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中唐文艺的百花齐放中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前期到后期的转折。它以杨炎两税法(缴纳货币)的国家财政改革为标志,实物地租替代劳役地租,世俗地主取代门阀地主,日益占居主要地位。这一社会变化由赵宋政权明确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是一系列上层建筑的变革。皇帝不再只是少数门阀贵

  • 标签: 美学 审美趣味 颜真卿 艺术作品 北宋 魏晋
  • 简介:注定又是一个溽热难耐的夏天。动弹不得,光是坐在那里就已汗流浃背了。身边有吃雪糕的,喝冷饮的……对此,我是望而生畏的。肠胃不好,不敢吃生冷的东西,而且这种愈来愈造作的甜蜜与清凉于我已无半点诱惑。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鸟鸣只是一闪,秋天就深了。我仰望着,却无法加入它们与树枝的对话和荡漾。我只能用孤独或成全它们,或嫉妒它们。天空是如此地远,鸟,它可以用完了白云的细

  • 标签: 嫉妒 对话 孤独 鸟鸣 树枝 天空
  • 简介:死亡的残酷在于让活着的人心碎。7月13日傍晚,我在微信群里看到阿琪阿钰说伊蕾大姐走了,不由得大吃一惊。我赶忙追问消息是否准确,他出示了一段微信并告诉我在自己的书店设了一个临时的灵堂。

  • 标签: 孤独 诗人 微信 活着
  • 简介:本文通过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向内转"的讨论,分析其中所建立的"心理学"与"固有属性"双重视角下的"去政治化"论述,并认为形成了三种叙述策略:从"斗争说"到"建设说"、从"外在真实"到"内在真实"、从政治功用到心理功用。但我们也认为,既不能简单地强调文学的政治性,也不能回避或否定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应当将"文学想象政治"视为一种新的理论出路。文学与政治都是基于对人类美好生活的共同想象才走到一起的,其中的任何一方,若是离开了对美好生活的想象,都将可能被对方所超越。

  • 标签: 向内转 去政治化 想象
  • 简介:钟声就是一场细雨远离了嘈嘈杂杂,一座寺庙,几株老树,一溪静静的流水。就站在一个黄昏,薄薄的雾漫上台阶,虫鸣和草的和谐,人的沉思。一切都回归于自然,古朴如一颗松果,在苍枝之间孕育着一粒粒种子。或是鸟腹之食,或是生命之绿荫。而老方丈手捻佛珠,昏浊的目光里,透出迷茫,佛珠上闪着油腻腻的光滑。夕阳犹如最大的一颗珠玑滚落,碾动着一

  • 标签: 上台阶 散文诗 流水 三原色 光滑 和谐
  • 简介:江曾祺小说《受戒》的文末是这么一句话:“一九八。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作为一个写作时间的记载,这句话并无新奇之处。纵览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大多在文末有个注解,要么是×年×月写于×地,要么是×年×月一稿、×年×月二稿(再改)等,几无例外。

  • 标签: 《受戒》 小说创作 写作时间 江曾祺 汪曾祺 记载
  • 简介:王阳明和贝克莱虽然都主张事物只能存在于心内,但两人对心物关系的看法却存在很大的不同。两人都把心看作本体,王阳明把心看作道德的本体,贝克莱把心看作世界的本体;两人都从主体性的角度解释物,王阳明把物解释为事,贝克莱把物解释为观念的集合;王阳明的"心无物"强调要实现心理合一只能在心上下工夫,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强调只有心灵能够支撑事物的存在。因为东西方哲学的差异,王阳明的哲学走向了道德形而上学,贝克莱的哲学走向了客观唯心主义。

  • 标签: 王阳明 贝克莱
  • 简介:首先想提几件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比较文学在中国重新崛起时的往事:新时期第一篇明确呼吁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的论文“比较文学简说”发表在1979年第2期的《外国文学研究》杂志上,紧接着第二年发表的3篇倡导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的论文也是3个从事外国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人所著——季老、赵毅衡和本人;最早积极发起并主持召开国内第一个全国性比较文学会议的人也是一位外国文学研究者——著名的圣经文学专家朱维之教授;

  • 标签: 比较文学 学科建设 外语院系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