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2015年7月25日下午,值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北京紫檀文化基金和《雕塑》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落下帷幕之际,2015中国雕塑企业发展座谈、招聘及表彰授牌仪式相继举行。多个活动荟萃,影响大,效果好,为首都献上了一场雕塑艺术与文化产业领域联姻的盛会。

  • 标签: 文化产业领域 评审机构 荣誉称号 文化复兴 产品质量 恩科
  • 简介:林风眠之所以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革新派”,最具说服力的是他对传统文入画很多根深蒂固观念的颠覆,在艺术实践中毫不顾忌地驰骋于传统文人画的种种禁区。本文从他对传统的态度、对传统文人画笔墨精神和色彩观念的颠覆、方构图、满布置——对传统章法的突破、对传统造型规律的颠覆等四个方面分析林风眠创作中的破旧立新是对传统文人画程式的解构。

  • 标签: 林风眠 革新 文人画 程式
  • 简介:艺术圈的江山有时候真的很稳固,成名艺术家占据艺术榜单多年已是习以为常。然而,无论是圈内专业人士还是媒体人士,有时候真的很希望会有黑马涌现。这一次,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契合这样的期待吗?从目前公布的12项大奖的入围名单中似乎都是艺术大咖+艺术新锐的组合,这让最终获奖充满了悬念,艺术新锐们能否在艺术大咖的重重压力下,犹如黑马般突围而出?先看看年度策展人组入围名单,在栗宪庭+刘骁纯、李旭、王

  • 标签: AAC 入围名单 栗宪庭 策展人 刘骁纯 媒体人士
  • 简介:这是一位河北省康保县走出的普通的农家子弟,他挚爱绘画,勤奋耕耘,从靠画“炕围子”维持生计的民间画匠开始,先后从事过煤矿搬运工、油漆工、包装设计员、幼师美术教师等行业,期间历经磨难,但绘画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这是一位来自草根阶层的画家,带着对故乡挥之不去的记忆,并以这些记忆为原料作画,画中人是他的父老乡亲,画中景是他的故乡。他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油画作品,显示出愈益成熟的艺术风格,使他成为美术界令人瞩目的新秀。这是一位迅速崭露头角却又英年早逝的杰出艺术家,他一步一步从家乡来到首都,走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高等学府讲堂。他,就是忻东旺。忻东旺得到认可,是因为他深切理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和农民工的生活情感及愿望,并热诚地表现他们的现实生活处境和感受,描述这个群体的精神和心里;是因为他笔下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肖像,已成为中国转型发展的时代肖像,他努力让自己的绘画呼应时代跳动的脉搏并融入到民族文化的血血液中;是因为他的绘画充满人文关怀、民族气质、时代责任,已经成为当代写实油画中不可替代的独特范例。2014年1月11日,就在忻东旺年富力强、处在艺术创作旺盛时期,他的生命却因病戛然而止,令人痛惜。2014年5月11日,他生前所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忻东旺教授举行了追思,在这位并没有高官厚爵的普通艺术家的追思会上,却有诸多美术界知名人士自发参与,只因为他是一位真正为艺术奉献了一生的艺术家。他的师长、亲人、同事、朋友、学生深情回顾了他艺术人生,为了纪念忻东旺,我刊选编了记录忻东旺艺术人生的精彩章节和画面,以表示对这位对中国美术事业做出突出成绩的平民艺术家的尊重与怀念。忻东旺走了。但

  • 标签: 追思会 迁想妙得 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画笔 丹青
  • 简介:许江:(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举办《蔡亮先生素描艺术展》、出版《蔡亮作品集·素描卷》及组织这次以缅怀蔡亮教授、重新审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为主题的研讨,是几件联系在一起的事,其间有一个过程.在酝酿这本画册之初,我们读到了蔡老一生留下来的五百多件素描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均为鲜见.大家很激动,系里的几位老师一起热烈讨论了几次,在几个基本的看法上形成了共识.第一点:蔡老大

  • 标签: 艺术与生活 素描艺术 艺术家 研讨会 美学特征 油画
  • 简介:当代中国美术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美术展览对其所产生的传播作用。兴起于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美术展览,是受到了西方博览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沿用了博览的举办形式,并保留了展览与销售相结合的特点。

  • 标签: 博览会 近代 美术展览
  • 简介:时间:2015年9月22日地点:杭州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主办:杭州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洪亮工作室书学研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持人刘品成(北京学者):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书法界同仁。中国当代研究型书画家“笔法研究”专题学术研讨现在开始。“笔法研究”专题学术研讨,是我们这次活动的重头戏,也是一个特色和亮点。洪亮导师对此高度重视,从策划设计、目的要求,到具体组织实施,都亲自操刀,倾注了很大的精力。研讨的主题是关于“笔法研究”,专业性、学术性和理论性很强。

  • 标签: 研讨会纪要 书学 专题学术研讨 张玄墓志 中国书法艺术 遗址博物馆
  • 简介: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师生一行42人,于2007年8月2日,离宁赴德国参观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自4日至6日,在卡塞尔城中文献展的7个展厅参观,并于6日晚在团队下榻的IBIS国际连锁酒店,举行了一个小型座谈,由设计学院副院长邬烈炎教授主持,部分师生以卡塞尔文献展的主旨思想、前卫性、艺术精神、标志设计以及呈现方式谈了自己的感受。

  • 标签: 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卡塞尔 座谈会 文献 连锁酒店
  • 简介:由中国出版协会和出版博物馆(筹)联合主办的《曹辛之集》出版座谈暨曹辛之作品展7月8日在北京举行。作为出版博物馆文库专集系列的一种,《曹辛之集》新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来自出版界、文学界、书法界的代表及曹辛之先生生前好友等40余人参加了座谈。曹辛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装帧艺术家、出版家。1936年他与吴伯文、孔厥等人创办了抗日文艺周刊《平话》,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作品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出版协会 抗日文艺 博物馆
  • 简介:王见:今天这个研讨会由我来主持,我希望话题最好轻松一点,开放一点,就像聊天一样,凡有关艺术创作主题的,或者就学校如何把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如何有质量地开展下去等问题都可以各抒已见。

  • 标签: 广州美术学院 教师作品 座谈会 当代性 青年 绘画艺术
  • 简介:丁宁:刚才王仲先生等都讲到了中国画的发展有两种现象,一个要求原汁原味,这是一种说法,也有很多人赞赏。实际上把这原汁原味和与时俱进放在一起就有值得研究的了。这一两年音乐界有原生态民歌的现象到村里边到山野里面去挖掘原生态民歌.让人耳目一新。我们现在经过学院改编的民歌你听了以后就知道不是农民,放羊的唱的.可能从乐谱上看相近,但创作感觉完全不同。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我们是要听剧场里面的经过音乐学院改编的陕北民歌呢,还是原汁原味的放羊娃唱的陕北民歌呢。

  • 标签: 艺术研讨会 研究所 文人画 原生态民歌 纪要 书画
  • 简介:一、陶器艺术中的设计本质感知如若没有杯子或碗,人类应该怎样喝水?或许本能的把双手并拢,利用凹下的部分去盛水,这便是碗和杯子最初的形态来源。原始先民不懂什么是艺术创造、亦不懂什么是设计,在原始陶器中,最早出现的器型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如盛水器、汲水器、食器、储盛器等必需品。

  • 标签: 陶器艺术 消费者需求 新石器时代 设计 本质 人造物
  • 简介:由湖南省博物馆、谭国斌当代美术馆和湖南广电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艺术长沙”于2009年10月23日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2009“艺术长沙”依然延续上一届的做法,定为艺术家联展的形式,参展艺术家是杨福音、岳敏君、曾浩、隋建国和“他们”艺术小组。

  • 标签: 参展艺术家 学术研讨会 长沙 湖南省博物馆 纪要 中国
  • 简介:1月6日,“亘古的追寻——陈醉裸体艺术创作及研究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展出陈醉的中国画人物创作104幅(其中裸体作品80余幅)及有关裸体艺术研究著作10余部,与此同时,由美术观察杂志社作为学术主持,举办了陈醉艺术创作研讨,与会专家有著名美术理论家和画家20余人,《美术观察》副主编吕品田主持了会议,

  • 标签: 裸体艺术 艺术创作 陈醉 专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 纪实
  • 简介:2006年6月12日,时值范培鉴先生诞辰百年,为了纪念先生,启迪后人,我们召开了研讨。现将大家发言简要综述如下。

  • 标签: 范培鉴 书法艺术 表现技巧 文化传统
  • 简介:张公:这个展览虽然规模不大,但它的意义和价值很大。首先是在文字学方面。八思巴文虽然没有广泛的使用,但是在人类文字创造的历史当中也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再次,也证明文字是完全可以重新创造出来的。这种没有经过文字演变而直接造出的文字,很可能在以后的人类文字使用方面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许可以得到人文等科学的借鉴。

  • 标签: 八思巴文 内蒙古 纪要 篆刻 北方 文字学
  • 简介:全国教师高级版画讲习旨在传承鲁迅精神,弘扬新兴版画传统,坚持理论结合实践、实操实干实效理念,开展多版种的版画技法研习,提升少儿版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 标签: 新兴版画 教师 课程 制作 鲁迅精神 版画技法
  • 简介:距首届巴塞尔艺术博览迈阿密海滩展会已过去15年了,在该展会周边乃至全市范围内所引起的系列活动,被统称为迈阿密艺术周。随着博览多年来不断巩固的国际影响力,它不但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并且令迈阿密曾经垂死挣扎的艺术境况成为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象:新的艺术机构以更高的频率涌现出来,老牌机构则焕发新生,当地艺术经纪人和画廊经营能轻松地找到新的收藏家。

  • 标签: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艺术市场 迈阿密
  • 简介:2013年11月12日至16日,“美国艺术史与展览——19世纪至今美国艺术在本土与海外的呈现”(AmericanArtinExhibition:PresentationsofAmericanArtatHomeandAbroadfromthe19thCenturytothePresent)

  • 标签: 艺术史 研讨会综述 美国 国际学术 展览 1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