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出于殖民统治需要,朝鲜族是"日本国臣民"为由,在东北某些地区朝鲜族学校实施了日语教育为重点的奴化教育,其核心是天皇制教育。本文该地区朝鲜族学校日语教科书中的天皇制教育为例,分析"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东北某些地区朝鲜族学校推行的日语教育的特点。经研究发现,当时的日语教科书中关于语言教育的内容不到四分之一,而天皇制教育的内容所占比例却占到了三分之一,篇幅最多。天皇制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道德教育、历史神话教育、地理教育等方面。这个时期日本实施天皇制教育的本质是同化教育,主要目的在于使朝鲜族青少年了解天皇,忠诚于天皇,成为"日本国民",支持日本的对外侵略战争。通过分析最后得出一些对我国的启示。如:编写教科书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对于日本右翼否认殖民教育历史的问题中韩两国应该联手应对;我国应警惕日本的文化"输出"问题等。

  • 标签: “九·一八”事变前 日本 东北朝鲜族学校 日语教育 小学教科书 天皇制教育
  • 简介:本文基于大规模语料库详细对比了触压觉形容词“硬”和「かたぃ」的认知语义结构。研究发现,二者具有以下共同点:(1)语义扩展的整体方向一致;(2)原型义相同;(3)语义扩展程度很高;(4)一次扩展义远远多于二次扩展义;(5)基于隐喻的语义扩展特别多。这些共同点的成因在于中日两国人民持有相似的基本身体经验和世界认知过程以及二者所表达的概念特征相同。另一面,二者的不同点体现为“相互拥有多个不同扩展义”,其成因在于两国人民对世界细微之处的具体认知过程不同以及中日文化差异。

  • 标签: 大规模语料库 かたぃ 认知语义对比 日语教学
  • 简介:翻译无法实现绝对的"等值",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的流失。这种信息的流失不单包括语义范围、语义指向方面,还包括源语中的特殊音韵设定以及特有的文化社会背景等方面在翻译过程中的流失。与纯文本间的比较不同,本文主要以译文受众的感知作为考量基准,通过多译文版本的实例对照,重点分析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信息流失的类型情况及其产生的原因,同时从受众感知出发寻求流失信息的补偿方向以及对应措施。

  • 标签: 受众 等效 信息流失 补偿
  • 简介:本文认为对外交模糊语的考察不能仅从语义模糊或者语用模糊的角度进行,应该将两者相结合才能考察外交模糊语的全貌,因此本文在探讨两者关系的基础上,韩国语外交模糊语为研究对象,按照语言层级自下而上的顺序,分别观察模糊语在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级上,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的表现形式及其功能。

  • 标签: 外交模糊语 语义模糊 语用模糊 表现形式 语用功能
  • 简介:档案袋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不同于以期中和期末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在促进学习投入和培养学习自主性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次实践在日语专业高年级《综合日语》课程中导入档案袋评价,通过对课外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评价,以期探索提高日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日语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模式的有效路径。

  • 标签: 档案袋评价 课外学习 学习模式 学习过程
  • 简介:本文结合归属性名词的类别,重点考察了“カキ料理は広島ガ本场だ”句式中解说部名词间的位置互换性以及该句式在使用频度上的倾向性特征。经考察发现,该句式中解说部名词虽可发生一定的位置互换,但从整体而言,当归属性名词出现在句中时,日语一般倾向于将其置于句末充当谓语,使用“XハZガYダ”这种语序。

  • 标签: 归属性名词 句式 语序 语料库
  • 简介:在古代中国,与女性的诗歌才能相比,男性更重视女性的德行,被抛弃的女性往往难以通过诗歌打动对方。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毛诗大序》所提出的诗歌"经夫妇"之功能流于一种空洞的主张。而在古代日本,女性的和歌才能受到高度重视,男女常常通过和歌沟通彼此心意,化解交往中的矛盾。《古今和歌集》假名序中所提出的「男女の中をも和らげ」真实地展现了古代日本男女之间通过和歌传达情意的赠答传统。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源于古代中日两国不同的婚姻形态以及对女性才学的评价。

  • 标签: 经夫妇 男女の中をも和らげ 诗歌 和歌 功能
  • 简介:基础日语阶段的教学理念正逐步从语言知识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向重视跨文化交际活动等实际应用的方向转换。多媒体作为实现教学资源、过程以及效果优化的一种新型教育手段,对于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国内外日语教学理念的变化以及国内基础日语教学阶段中跨文化交际教育不足的原因进行考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初级日语》(第一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教学实践为例,重点通过教材配套课件的设计理念、课件内容等相关问题的介绍,探讨多媒体环境下跨文化交际为引领的基础日语课程设计。

  • 标签: 多媒体 跨文化交际 基础日语 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