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道路交通安全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湿性黄土影响高速公路路基结构稳定,降低公路工程质量,针对黄土的特性,改善整体失衡现象,采用强夯法,密实路基黄土,降低土壤压缩性,达到加固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了黄土地基的特点,深入分析了强夯法在地基处理问题中的应用,不断提升公路工程使用寿命与安全性能。

  • 标签: 路基湿陷性 黄土施工 强夯法
  • 简介:摘要:公路水毁抢修技术和应急响应措施是确保交通安全与畅通的重要环节,尤其在面对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这些措施的重要性更为凸显。公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营直接关系到经济活动的效率和人民生活的方便。因此,建立和完善公路水毁抢修的技术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不仅是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的需要,也是提升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必然要求。

  • 标签: 公路 水毁抢修技术 应急响应 措施
  • 简介:摘要:湿性黄土是我国比较普遍的工程地质条件,其土质特点和工程危害表现为遇水浸湿时黄土发生增湿软化效应,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在附加压力与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湿变形,是一种下沉量大、下沉速度快的黄土。有些杂填土也具有湿性。在天然状态下,砂粒和粗粉粒由于上述胶结物的凝聚结晶作用被牢固地粘结着,使湿性黄土具有较高的强度。本文主要分析湿性黄土地基处理技术。

  • 标签: 斗门水库 湿陷性黄土 强夯法 施工参数
  • 简介:依据黑龙江东部方正断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重新厘定了其主干断层——伊汉通断层(FZ3),发现该断层规模明显变大,对断的沉积一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依据对伊汉通断层的新认识和FZ4、FZ5断层的发现,以及FZ6和FZ7断层的特征,确定方正断内部结构具有南北向(走向)分段、东西向(横向)分带的特点,并将方正断的沉积-构造演化划分成古近纪古新世一始新世的断期、始新世末的挤压隆起期、渐新世的差异沉降期和古近纪末期的挤压反转期4个阶段,指出东部凹陷埋藏深、面积大,是方正断新的油气勘探领域。

  • 标签: 黑龙江省 方正断陷 断裂构造 沉积-构造演化 古近纪
  • 简介:为探讨唐山-天津地区地热水的水化学类型、控制因素及其补给来源,2016年8月在华北断盆地中北部采取了21个温泉、地热井水样,进行离子特征,3He、4He、20Ne气体同位素及δD与δ18O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华北断盆地中北部地热井温度为27.5-92.6℃,TDS(Totaldissolvedsolids)为430.3-2370.8mg/L,δD和δ18O分别为-74.04‰--69.27‰与-10.32‰--8.04‰;Na+为主要阳离子,阴离子浓度变化较大,无明显空间分布规律。该区域水化学类型可以分为9类:Na-Cl·SO4、Na-Cl·SO4.HCO3、Na-Cl·HCO3、Na-HCO3、Na-SO4、Na-HCO3·SO4、Na-SO4·HCO3、Na-HCO3·Cl、Na-HCO3·SO4·Cl,水化学类型与含水层的岩性有关。He、Ne气体同位素组分表明,区域内地热水中气体具有幔源、壳源、大气来源的混合特征。H、O同位素组成指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δD平均值为-71.62‰,基本等同于华北地区现今δD的平均值(约-70‰),暗示其地下水年龄较小,补给时的气候条件与现今接近。S3、S6、S14、S17、S20有明显的氧漂移,主要原因是地热水温度较高,以及大陆效应与高程效应的影响。

  • 标签: 地热水 氢氧同位素 氦同位素 离子浓度
  • 简介:摘要文章结合公路工程案例分析了湿性黄土的性质,提出了针对湿性黄土地基沉陷问题的处理方法,并研究了灰土挤密桩法在湿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 标签: 公路工程 湿陷性黄土 灰土挤密桩 措施
  • 简介:[摘要 ] 湿性黄土引起自身的工程特性给地铁施工带来不少的困扰,进行降水,让土体排水后再次固结,为施工创造必要的条件,是地铁施工有效措施。采取管井井点降水工艺,进行分段降水、超前降水,能创造地铁无水作业环境,改善作业条件,保障施工安全。

  • 标签: [ ]管井 降水 湿陷性黄土 隧道施工
  • 简介:合肥断盆地北缘古近、新近系含膏,含岩盐系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为成膏,成盐准备阶段;中期为成膏,成盐强烈阶段;晚期为成膏,成盐消亡阶段.其韵律组成:定远东兴盐矿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律组成的韵律,即石膏-钙芒硝-盐岩-石膏,未达到钾盐沉积阶段.外围以硫酸盐为主的韵素组成的韵律,即石膏-钙芒硝-石膏韵素组成的韵律,未达到岩盐沉积阶段.水平分带呈"类似牛眼式构造".近东西构造控制着含盐盆地的演化、发展.

  • 标签: 定远组 沉积特征 含膏、含盐建造 成矿规律
  • 简介:在分析断湖盆陡坡带不同构造部位的可容空间变化规律及其沉积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断湖盆陡坡带参照井选取的可容空间机理,并阐明了参照井的选择原则;根据参照井处的沉积相迁移特征及体系域叠置样式,建立了在参照井的背景下,Ⅰ型与Ⅱ型陆相层序划分及其层序界面判识标准,以及低水位体系域(LST)、水进体系域(TST)、高水位体系域(HST)及水退体系域(RST)的识别模式。以泌阳断双河-赵凹地区老第三系核三上段为例,采用泌207井为参照井,开展了断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尝试性研究,并编制了该层段的陆相层序地层等时框架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选取参照井的办法,可以有效地解决断湖盆陡坡带陆相层序地层分析中的“沉积滨线坡折”问题。

  • 标签: 断陷湖盆 陡坡带 层序地层学 老第三纪 沉积滨线坡折 参照井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湿性黄土地区建筑设计标准》( GB50025-2018),研究了新版规范与 04规范的区别和重点调整的内容,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在湿性黄土地区勘察、设计和施工需要注意的地方,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标签: 湿陷性黄土 勘察 节约能源
  • 简介:对储层薄、砂泥岩速度差异小的地区的油气预测一直是地球物理勘探开发的一个难题。利用常规波阻抗反演进行油气预测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开发需要,而随机地震反演充分考虑地质规律、地震和测井信息,突破地震频带宽度的限制,具有较高的描述能力和分辨能力,能为储层描述提供更加丰富可靠的信息。本文以长岭断登娄库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得到储层电性、岩性、物理特征。利用随机反演技术对储层进行研究,认为反演结果对砂体有很好的反映。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地质统计反演能够用于岩性油气藏预测,为薄储层的研究拓宽了思路。

  • 标签: 随机反演 薄储层 长岭断陷 登娄库组
  • 简介:摘要湿性黄土区高填路段涵洞、通道基底压力大,地基承载力低,湿变形量和压缩变形量大,采用常用的灰土垫层法、强夯法和灰土桩挤密法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工程实践验证振动沉管法施工工艺的水泥粉煤灰碎石高粘结强度桩是理想的处理方案,本文推荐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作为该处理方案的计算参考。

  • 标签: 高速公路 高填路段 涵洞通道 湿陷性黄土地基 处理方案设计
  • 简介:本文以上杭盆地为基础,通过对福建中西部断盆地的演化及断裂构造活动性分析,初步探讨福建中西部断盆地演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盆地构造发育的力学机理指出方向。

  • 标签: 断陷作用 盆地演化 构造机理
  • 简介:通过沉积岩(物)与沉积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沉积岩的岩性特征(颜色、岩石类型、岩石结构、粘土矿物、岩相组合)的分析研究,结合沉积相在测井和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确认了保山气田羊邑组二段一三段的微相类型。研究认为:该区主要发育了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前缘席状砂、河口坝等微相,以及浅湖亚相中的浅湖泥和浅湖漫流席状砂。并详细剖析了各骨架微相的沉积特征,指出了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为该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为保山气田储层评价奠定了可靠的地质基础。

  • 标签: 沉积微相 岩性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羊邑组 保山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