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急性外伤性硬下血肿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70例急性外伤性硬下血肿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颅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颅内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急性外伤性硬下血肿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 急性 外伤性 硬膜下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关节镜下滑切除术对关节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具有膝关节损伤的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70例)。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期、B期、C期。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关节镜下滑切除术和口服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80天和360天进行健康评定(HAQ)、关节炎影响测量(AIMS)、关节功能评定(Ishikawa)、软骨损伤评定(Recht)。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80天、360天HAQ、AIMS、Rech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关节镜下滑切除术对具有膝关节损伤的RA患者的关节具有改善作用,且越早进行关节镜下滑切除术其预后越好。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功能 关节镜
  • 简介:摘要本文收集的1例79岁女性患者因头部外伤二月伴右侧肢体乏力15天入院。入院时查体右侧肢体肌力IV级,左侧肢体肌力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初诊为慢性硬下血肿,头颅CT及头颅MRI检查示左侧额颞顶枕慢性硬下血肿,予以左额顶钻孔引流术,未能冲出暗红色血性液体,改行左侧额颞顶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见硬脑膜下暗红色团块状纤维机化样组织,韧性较好,予以大部清除。术后第三天下午出现命名性失语,右上肢肌力下降,伴有右手指活动受限,考虑为左侧颞上回、顶部下方的脑血管痉挛、水肿或局部的脑软化有关系。

  • 标签: 慢性血肿伴机化 硬膜下 术后命名性失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西医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24例治愈,3例好转,3例无效,总有效率90%;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18例治愈,6例好转,6例无效,总有效率8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最短治疗时间为1个疗程,最长治疗为3个疗程,平均治疗时间为(1.3±0.5)个疗程;对照组患者最短治疗时间为3个疗程,最长治疗为5个疗程,平均治疗时间为(2.7±0.3)个疗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好,治疗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中西医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病(HMD)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表现,评价胸片DR对HMD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其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118例经临床和X线确诊为HM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表现为两肺内、中带有细小颗粒状或网结状影;71例两肺野肺透亮度明显减低,呈毛玻璃样状改变,伴两肺内、中带有细小颗粒状或网结状影;12例以两下肺较明显,并出现支气管充气征;4例呈“白肺”改变。主要并发症为肺炎38例,肺出血2例。结论DR是诊断HMD的主要方法。支气管充气征是HMD典型的X线特征性表现.。

  • 标签: 数字化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用随机抽签方式,在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78例患者纳入到研讨领域中,将78例患者再次依据随机抽签方式分两组,39例对照组,39例研究组,对照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把两组麻醉状况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麻醉优良率为92.31%比对照组79.48%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麻醉5分钟后,SBP指数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SPO2指数,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见效时间(1.5±0.7)min,对照组见效时间(5.4±1.2)min,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t=17.5314,P=0.0000)。结论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麻醉方式可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其效果突出,麻醉见效快,临床应用价值大。

  • 标签: 麻醉 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腰硬膜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双侧慢性硬下血肿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患者采用YL—I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双侧微创穿刺引流术,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引流管的护理和功能锻炼的宣教。结果31例患者均痊愈,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老年双侧慢性硬下血肿疗效好、创伤小、疗程短、恢复快、费用低。通过精心护理能达预期效果。

  • 标签: 微创穿刺引流术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降钙素原(PCT)在孕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羊膜炎孕妇血清中的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孕足月有胎膜早破病史,产程中诊断绒毛羊膜炎孕妇22例作为实验组,同期正常分娩孕妇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两组孕妇血清中PCT的水平。产后取胎盘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结果明确绒毛羊膜炎组和非绒毛羊膜炎组。产后随访新生儿预后情况。结果(1)实验组中孕妇血清PCT(52.68±15.42)水平较对照组高(16.22±11.21)(P<0.05)。(2)胎盘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绒毛羊膜炎孕妇共15例(实验组占13例,而对照组占2例);绒毛羊膜炎组孕妇血清中PCT(58.56±17.45)水平高于非绒毛羊膜炎组(36.52±15.36)(P<0.05)。(3)新生儿预后实验组发生新生儿窒息4例、吸入性肺炎5例、败血症3例、病理性黄疸17例,新生儿患病率77.27%;对照组分别为2、3、0、5例,新生儿患病率25%。两组新生儿患病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血清中PCT水平与胎膜早破并发绒毛羊膜炎有关,血清PCT水平可间接反映胎膜早破孕妇并发绒毛羊膜炎的严重程度。

  • 标签: 降钙素原 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缩宫素第3日联合人工破的引产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建卡并分娩的44例孕41~41周6天的单胎头位无合并症及并发症初产妇引产病例,分为缩宫素引产3日组和缩宫素第3日联合人工破组。缩宫素引产3日组19例,缩宫素第3日联合人工破组25例,比较两组阴道分娩率,缩宫素静滴累计时间,引产开始至分娩的时间,产后大出血发生,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1分钟和5分钟Apgar评分情况。结果缩宫素第3日联合人工破组阴道分娩率显著增加,仅2例发生顺产后产后大出血,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与缩宫素引产3日组无显著差异,缩宫素引产3日组发生1例剖宫产术后败血症。两组缩宫素静滴累计时间、引产开始至分娩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缩宫素第3日联合人工破可提高阴道分娩率。

  • 标签: 引产 缩宫素 人工破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使用防粘连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经宫腔镜确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数为70例。利用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并放置宫内节育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置入防粘连,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总疗效率为97.14%,对照组中患者的总疗效率为85.7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重度宫腔粘连患者采用宫腔内防粘连效果更加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度宫腔粘连 防粘连膜 宫腔镜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内节育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广谱抗菌药物所致伪性肠炎的优化治疗方案和疗效。方法将90例广谱抗菌药物所致伪性肠炎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甲硝唑治疗,试验组应用甲硝唑和去甲万古霉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甲硝唑和去甲万古霉素治疗广谱抗菌药物所致伪性肠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标签: 广谱抗菌药物 伪膜性肠炎 优化治疗方案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热塑体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76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胸腹部肿瘤患者中筛选而出,将其随机分两组,38例对照组(不固定体位)和38例研究组(固定体位)。结果研究组患者摆位误差(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头脚方向)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热塑体位固定技术应用于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其摆位误差较小,能够满足放射治疗要求。

  • 标签: 胸腹部肿瘤 放射治疗 热塑体膜体位 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appendectomy,LA)中单极电凝处理阑尾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265例阑尾炎患者行LA的临床资料,比较单极电凝、带线结扎、钛夹夹闭三种方法处理阑尾系的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处理阑尾系所用的平均时间为单极电凝法3.4min,带线结扎法6.2min,钛夹夹闭法3.8min,其中单极电凝法和钛夹夹闭法处理阑尾系用时相似,单极电凝法和钛夹夹闭法比带线结扎法用时短。术后未发生阑尾系血管出血。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使用单极电凝可以方便、安全地处理阑尾系,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单极电凝 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我国性肾病发病率较低,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9%~13.5%1,居于IgA肾病、系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之后,位列第三。在临床工作和文献报道中,近年来性肾病呈现出逐年增高的趋势,并且多见于老年人。目前对于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仍旧是一个焦点,对于IgG4、PLA2R的研究有可能为鉴别特发性性肾病和继发性性肾病以及性肾病病情活动及复发提供无创性手段。因此对于性肾病与PLA2R、IgG4相关性分析的研究,仍是目前国内外肾内科学的热门话题。

  • 标签: 膜性肾病 磷脂酶A2R IgG4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性肾病患者内皮功能损伤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经肾活检确诊的58例特发性性肾病患者根据血清白蛋白(ALB)分为2组,ALB≤20g/l组25例,ALB>20g/l组33例,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体检中心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治疗前反映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的水平,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6月后再次抽血化验上述指标,vWF、sTM、VCAM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1)特发性性肾病两组患者的各项内皮细胞损伤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特发性性肾病两组上述指标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以治疗后6个月为观察终点,特发性性肾病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是特发性性肾病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4)ALB≤20g/l组缓解率为36%,4例发生深静脉血栓,ALB>20g/l组缓解率为42%,5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特发性性肾病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功能损害,与血清白蛋白降低的程度不相平行,随着病情的缓解,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应该尽早评价内皮细胞受损的程度,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标签: 特发性膜性肾病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 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术和钻孔闭式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硬下血肿病人,微创穿刺引流术组(A组)38例,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碎吸针,穿透血肿进行引流;常规钻孔引流术组(B组)30例,经颅骨钻孔置管方式进行引流。结果术后随防3个月以上,全组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A组术后无复发,1例发生术后气颅(2.60%);B组有1例术后复发(3.33%),23例发生气颅(76.67%)。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可明显减少CSDH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且方法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 钻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泪小点扩张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泪小点狭窄及闭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确诊为泪小点狭窄及闭的患者19例(29眼),所有患者均行泪小点扩张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术后3月拔除泪道置管。结果拔管后随访1~6月,溢泪症状消除,泪小点开口正常者26眼(占89.66%),溢泪症状缓解,泪小点开口正常者3眼(占10.34%),总有效率100%。结论泪小点扩张联合泪道置管是治疗泪小点狭窄及闭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泪小点狭窄 泪小点膜闭 泪小点扩张 泪道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系电凝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临床效果。方法83例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电凝法处理阑尾肠系膜,对照组则采用Hem-o-lok夹闭,比较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尿管拔除时间、住院费用,记录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凝法分离阑尾系,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无明显的并发症。

  • 标签: 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电凝法 阑尾系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主动脉瘤覆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进行总结,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对35例腹主动脉瘤病人施行腹主动脉瘤覆支架腔内隔绝术,并予以密切的护理配合。结果3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主动脉瘤覆支架腔内隔绝术,术中情况顺利,术后造影均未见明显内漏、血管出血、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加强腹主动脉瘤覆支架腔内隔绝术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腹主动脉瘤覆支架腔内隔绝术的创伤小,失血量少,术后的恢复期较短,适用于条件允许的大部分患者。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手术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