变化 实际观测资料
  • 简介:本文应用1974—1990年8月份格尔木地区出现17m/s及以上的大风个例资料,利用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计算,分析得出预报本地的大风指标。

  • 标签: 大风 分析 预报
  • 简介:世界上人工降水(或人工增雨)己有60多年历史。几十年来人工降水取得了很大发展成绩。但是到目前为止,人工降水仍存在着许多科学与技术问题亟待解决,科技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需要加强人工降水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如作业云的预报、识别指标、优化作业方法等,最大可能地降低作业的盲目性;人工降水的效果检验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人工降水的科学储备不足等。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需要从战略上、从发展的技术思路上进行变革,要避免走老的发展道路,要积极推进这些问题解决,才有望获得突破性进展。提出了要发展4项人工降水的关键技术方法:开展短时、局地的云和降水预报;要善于识别,选择可人工增雨的作业对象(云);要优化人工降水的作业方法;科学地进行人工降水的效果监测对比分析。

  • 标签: 人工降水存在的问题 人工降水的关键技术 人工降水发展思路要改变
  • 简介:利用改进的甚高分辩率扫描辐射仪(AVHRR)资料,在多光谱判识的基础上提取积雪信息的计算方法,并由此得到积雪遥感动态监测结果;同时,利用我国短时间序列的积雪资料,统计计算了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覆盖率,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积雪覆盖特征变化规律;补充了常规气象台站对我国西部地区积雪监测分析的不足.

  • 标签: 西部地区 冬季 光谱特征 雪盖 遥感 辐射
  • 简介:采用光声黑碳仪(PASS)2008年5~7月在黄山光明顶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吸收散射系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干燥的条件下(相对湿度小于60%)吸收散射系数日变化明显,总体上白天大,晚上小;相对湿度与吸收散射系数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0.80,而风速与散射吸收系数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与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0.78;湿清除使大气气溶胶的吸收散射系数明显降低;与在平原地区的南京相比,黄山山顶的吸收散射系数日变化趋势与南京相反,且数值比南京小一个量级。

  • 标签: 黄山 气溶胶 吸收系数 散射系数 气象因子
  • 简介:利用改进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短期气候预测系统(1APPSSCA),结合IAPENS0预测系统所预测的1999年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异常,对1999年中国夏季气候进行了适时集合预测。预测结果表明:IAPPSSCA较好地预测出了1999年夏季北半球大尺度环流场的异常情况,并较好地预测出1999年中国南涝北旱的大范围降水形势。IAPPSSCA对长江下游的强降水中心、中国南方大部夏季多雨的特征以及中国北方大部的干旱少雨形势的预测,与实测较相符。但IAPPSSCA预测的南方大范围雨带的北界比实测的略为偏北,北方的小范围的降水正距平区域也没有能预报出来。另外,对于月平均降水距平的预测亦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说明我们的预测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完善。

  • 标签: 强降水 大气物理 大尺度环流 海温异常 短期气候预测 热带太平洋
  • 简介:1概况由美国气象学会法国气象局联合举办的第10次南半球气象海洋“变化中的南半球气候”国际大会(10ICSHM0)于2012年4月23—27日在地处大洋洲的法属新喀里多尼亚(NewCaledonia)首都努美阿市(Nou—mea)召开。

  • 标签: 南半球 气象局 海洋 美国气象学会 国际大会 大洋洲
  • 简介:结合浙江省防雷技术服务发展的现状,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防雷减灾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讨论了建立完善防雷技术服务回访体系的目的意义,分析介绍了防雷技术回访办法的主要措施、内容及试行情况。

  • 标签: 防雷技术服务 回访 思考
  • 简介:根据2000-2013年华北地区72个地面观测站点的雾、霾日数资料挑选出华北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现象站数较多的40个样本,再利用这些样本同期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位势高度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发生雾或霾天气时的近地面环流形势可分别分为4类5类。聚类结果揭示了雾霾发生时大气环流具有不同的分型特征,只有弱高压型为雾、霾发生时的共有型,湿度场冷暖平流输送在雾霾天气发生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同一天中存在雾、霾天气转换及同一时刻雾、霾共存的现象,本文也分析了这两种情形的环流形势特征,解释了其成因。

  • 标签: 环流形势 聚类分析
  • 简介:l概况2017年6月6~19日,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温室气体室姚波赴英国参加《臭氧损耗科学评估报告:2018》第1章作者会,并访问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大气化学实验室;随后赴爱尔兰莫尔瑞尼出席改进的全球大气实验网(AGAGE)第55次会议,并访问梅斯角全球本底站。

  • 标签: 爱尔兰 会议总结 英国 国际 全球大气 中国气象局
  • 简介:采用一个在大区域上适用的由NOAA-AVHRR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反演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各月全年晴空条件下的地表温度,通过比较同期的常规气象监测数据,对这一时期的中国地表温度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全国各地区温度宏观变化规律分布.结果表明:晴空条件下的中国地表温度与气温和地温的宏观变化规律是基本一致的,这一结果对于研究全球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土地覆盖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标签: 遥感 地表温度 常规资料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