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对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钨酸铵(APT)中的微量硫含量进行了研究。依据钨酸铵的材料性质和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分析特点,分别针对样品的前处理、样品称样量、助熔剂的选择及用量、校准物质的选择等做了条件实验。最终得出最佳的实验条件是称取1g钨酸铵样品,进行一定的前处理,再加入0.3g纯铁和1.5g钨助熔剂。按照最佳实验方法,对钨酸铵中微量硫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小于8%,加标回收率为98%-109%。

  • 标签: 高频燃烧 红外吸收光谱法 仲钨酸铵 微量硫
  • 简介:由于优良的光学性能和较宽的pH值适用范围,罗丹类物质已经被广泛选作重金属与过渡金属离子细胞成像光学传感器的光学母体.对近年来罗丹类光学传感器在重金属与过渡金属离子细胞成像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综述,包括设计思路、作用机理、应用范围等都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另外,提出了罗丹类重金属和过渡金属细胞成像光学传感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罗丹明 光学传感器 金属离子 细胞成像
  • 简介:研究了吖啶橙(AO)与罗丹B(RB)间发生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在pH=6.8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介质中,AO-RB间发生有效能量转移,使RB荧光大大增强,叶酸(FA)的加入使能量转移体系的RB的荧光强度降低,即发生猝灭.以此建立了利用AO-RB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叶酸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叶酸含量在2.0×10-6~8.0×10-5mol.L-1范围内与RB的荧光猝灭程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98,检出限为3.3×10-7mol.L-1.平行6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62%~0.94%,回收率为85.0%~105%,该方法稳定性好,选择性高,用于叶酸片中叶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 标签: 吖啶橙 罗丹明B 能量转移 荧光猝灭 叶酸
  • 简介:以罗丹B、水合肼及9-蒽甲醛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化学传感器AR.其在体积比为1的乙醇/水溶液中能高选择性地识别Cu2+,同时在557nm处有显著的紫外吸收,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紫色.在AR与Cu2+结合后,该体系对S2-显示较高的专属性,且也能引起裸眼颜色变化.此外,通过核磁滴定、EDTA滴定实验验证AR与Cu2+的识别机理为可逆性识别.该探针还可制成溶液和试纸检测1mmol/L级别含Cu2+水样.因此,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罗丹B的高选择性连续识别Cu2+和S2-的可逆型化学传感器.

  • 标签: 罗丹明衍生物 化学传感器 铜离子识别 硫离子识别
  • 简介:对化合物[Na_2(H_2O)_(10)][Cu_4(H_2O)_(12)(H_2W_(12)O_(42))]·15H_2O(简称Na_2Cu_4W_(12))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2-y]-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比色法分析Na_2Cu_4W_(12)对人肝癌细胞(HepG2)、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Y5Y)增殖抑制活性.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计算各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Na_2Cu_4W_(12)对HepG2和SHY5Y2种肿瘤细胞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5.3和10.2μmol·L~(-1),且呈剂量依赖性.光学显微镜下处理组细胞出现皱缩、变圆、缩小等形态变化,不同浓度Na_2Cu_4W_(12)处理12h早期凋亡细胞所占的百分比显著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综上所述,Na_2Cu_4W_(12)能够抑制胞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标签: 仲钨酸盐化合物 抗肿瘤 体外研究
  • 简介: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出了1个12-钒钨酸基咪唑杂化化合物(C3H5N2)4[VW12O40]·1.25H2O,并用IR、UV和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它是由[VW12O40]4-簇阴离子,质子化的咪唑和结晶水组成.将标题化合物制成碳糊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其电化学行为及其对NO2-还原的电催化性能;以罗丹B为模拟物,探究了该化合物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用标题化合物修饰的碳糊电极对NO2-的还原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效果;标题化合物作为光催化剂在降解罗丹B反应中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水热合成 催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