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年 4月—— 2018年 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n=30例,实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对照组( n=30例,采用常规手术室风险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作比较。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研究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在 2017-01-15日至 2018-01-14日的 13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动态随机法分对照组 65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抽取)、观察组 65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抽取)。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护理事故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的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两组有统计学意义( P值

  • 标签: 临床护理干预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运用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就诊并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数字抽签方法进行研究分组,纳入研究组、对照组各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运用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评分,评价风险管理的运用价值。结果:手术室护理结束后,统计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研究组分别有1例切口感染、1例记录失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1%;对照组包括8例切口感染、2例意外伤害、2例记录失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92%;组间对比研究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险管理 手术室 护理工作
  • 简介:目的:探究“一对一”健康管理模式对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4年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中老年患者,对患者的血压及肝功能进行检测,将至少有1项指标临界,经3名医师评估为具有慢性病风险者纳入研究,最终获得研究对象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采用一对一健康管理模式,管理时间6个月,管理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习惯、生化指标及慢性病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干预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在饮酒、吸烟、熬夜、缺乏运动、不良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并无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慢性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对一健康管理模式,能够有效调节具有慢性病风险患者的生活习惯,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从而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 标签: 慢性病 风险 健康管理
  • 简介:目的:探究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对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组成管理小组,针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调整,比较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前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内科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