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9 个结果
  • 简介:应用地震储层学理论、方法技术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夏地区二叠系火山岩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此类火山岩(熔结角砾凝灰岩)是裂隙式火山喷发产物,其分布主要受早期火山口火山喷发前古地貌控制,储集空间以气孔为主;其次,采用本征值相干分析古地貌恢复技术明确火山口及喷发前古地貌特征;最后,综合利用测井、物探技术,对火山岩有利岩性进行预测,形成了裂隙式喷发火山岩储层综合预测技术,并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

  • 标签: 地震储层学 火山岩 裂隙式喷发模式 正演模型 储层预测 乌夏地区
  • 简介:为了评价致密砂岩储层类型,为致密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分形理论高压压汞方法,结合储层物性资料,通过对11个致密砂岩样品压汞实验,研究冀中坳陷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根据进汞曲线拐点,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系统按直径大小划分为裂隙(>10μm)、大孔(1~10μm)、中孔(0.1~1.0μm)微孔(<0.1μm)。依据分形理论,分别求取各尺度孔隙分形维数,验证孔隙系统划分正确性。根据不同尺度孔隙分布频率,结合样品孔渗、排驱压力退汞效率等参数将致密砂岩储层分为3类:Ⅰ类储层微孔分布频率高,但几乎无连通孔隙,具有较低渗透率;Ⅱ类储层连通孔隙发育,但微孔较少;Ⅲ类储层不仅有大量微孔,同时有丰富连通孔隙,渗透率也较高。通过分析得出,微孔分布频率越高,退汞效率越高,孔隙结构越简单,均质性越好;裂隙大孔均决定储层渗流能力。因此,Ⅲ类致密砂岩储层为最优质储层,可作为致密油气勘探与开采首选目标。

  • 标签: 致密砂岩 高压压汞 孔隙分类 分形维数 储层评价 冀中坳陷
  • 简介:致密油资源评价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专家对其资源潜力规模认识差异较大。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属典型致密油,烃源岩厚度、成熟度总有机碳含量均是控制油气富集主要因素。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建立了三塘湖盆地芦草沟组致密油有利区分级地质评价标准,优选出油气勘探3级评价区。以EUR(EstimatedUltimateRecovery)分级类比法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研究为核心,应用油井产量递减规律进行不同评价区单井EUR值求取,运用合理开发井距法、探边测试法微地震裂缝监测法等3种方法开展井控面积参数研究,并进行了多方法相互印证,保证评价结果科学性与合理性。评价结果已应用于勘探生产中,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部署,该方法对其他致密油评价区也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致密油 资源评价 EUR分级类比 井控面积 可采资源量 芦草沟组
  • 简介:以地震储层学理论为指导,围绕该区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应用火山岩地震储层学研究思路方法,针对性地选用三维岩性识别、三维可视化、高分辨率本征值相干、Emerge多属性密度反演、多属性融合、FRACA裂缝预测等多种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火山岩储层进行了精细刻画,推动了该区油气勘探,生产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火山岩地震储层学 火山岩 储层预测 红车断裂带 准噶尔盆地
  • 简介:准噶尔盆地中拐—玛南地区上乌尔禾组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砂砾岩,具有厚度大、横向变化快、岩石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均低特点。砂砾岩储层关键控制因素为泥质含量,根据泥质含量对上乌尔禾组砂砾岩进行划分,可以分为含泥砂砾岩富泥砂砾岩。利用单一测井曲线难以有效识别研究区泥质含量,根据常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利用中子测井曲线和声波时差测井曲线幅度差来拟合砂砾岩储层泥质含量曲线,再经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来预测砂砾岩优质储层平面展布,实现砂砾岩储层定量化预测。经过钻井证实,这一方法预测结果符合率较高,油气显示良好,展示本区良好勘探前景。

  • 标签: 扇三角洲前缘 砂砾岩 泥质含量 地震波形指示反演 上乌尔禾组 准噶尔盆地
  • 简介:四川盆地东北部晚二叠世孤立碳酸盐台地边缘生物礁岩中发育放射轴状纤维状胶结物(RFC),虽然已完全白云石化,但仍然具有双晶面弯曲(波状消光)且远端收敛特征,高锶、高钠暗阴极发光等反映海源流体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层状胶结物内部沉积物等RFC其它特征。RFC原始矿物是海水环境中沉淀高镁方解石,其存在说明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系长兴组海绵礁发育于陡峭台地边缘,并具有千万年尺度长期与海水接触地质条件。RFC中内部沉积物存在说明胶结过程持续时间很长并有短时间间断,虽然这种间断与短时间海平面下降有关,但就RFC发育整个千万年尺度时间来说,海平面是上升,生物礁建造速度与海平面上升幅度基本一致。

  • 标签: 台地边缘礁 RFC 海水胶结物 长兴组 四川盆地东北部
  • 简介: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三工河组二段主要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泥质、钙质、物性3类隔夹层,其成因类型控制因素各不相同。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可以识别出钙质、泥质隔夹层。该区隔夹层以泥质隔夹层为主,钙质隔夹层为辅,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同时也受后期成岩作用与断裂构造联合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隔夹层较差孔渗性与封堵性影响油水在储层中分布,易形成油水同层现象。

  • 标签: 隔夹层 油水分布 测井识别 准噶尔盆地
  • 简介:为了查清储层发育规律,提高勘探成功率,运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等手段,结合测井、孔渗等资料,研究塔中顺南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微晶灰岩、藻黏结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溶蚀孔洞裂缝为主,为裂缝型裂缝-孔洞型储层;一间房组储层基质孔隙度最小值为0.20%,最大值为3.90%,平均值为1.52%;渗透率最小值为0.003mD,最大值为5.84mD,平均值为0.62mD,储层基质物性较差,以发育Ⅲ类储层为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溶蚀(岩溶)作用、破裂作用等,其中胶结作用是最主要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蚀(岩溶)作用破裂作用均是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

  • 标签: 一间房组 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顺南地区 塔里木盆地
  • 简介:大港探区断层发育,地质情况复杂。研究断块区岩相古地理情况,对寻找隐蔽非构造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歧口凹陷区特有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形成了大量岩性-地层圈闭。文中着眼于歧口凹陷岩相古地理条件,从岩性圈闭形成因素出发,以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区为实例,探讨了在岩性-地层圈闭发育区获得高产井可行性。

  • 标签: 岩相古地理 岩性圈闭 歧口凹陷 黄骅坳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