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7 个结果
  • 简介:自然正义作为英国普通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演绎出来的两大规则,即“任何人都不得在自己的案件中充当法官”和“任何人为自己的辩护应当被公平听取”,构成了正当法律程序的核心内容,成为美国宪法的一个重要条款。正当法律程序在行政法领域中催生了行政程序法;没有正当法律程序的理念,就难以有行政程序法。即使有了行政程序法,其实效也可能不会太好。我国在制定行政程序法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自然正义”法律思想的移植,引导并逐步推进“正当法律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

  • 标签: 行政程序 正当性 自然正义
  • 简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制现代化具有直接的指导和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实现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在内的政治资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地合理配置和使用.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的核心是以法律化的制度建设保证和推进人民民主.这一切都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而深刻的体现.

  • 标签: “三个代表” 政治文明 法制现代化
  • 简介: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所表达的关于犯罪与刑罚的理论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对当时存在的刑事制度给予了严厉的批判,对后世影响深远,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述:

  • 标签: 贝卡利亚 刑法 刑罚 犯罪
  • 简介:<正>收回领事裁判权,是1840年鸦片战争始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一百多年里,中国政治上的一大话题,也是清季法律改革的一大原因。有关领事裁判权的著论,自二十世纪初以来,已是数不胜数。但是,专文撰述清季法律改革与领事裁判权之关系问题,则见者甚寡。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因清季主持法律改革者沈家本,屡以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力主采擷西法,故本文亦对沈氏这方面的思想兼而论之。从明代中叶起,西欧商人教士开始进入中国。鸦片战争之前.因我国海禁未开,交往尚稀,中外交涉案件虽时有发生,却未对国家主权造成重大威胁。当时我国既无领事之制,亦无治外法权说。法权问题,处于

  • 标签: 领事裁判权 沈家本 法律改革 救国思想 治外法权 封建法律
  • 简介:<正>由《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和《法学评论》三家期刊联合发起的全国14家法学期刊主编(或副主编)参加的。中国法学期刊主编联谊座谈会”,于1992年5月3日至5日在武汉大学召开。出席本次座谈会的代表有:《中国法学》、《法学研究》、《法学评论》、《政法论坛》、《法学》、《政治与法律》、《现代法学》、《当代法学》、《法律科学》、《法律学习与研究》、《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南政法学院学报》、《河北法学》和《法治时代》。座谈的中心议题是: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

  • 标签: 期刊主编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新局面 解放思想 法学期刊
  • 简介:“史料学”为傅斯年所重视。他主张对史料的“来源”、“先后”、“价值”乃至“一切花样”进行比较,强调欲得“深切著明”之见,几于每一历史事件均需“用一种特别的手段”。在“见诸事实”的意义上,其“史学便是史料学”的著名论断也未显绝对。

  • 标签: 史料学 傅斯年 法律史研究 司法档案 中国 历史事件
  • 简介:一、群体本位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近代中国自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以后,为了挽救危亡,各派政治力量皆力主仿效西方变法图强,为此形成了种种法律设想。其中,国民党的群体本位法律思想肇始于孙中山,并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得到实践,从而对当时法律秩序的建构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它也深刻体现了西方法律理念在中国社会的变异,故有与其理论母体加以比较研究的意义。群体本位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石为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民生史观将人类求生存视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和重心,认为调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实现“大多数有利益”是社会进化的原因,进化所依循的法则为人类间的“合群互助”。〔1〕由此产生了有别于个人权利本位的法律观念。

  • 标签: 法律思想 中国国民党 群体本位 近代中国 社会法学 西方
  • 简介:研究了古希腊、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法治观念,对西方中世纪法治理论的传统体系、观点作了详尽的分析,从思想渊源这一深层次的角度剖析了西方法治理论的古老传统,从而探寻了贯穿整个西方法治理论全过程的红线--正义的观念.

  • 标签: 西方法治理论 中世纪 正义 古希腊 古罗马
  • 简介:一、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概念的法律界定(一)生态补偿的法律内涵生态补偿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学术界对其内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生态补偿,是指在生态要素本身受到污染、破坏的情况下,

  • 标签: 生态补偿 矿产资源 法律制度 资源税费 制度研究 法律界定
  • 简介: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我党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先进性。关注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并成为这三个方面的代表,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奋斗的目标。中国政法大学校党委提出了要把“三个代表”的精神贯穿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去,

  • 标签: “三个代表” 先进性 共产党员 重要思想 中国政法大学 江泽民
  • 简介:生态文明语境下,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损害法律责任制度至关重要。为此,就需要厘清生态环境法律责任的性质、承担方式和救济途径。为此,我们选择了一组论文就此展开专题讨论。《论(侵权责任法)第68条之部分连带责任性质》一文从((侵权责任法》第68条性质之争议谈起,分析了“部分连带责任”说的合理性以及环境侵权司法解释与《侵权责任法》之契合之处。《生态修复法律责任之偏见与新识》一文则认为,生态修复法律责任与环境法律责任存在显著区别,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其法律性质和承担方式。《美国水污染损害评估法制及其借鉴》一文则以比较法视角分析了美国水污染损害评估法律实践及其借鉴意义,进而从法律救济的角度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水污染损害评估法制的对策建议。

  • 标签: 环境法律责任 侵权责任法 责任性质 第68条 生态文明 救济途径
  • 简介:中国近代的革命运动始终与农村的土地问题联系在一起,孙中山在阐述其"平均地权"的土地思想时将解决农民问题看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本文以中华民国广州军政府时期孙中山等人推动出台的《广东田土业佃保证章程》为考察对象,旨在从两个层面解读孙中山土地思想与法律实践的背离,并在此基础上,对孙中山土地思想与法律实践相背离的原因进行分析,而这些解读和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深受孙中山土地思想影响的国民党土地立法与实践。

  • 标签: 孙中山 土地思想 法律实践
  • 简介:思想与表达的合并原则又称思想表达识别的例外原则。它只存在于特定的表达形式中,即表达与思想难以区分,甚至必须被认为混合在思想中。合并原则关注的是作品的表达性成分和作品表达体现的思想是否难以区分,或者表达性成分很有限以致他人的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不构成侵权。合并原则在著作权司法实践中具有适用价值。

  • 标签: 著作权法 思想与表达二分法 合并原则 计算机用户界面
  • 简介:以1950年为界,竺可桢的思想发生了明显的断裂,集中表现在科学观和教育观方面的断裂,尤其是以鼓噪浮夸风为最。当然,他的有关思想也有比较连贯之处,并在新环境下提出了某些新思想,但是这不是主要方面。本文最后探讨了他的思想断裂的原因,其经验教训值得人们记取。

  • 标签: 竺可桢 科学观 教育观 浮夸风 思想断裂
  • 简介:围绕"法治国"的论争贯穿了明治制宪以来近代日本公法学史。在论争的过程中,以美浓部达吉、佐佐木惣一为代表的民权学派与以穗积八束、上杉慎吉为代表的官僚学派展开了激烈的对抗;而在民权学派内部,以美浓部达吉为首的东京学派与以佐佐木惣一为首的京都学派在观点上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场论争使得德国"法治国"思想在日本逐步系统化与成熟化。

  • 标签: 近代日本 法治主义 民权学派 官僚学派
  • 简介:以法为业之人若无自由与独立,则该国法的精神必将不停地遭受到各种丑恶行为与权势的腐蚀与蹂躏,法律职业人的“大学之道”就是以仁养心,以义制事,以善法匡天下。法律人力量的真正强大是将其心志置身于社会的土壤,心怀天下以贵其身。法以载道必以仁义为己任。法律职业是异化性与自主选择性双重属性的统一。

  • 标签: 法律职业人 独立精神 以仁养心 以义制事 善法
  • 简介:康有为是否伪造阔普通武的《变法自强宜仿泰西设议院折》,学界对此存在争论。通过两则新证据,亦即更早发表的梁启超的《古议院考》与该折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康有为的上书经验与该折在程序上“(议院)议妥由总理衙门代奏”的安排相符合,可证明该奏折是由梁启超、康有为起草。戊戌时期,康有为的法政思想从主张开设议院变成反对开设议院,进而提出设立仿照近代日本特别内阁模式的制度局。他仍然是从中国古典语义而非近代意义的角度来理解宪法,戊戌变法并无君主立宪的动议。

  • 标签: 康有为 梁启超 阔普通武 议院 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