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历代蒙古文学作品选编》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苍狼文丛——北中国情谣、马背上的柔情、黄金家族的守望》、《新时期蒙古文学丛书——静谧的秋夜、母亲的歌声、遥远的草原》、《白鹿文丛——戈壁胡杨、雪中之花、远处的星光》等3套9部作品集,约300多万字。这些作品时间上贯通古今,地域上跨越海内外,内容上纵横广致,艺术上兼容并蓄,共收入了上迄元代,下至当代

  • 标签: 蒙古族文学 作品选 新时期 黄金家族 作家 出版社
  • 简介:从僻处一隅的浙东大地走出的鲁迅、周作人兄弟,作为站在时代思想制高点上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对浙东文化的接纳与扬弃、突破与升华中,走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但二人对浙东文化感应与取舍又不尽相同,使其在五四文坛各领一极,各呈辉煌。而鲁迅、周作人自幼寝馈其间的浙东大地及其文化有着怎样的内涵特征,对二人产生了何种相同或相异的影响,其各自的思想人格及审美个性又有哪些异同,

  • 标签: 浙东文化 文化关系 鲁迅 兄弟 现代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 简介:<正>盐在现在算不得一回事,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买到,要多少买多少,但是在解放初期交通滞后道路艰险、晴通雨阻。盐巴在哈尼山寨已成为财富的象征,南糯山是哈尼聚居地区,大头人然则、勒当是召片领封的总帕和二帕,直属宣慰街管辖,不同意自治区(乡)

  • 标签: 召片领 大头人 格朗 宣慰 南糯山 登门拜访
  • 简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经济发展巨大变化的同时,也引发了城镇化与民族传统艺术传承发展的诸多矛盾。大寨村因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优越地段而被纳入城镇化发展规划,但城市职能建设的特殊性,城镇化并没有给村民的经济、生活带来质的变化,从而也引发了大寨布依地戏传承发展的诸多无奈与困境,如现有主要演员的接续、主要演员培养的苗子储备及地戏团运转的规范化管理等问题。

  • 标签: 城镇化 大寨布依族地戏 传承与发展
  • 简介:由云南省文联、红河州政府主办,省作协及红河州文联承办,于97年10月23日至28日在红河州首府,著名锡都个旧召开云南省哈尼作家作品研讨会。哈尼是云南特有民族,人口130万以上,主要聚居在红河和澜沧江中间地带的哀牢山区。近年,哈尼文学创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走出一批具有一定创作实力的青年作家,他们扎根本土,以饱满的热情歌颂民族新生,反映民族改革开放的现实和悠久历史,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作家群体。哈尼作家群具有内聚力较强,状态良好,思想活跃和发展稳定等特点,他们中已有一批作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不少人的作品在全国多次获奖,并受到普遍的关注和好评。本次哈尼作家作品研讨会,是在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全党全国人民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的大好形势下召开的。研讨会主旨明确,直奔"弘扬时代主旋律,振奋民族精神,发展哈尼文学创作"的主题,广泛研讨了与此相关的理论,思想及创作方法等问题。研讨会一致认为:促成哈尼文学发展和作家群体携同前进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处于一个以改革开放

  • 标签: 哈尼族 研讨会 云南省 作家作品 红河州 文学创作
  • 简介:大陆的台湾文学史著述卷帙纷繁,入选的样本有刘登翰等人主编的《台湾文学史》、杨匡汉主编的《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黎湘萍著的《文学台湾--台湾知识者的文学叙事与理论想像》以及朱立立著的《知识人的精神私史--台湾现代派小说的一种解读》.在这几部编著中,前两部带有较明确的全面系统梳理台湾文学发展变迁历史的意图与实践,后两部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线性文学历史,但因为它们都注意到了文学发展的历时性轨迹,并试图沿着这条轨迹追踪某种逻辑性规律,一定程度上符合历史写作的基本特征,因此将它们也归入'台湾文学史'写作的总体格局中,以期在开阔的研究视域中丰富理论建构体系.

  • 标签: 国族想像 精神私史 大陆学者 台湾文学史 理论视野
  • 简介:老旧的土木房屋,错落其中的牛羊“栋圈”,赶着牛群羊群的老人小孩。呼吸间,是扑鼻而来的牲畜臭味……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傈村这个地方美得让人流泪,也穷得让人流泪。”她未曾停止与贫困的抗争,一系列产业扶贫接踵失败,在这条探索之路的前方,是否有光明的希望?

  • 标签: 产业扶贫 贫困 持久战 傈僳族 山村 村庄
  • 简介:越战时期的越南华人虽然备受身份归属的煎熬,却始终保持清醒的民族意识,自觉自愿地以华文文学创作来坚守民族文化的堡垒。出于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极度不满,华作家借着召唤民族文化来纾解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 标签: 身份认同 民族意识 民族文化
  • 简介:借用汉斯·贝尔廷在《现代主义之后的艺术史》中“只有学会倾听别人,承认他人的经验与自身的经验在地位上具有同样的合法性”①的观点,我认为一个少数民族的经验和主流民族经验同样具有合法性。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如果没有多民族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它自身的枯竭和单调必然在所难免。一种文化只有附丽于一个民族的精神仪式才显得圣洁庄严,一旦文化受雇于外在的物质或名利的仪式,这种文化势必堕入肤浅和庸俗。

  • 标签: 少数民族 多民族文化 山脉 阳光 诗集 苏越
  • 简介:“本周五(8月8日),北京奥运会将在重重钢铁防线下举行。尽管1972年慕尼黑惨案发生以来历届奥运会都必须面对反恐难题,但北京奥运会的安保措施却堪称极端。”这是英国《泰晤士报》8月5日一篇题为“中国有恐怖问题吗?”报道的开头。

  • 标签: 北京奥运会 国际活动 《泰晤士报》 慕尼黑 防线 国有
  • 简介:阿苏尔:西南民族大学1985级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彝文班的学生。在校时创办并主编《西南彩雨》、《山鹰魂》等文学刊物。自费油印集子《梦幻星辰》,在当时成都的校园文学圈子中颇负盛名。毕业后,对诗歌的追求矢志不移,先后出版了诗集《留在雪地上的歌谣》、《阿苏尔诗选》两部,《阿苏尔诗选》获得四川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学奖。近年来,在繁复的工作之余,阿苏尔坚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学 文学刊物 少数民族语言 颇负盛名 西南民族大学 事象
  • 简介:詹姆逊"国寓言"论具体到台湾文学场域,具有了取材或映照现实政治与历史,积极干预、介入历史诠释与话语争夺,且往往与性别叙述互相烛照的台湾式"国寓言"命意,亦即本文所称的"国寓言"的台湾"在地化"。以李昂《看得见的鬼》为例解读其"国寓言"的建制以及其中展演出的概念先行、意识形态至上对文本的"干扰",并指出这种"干扰创作"的情状对作家造成的伤害。

  • 标签: 李昂 《看得见的鬼》 国族寓言 干扰创作
  • 简介:黄宝桃作为日据时期台湾女性书写的一种独特存在,却被久远的历史遮蔽.亟待学界进一步发掘和研究,黄宝桃的创作,或从女性的成长过程和生命经验出发,在男权中心的世界里发出女性自己的声音;或透视阶级、国、性别压迫下的女性悲剧,直面社会批判的写实路线;或以边缘反抗的姿态,愤然封笔,留下台湾文坛的历史谜题。

  • 标签: 黄宝桃创作 女性经验 社会批判 边缘反抗
  • 简介:蒙古著名诗人阿尔泰是共和国同龄人,1949年春天他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南端的贡宝拉格草原一个牧民家庭。贡宝拉格大草原有一座巍峨而高耸的博尔赫山,有一个浩淼无际的乌兰淖尔湖。神奇的博尔赫山,神秘的乌兰淖尔湖和神圣的贡宝拉格草原刻在童年阿尔泰心里的印象是那么美好。他所以成为一名诗人,是和他从小就吸吮神奇、神秘、神圣的大自然甘甜的乳汁分不开,也和他从小就受蒙古诗歌和浩如烟海的蒙古民歌的,陶及影响分不开,更是和他自己的天赋、追求、感悟分不开的。1966年4月3日,阿尔泰的处女诗《打井人之歌》在《内蒙古日报》上发表,从此注定他的一生将和诗歌结缘。七十年代初他创作了抒情

  • 标签: 阿尔泰 蒙古族民歌 诗歌创作 内蒙古 新时期 文学奖
  • 简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的蒙古诗人,杰出的蒙古学学者、厅局级待遇离休干部巴·布林贝赫同志,于2009年10月11日因病逝世,享年82岁。巴·布林贝赫先生是我十分尊敬的诗人和兄长。他的诗歌饮誉中外,深受蒙古族人民的喜爱。

  • 标签: 蒙古族文学 巴·布林贝赫 散文诗 蒙古学 内蒙古大学 诗歌艺术
  • 简介:摘要越南战争(1955-1975)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大的事件之一,持续20年之久,给参战双方都带来了无法估量的身体和心灵创伤,并催生了许多优秀的越战文学作品。近年来,学者对越战文学的研究热情持续升温,但是有关美混血儿创伤的研究还寥寥无几。由美国作家特兰·亚伯勒所著的《二次幸存》是跨代创伤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试图以小说中美混血儿“山”为例,从创伤表征、创伤治疗和创伤渐愈三个阶段探讨美混血儿二次幸存的可能性。

  • 标签: 特兰· 亚伯勒 《二次幸存》 美越混血儿 跨代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