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城市高温热浪事件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共识。利用宁波市2012—2016年中暑病例数据和同期气候数据对宁波市夏半年中暑流行特征及热浪对其的影响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6年,2012年和2013年中暑人数最多,并集中在6—8月,其中7月人数最多占比55.3%;男性中暑概率明显高于女性,中暑程度主要集中在轻度中暑,31—60岁年龄段中暑人数占比最高,市区中暑人数占比要高于郊区(县);用温湿两要素结合的炎热指数和热浪公式定义宁波热浪过程,发现热浪天数和中暑人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898,选出7次热浪过程计算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发现除2013年以外其他年份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均在10以下,2013年的3次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1、21.6和25.8,这与2013年热浪出现相对频繁集中有关;同时通过这7次热浪过程的前、后段热浪中暑的相对危险度的比较,并未见明显的热浪滞后效应存在。

  • 标签: 高温热浪 中暑人数 相对危险度 滞后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急诊重症中暑患者在救治期间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0月诊治的急诊重症中暑患者,与其沟通后特别选取其中符合研究标准的100例参与本次研究。并以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者均分两组,将接受集束化护理的患者分在研究组,将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分在参照组,分析不用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体温恢复率、意识清醒率、APACHEⅡ评分、重度昏迷者、中度昏迷者、轻度昏迷者、患者满意度情况临床获得数据以研究组具有明显优势性,于参照组对比,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应用于急诊重症中暑患者救治中的效果确切,患者体温、意识尽快得到恢复,患者非常满意,因此建议将集束化护理进行广泛应用。

  • 标签: 重症中暑 急诊救治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重症中暑伴横纹肌溶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重症中暑伴横纹肌溶解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5例)行常规治疗,实验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CRRT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尿量、血肌红蛋白均更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住院时间、体温下降到正常的时间均改善更优。结论将CRRT治疗用于重症中暑伴横纹肌溶解患者中,不仅可增加患者尿量、减少血肌红蛋白、肌酐指标,且可显著缩短其住院时间、体温下降正常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CRRT 重症中暑 横纹肌溶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 NLR)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ICU住院的重症中暑患者,根据患者30 d存活情况分组。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入院24 h内血常规、肝肾功能、肌钙蛋白、脑钠肽、心肌酶谱、凝血常规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APACHE)Ⅱ。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重症中暑30 d死亡风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NLR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NLR对重症中暑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风险患者30 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纳入重症中暑患者115例,根据预后分为存活组(n=92)和死亡组(n=23)。死亡组患者NLR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HR=1.091,95%CI: 1.049~1.136,P<0.001)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NLR与APACHEⅡ评分具有相关关系(r=0.655,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0.787,敏感度82.6%,特异度67.4%,截断值7.3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显示,低于NLR截断值组患者30 d存活率明显优于高于NLR截断值组患者(P<0.001)。结论NLR增高是重症中暑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对30 d死亡风险具有预测价值。

  • 标签: 重症中暑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结合降温毯在急诊重症中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急诊收治的重症中暑患者 80例,按照盲选法,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中包含 4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包含 40例,行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降温毯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急诊重症中暑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集束化护理结合降温毯干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干预 降温毯 急诊重症中暑 效果
  • 简介:以蒲宁的小说《中暑》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例,分析了文学内在运动中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的规律。认为文学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同本异相、对立统一、相互克服,共同作用于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的形成和发展。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这一文学内在运动规律,各有侧重且辩证统一地蕴藏在每一篇优秀作品之中。

  • 标签: 形式 内容 相互克服 《中暑》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中暑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实施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重症中暑并发MOD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0年9月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急救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经护理后意识恢复为93.33%,意识清楚具有86.67%;护理后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护理前(P

  • 标签: 重症中暑 器官功能障碍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急性重度中暑患者降温中运用亚低温治疗仪的护理干预措施。 方法 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重度中暑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法均分为A组、B组,每组60例,A组给予药物降温以及传统物理降温,B组运用亚低温治疗仪进行降温,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体温下降效果优于A组(P<0.05)。 结论 在急性重度中暑患者降温中运用亚低温治疗仪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稳定降低患者体温,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 标签: 亚低温治疗仪 急性重度中暑 降温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中暑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实施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例重症中暑并发MODS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20年4月—2020年9月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急救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经护理后意识恢复为93.33%,意识清楚具有86.67%;护理后昏迷评分(GCS)明显高于护理前(P

  • 标签: 重症中暑 器官功能障碍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训练致重症中暑患者护理有效性。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训练致重症中暑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有效性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护理有效性96.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中的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训练致重症中暑患者中较为显著,增加护理有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训练致重症中暑 护理有效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中暑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效果,为此选择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在医院收治的80例中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比较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经过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这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这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中暑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西医综合疗法联合通心络胶囊在重症中暑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重症中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综合疗法,研究组患者采用西医综合疗法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治疗后Hs-CRP水平为(41.1±8.1)mg/L,中性粒细胞数量为(9.9±6.2)109/L。不良反应率为10.0%。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治疗后Hs-CRP水平为(24.1±5.2)mg/L,中性粒细胞数量为(4.6±3.9)109/L。不良反应率为4.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西医综合治疗方式,西医综合疗法联合通心络胶囊在重症中暑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疗效,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西医综合疗法 通心络胶囊 重症中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效果[1]。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中暑患者,通过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分析对比,观察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暑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护理与院内急诊救治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的[2],运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中暑 院前急救护理 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急诊科收治的中暑患者中抽取70例,以观察、对照组形式进行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联合院前急救护理+院内急诊救治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PaCO2均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中暑 院前急救护理 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2年5月~23年12月收治的中暑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护理满意度好转,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暑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院前急救护理与院内急诊救治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的,运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运用。

  • 标签: 中暑患者 院前急救护理 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暑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的效果。方法:我院 2018年 8 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对中暑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10月之间18个月内所有来医院就诊的中暑患者进行数字排序,利用随机数生成器从已经排序好的患者之中先选出40例组成对比组,进行一般护理干预;在剩下的患者中继续利用随机数生成器选出40例患者组成分析组,增加院前急救护理和院内急诊救治护理。观察对比组和分析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结果:分析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恢复速度和恢复效果都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中暑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中暑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院前急救护理与院内急诊救治护理进行干预的价值。方法: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中暑患者中选取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院前急救护理与院内急诊救治护理进行干预,记录并比较患者护理指标。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用时短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精神状态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不良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中暑 院前急救护理 院内急诊救治护理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