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纳米组织工程骨治疗早期perthes病的效果。方法制备perthes病模型,应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纳米组织工程骨进行早期治疗,观察股骨头修复情况。结果应用脂肪间充质结合纳米骨治疗组,股骨头修复效果明显。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结合纳米组织工程骨治疗早期perthes病,能促进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 标签: 兔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纳米组织工程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深低温冻存自行构建的人工植骨材料多孔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ceramic,HA)/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修复颅骨缺损,探讨深低温冻存(Cryopreservation)方法对保存HA复合植骨材料的可行性,以方便临床使用。方法应用无菌培养法获得BMSCs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培养,获得复合植骨材料培养构成人工植骨材料。应用-80℃保存3个月的HA/BMSCs修复颅骨12mm缺损模型,同时以未行低温冻存的HA/BMSCs及单纯的HA分别为对照组1和2。在术后第12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观察和HE染色等组织学观察。结果BMSCs与多孔HA构建出人工植骨材料,BMSCs在HA表面生存良好。三组模型在术后12周实验组和对照1组的骨缺损处愈合大部,有成熟骨小梁通过,有的可见髓腔通畅,塑形较好;对照2组骨痂生成少,骨缺损部分愈合,塑形欠佳,新骨生成有统计学差异(P值<0.05)。结论低温冻存的复合植骨材料的骨缺损修复能力与新制作的复合材料几乎一致,没有因为冻存而受到影响。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羟基磷灰石 支架材料复合物 低温冻存 颅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促进耳皮肤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制备耳创面,随机分为实验组(创面敷PRF)和对照组(普通换药),术后通过大体观察,计算创面面积和组织学切片来观察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实验组创面的缩小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更快愈合。结论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可以明显地促进耳皮肤创面的愈合。

  • 标签: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病变LEEP刀术后服用杏香耳风片对阴道排液、出血及创面修复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因宫颈病变行LEEP刀治疗的1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术后加服杏香耳风片组)102例和对照组(LEEP刀治疗)54例,比较两组创面修复、阴道排液及阴道出血情况。结果两组在创面修复、阴道排液量和阴道排液时间方面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EEP刀术后口服杏香耳风片对减轻术后出血、减少排液量及缩短排液时间,减少宫颈增生,促进创面修复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LEEP刀治疗 宫颈病变 杏香兔耳风片 阴道排液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肝脏原位种植XV2肿瘤模型,并经射频消融治疗(RFA),探讨射频消融术对荷瘤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情况。方法建立28只VX2细胞肝癌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10只)和射频消融组(18只),在射频消融术1周、2周、4周时,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肿瘤组织的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两组荷瘤在不同时段,其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均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技术在用于肝脏肿瘤治疗时,能够显著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对于延长生存期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荷瘤兔 肝脏肿瘤 射频消融 细胞免疫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ajal间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来探讨吗啡复合小剂量纳洛酮,经硬膜外给药对肠道运输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45只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吗啡对照组(M组,硬膜外给予吗啡)和吗啡复合纳洛酮组(MN组,硬膜外给予吗啡及纳洛酮),作硬膜外穿刺,分组给药一周后,剖腹取近端结肠组织,免疫组化标记结肠Cajal间质细胞,分析Cajal间质细胞的变化。结果M组c-kit阳性细胞的表达数目及面积和NS组、MN组比较均明显减少,而NS组和MN组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硬膜外伍用小剂量纳洛酮能增强吗啡镇痛效能,减轻吗啡PCEA不良反应,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与改变Cajal间质细胞的形态学表达有关。

  • 标签: 吗啡 Cajal间质细胞 小剂量 纳洛酮 硬膜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土贝母皂甙微囊栓塞后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36只肝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12只,生理盐水1ml经肝动脉注入,B组12只,碘油0.6ml加1mg丝列霉素混悬液栓塞;C组12只,土贝母微囊行肝动脉栓塞,术后1周制备组织学和电镜标本,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FGF2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组中凋亡细胞个数分别为A组1.90±1.30,B组3.50±1.20,C组3.60±1.20,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VEGF阳性率分别为83.3%,、91.7%、91.7%,FGF2阳性率分别为41.7%、58.3%、50%、,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土贝母微囊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可以作为末梢栓塞剂,起到化疗栓塞作用,对新生血管生成影响较小。

  • 标签: 土贝母微囊 肿瘤细胞凋亡 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细胞与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之间的相关性,从血液学角度寻求抗癌治疗新靶点。方法1.将大白兔随机分为肝移植瘤模型组、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30只;2.建立VX2肝模型;3.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时间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表达水平。结果1、肝移植瘤组瘤株种植后外周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随着病程进展逐渐上升;2、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在不同的检测时间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不大;3、瘤株种植后1w、2w后肿瘤均有转移,转移组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结论VX2肝移植瘤组血液中的血小板处于激活状态,其活化标志物水平增加,活化的血小板可能参与了肿瘤的转移,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水平的检测可作为肝癌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VX2兔移植瘤血小板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中SREBP-1c及PPARγ的表达。方法使用醋酸泼尼松龙制备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动物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PARγ、SREBP-1c在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PARγ、SREBP-1c的表达量在骨组织中较正常组织中显著增多(P<0.05);实验组中PPARγ表达量比SREBP-1cmRNA显著增多(P<0.05)。结论SREBP-1c及PPARγ的信号转导途径影响脂肪细胞的分化,其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PPAR&gamma SREBP-1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结合局部注射金葡液对骨不连的治疗作用。方法手术造成并经X线检查证实的左右胫骨骨不连模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左侧为冲击波治疗组,右侧作空白对照组;b组左侧为冲击波结合局部注射金葡液治疗组;右侧作对照组,只进行局部注射金葡液治疗。治疗后6、12周进行X线和组织学检查,观察治疗前后骨不连处的变化。结果12周后a组左侧和b组右侧胫骨不连基本痊愈;b组左侧胫骨全部痊愈,b组左侧较a组左侧和b组右侧愈合早,a组右侧则为骨不连接。结论冲击波能够刺激骨痂形成,金葡液能提供生物活性物质,两者结合能促进骨折愈合,有望成为一种非手术治疗骨不连的新方法。

  • 标签: 冲击波 金葡液 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幼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为治疗儿童骺板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4周龄实验用大白兔20只,用直径4.5mm的克氏针制作右侧股骨远端骺板中央型骺板损伤模型,左侧作为正常对照侧;将幼随机分成五组,每组4只,分别于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8周处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骺板损伤区组织和正常对照侧组织中bFGF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F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组织中呈阳性表达,第4周达到高峰,第8周阳性率降低,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在术后第3天、1周、2周、4周及第8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实验侧骺板损伤区及邻近组织均有阳性表达,第2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正常对照侧比较,术后第3天、1周、2周及第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过程中bFGF和VEGF都呈较高水平的表达,提示bFGF和VEGF与骺板损伤后骨桥形成密切相关,是促进骨桥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骺板 骨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葛根素与普伐他汀合用治疗新西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暂时阻断冠状动脉的方法制备缺血/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普伐他汀、葛根素以及普伐他汀与葛根素联用组。普伐他汀的给药方式为实验前3h灌胃,葛根素的给药方式为损伤后10min腹腔内注射。术后2h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检测动脉血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浓度以及梗死区内皮型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结果葛根素与普伐他汀合用能显著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梗死面积,降低血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浓度,增加梗死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以及内皮型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比值,作用较单独使用葛根素或普伐他汀显著。结论在使用普伐他汀的基础上,早期联合应用葛根素对新西兰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具有保护性作用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合成有关。

  • 标签: 缺血再灌注 葛根素 普伐他汀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一氧化氮合成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弹演习火炮打击后肺爆震伤的病理变化及P38表达特点。方法闽南山地师团进攻实弹演习,设置6组。远离演习场的空白对照实验组(A组),火炮打击区域设置炮火覆盖山体反角隐蔽组(B组)和迎面角隐蔽组(C1-C3组),各组均含实验6只。火炮打击后6h,各组存活处死后取肺中叶近肺门处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损伤形态,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38的组织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肺组织均可见肺膜下点片状出血和明显的组织水肿,HE染色示后两组肺泡细胞局灶性坏死、肺泡壁破坏及间质水肿伴炎细胞浸润,C组病理损伤明显强于B组。免疫组化结果示后两组肺组织内P38染色强度、范围和阳性细胞率均高于A组,且C组P38免疫反应程度高于B组。结论火炮打击后肺组织呈明显的出血、水肿、细胞坏死等爆震伤病理表现。反角掩体保护有助于减轻肺脏损伤。P38过表达与肺脏损伤病理程度显著相关,它参与了肺爆震伤的分子病理调控,是该型损伤治疗的潜在靶标。

  • 标签: 火炮打击 肺脏 爆震伤 P38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筛选出48只新西兰,以高脂饮食和股动脉球囊扩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然后给予所有兔子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治疗前后血脂相关指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进行比较;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对治疗前后斑块内血管内皮细胞抗体(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胶原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染色阳性区域进行定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斑块的CD34、VEGF、MMP3以及胶原阳性染色面积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阳性面积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以及辛伐他汀的调脂治疗对于股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斑块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改善,且斑块CD34、VEGF、MMP3以及胶原阳性染色面积显著下降。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辛伐他汀 股动脉粥样硬化 调脂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牛磺酸抑制高脂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选取30只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在按照随机数表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干预组、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正常组给予普通家兔饲养饲料,模型组给予2%的蛋氨酸高脂饲料并球囊拉伤腹主动脉,干预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给予1%的牛磺酸。在研究期间取血化验相关指标、研究结束后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干预组Hcy等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而甘油三酯(TG)等指标明显降低;干预组的粥样斑块面积等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牛磺酸可以通过抑制内皮增生及抗氧化应激等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

  • 标签: 牛磺酸 高脂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 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