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可视支架托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分为约束带组和可视支架托组,采用SF-36量表根据治疗前后评分比较。结果可视支架托组患者的SF-36评分升高(P<0.05)。结论可视支架托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益。

  • 标签: 可视支架托 血液透析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聚焦解决模式在行MRI检查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MRI检查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应用聚焦解决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激反应(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的应用,可以明显改善MRI检查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减少应激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聚焦解决模式 MRI检查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和偏头疼的相关性。方法将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内科住院部收治的400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10μmol/L为分界点及是否并发偏头痛,把所有患者分为4组:H型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A组)、单纯H型高血压组(B组)、非H型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C组)及单纯非H型高血压组(D组)。比较4组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脂浓度、血清Hcy浓度、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对H型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及非H型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用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specificqualityoflifequestion,MSQ)评分评价。结果高血压并发偏头疼患者Hcy浓度、高血压病程显著大于高血压不并发偏头疼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患者MSQ评分与血清Hcy浓度呈负相关(r=-0.03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数据分析表明血清Hcy浓度>15μmol/L是偏头痛发生的重要威胁因子。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血清Hcy浓度升高和高血压病程增长,会导致偏头疼发病率增加,Hcy浓度超过15μmol/L是偏头痛发生的重要威胁因子。

  • 标签: H型高血压 非H型高血压 偏头痛 相关性
  •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对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疾病史等进行研究调查,对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血脂等进行监测,并且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与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实验所选取的80名冠心病患者,调查的结果显示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年龄、血糖、血脂等有密切的关系,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在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的时候,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以便于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控制,为今后冠心病的病变治疗提供比较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危险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患者经社区康复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情况。方法选取n=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自行制定训练计划进行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社区医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规范系统的康复训练,为期6个月,观察并记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时、出院3个月和6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出院时,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康复训练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康复,推荐使用。

  • 标签: 社区康复治疗 脑卒中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评价体位摆放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体位摆放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摆放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体位摆放护理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h内患者心电图检查ST段回落百分比是否>50%分为A组84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和B组66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的心肌酶谱指标、术后2周心功能指标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24hA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应时间点的B组患者(P<0.05);术前,A、B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A组患者LVEF值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术前及术后24hA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累积发生率9.52%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的31.82%(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ST段迅速回落(ST段回落百分比>50%)的STE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酶谱指标恢复更好,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

  • 标签: 经皮冠脉介入术 急性 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娱乐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1h/次、2次/周的运动锻炼和1h/次、2次/周的娱乐作业疗法,共干预3个月,分别于0、3个月运用RivemeadⅡ行为记忆测验量表(共13项)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记忆功能的测试。结果最终进入对照组32例,干预组3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受损部位、是否首次患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干预前Rivermead单项初步评分及总标准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干预后回忆姓名、回忆被藏物品、脸部再认、路线延迟回忆的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除图片再认、路线延迟回忆外,其余各项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除图片再认、脸部再认、路线延迟回忆外,其余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锻炼联合娱乐疗法可以增强慢性脑卒中患者的记忆功能,改善认知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运动疗法 娱乐作业疗法 脑卒中 记忆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压疮治疗的影响。方法该临床研究所选的研究对象为我社区发生压疮的卧床老年患者,入选时间为2015年至2017年,共计纳入80例,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根据其压疮等级给予相应的治疗,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配合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90.0%,比对照组患者67.5%,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压疮恢复情况比较,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创面直径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新鲜肉芽生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卧床患者在压疮治疗过程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压疮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的快速恢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综合护理 社区老年卧床患者 压疮
  • 简介:现我院将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单纯康复运动锻炼,另一组给予规律性运动锻炼,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脏泵功能以及肌肉力量改善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

  • 标签: 运动锻炼 冠心病 心脏泵功能 肌肉力量
  • 简介:目的:本文对2周程序康复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生活质量(QL)进行观察.方法:通过QL问卷对顺利完成早期康复计划的44例AMI患者进行QL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5.41±3.76天)QL问卷积分较对照组高(P=0.02~0.01).随访1.89±1.02年结果表明,康复组在恢复性生活、工作,从事家务活动和体育锻炼等方面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0.001).结论:这些结果表明,在对AMI患者实施早期程序康复的同时可以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2周程序康复 生活质量 AMI
  • 简介:患者价值观与意愿是循证临床实践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临床实践指南制订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多个指南制订手册及相关文献对患者价值观和意愿在指南中的应用现状及方法进行介绍,以呼吁指南制订者重视指南制定过程中患者价值观与意愿的作用,并为指南制订者提供相关方法学参考。

  • 标签: 患者价值观 患者意愿 临床实践指南 制订方法
  • 简介: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些心脏病和糖尿病患者如果需要降低血压又不能耐受ACEI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降压药的话,可选择AR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这项研究的结果在今年的欧洲心血管协会年会上公布,并且发表在专业杂志《柳叶刀》上。研究报告指出,在血管疾病和高危糖尿病患者中有20%不能耐受ACEI,而这些ARB则对患者耐受良好。

  • 标签: ACEI 不耐受 ARB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欧洲心血管协会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方法:观察64例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的QT离散度,并观察其与两周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QT离散度较对照组增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离散度与未发生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增大对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性.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恶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青年胸痛患者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急诊室收治的年龄<40岁的胸痛患者20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表现、冠脉造影资料.结果200例患者中男性150例,女性50例,年龄均<40岁,最小20岁,平均32.5岁.能明确诊断并为临床提供重要帮助者130例,阳性率为65%,其中冠心病34例(26.2%)、急性心力衰竭20例(15.4%)、心包积液3例(2.3%)、肺栓塞8例(6.2%)、非心源性胸痛50例(38.5%),其他15例(11.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危重症急诊协助除外心血管性病因等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指导临床治疗起着其他影像检查无法替代的作用.

  • 标签: 青年胸痛患者 超声心动图检查 临床特点
  • 简介:脑卒中是当前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延续性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在不同时期受到相应的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无论是在住院期间还是在出院恢复期间均可以享受到很好的护理指导,降低其焦虑心情,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明确延续性护理在高龄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院对56例高龄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及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高龄脑卒中患者 生活质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心律失常是开胸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全肺切除术由于创伤大、肺功能丧失多、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术后两侧胸腔压力不均衡而容易产生纵隔移位等原因,较肺叶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更为常见,严重者可致死亡。过去认为,老年肺癌患者由于心肺代偿功能欠佳,不适宜行全肺切除术,但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监护和治疗手段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单纯年龄不属于手术禁忌证,而且人们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许多高龄肺癌患者愿意选择外科治疗。我们回顾了近7年来因肺癌行全肺切除术的老年患者89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9例,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策略。

  • 标签: 肺癌 全肺切除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梗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了120例2017年1月-2017年8月阶段在我院救治的急性心梗患者实施研究,以随机原则作为分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设置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救治过程中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结果两组患者相比,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两组患者相比,胸痛缓解率、ST段回落率及心肌酶谱回落率,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实施能够显著缩短急性心梗患者出诊达到时间、第一救治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救治时间,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有效控制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心梗 抢救
  • 简介:进展性脑卒中(SIP)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个并不少见临床类型,有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备受临床关注,现将本院近年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丁苯酞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0例,男54例,女36例,年龄46~78岁,平均(55.82±11.31)岁。

  • 标签: 丁苯酞 进展性脑卒中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