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3 个结果
  • 简介:联合国大会2015年2月13日通过了制定一个海洋法框架内的实施协议的决议,致力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家管辖范围外生物多样性。这其中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洋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问题是实施协议的重点内容。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以及法律地位问题是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先决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分歧较大。明确了海洋遗传资源的定义,并从海洋遗传资源的物的属性出发,从实体物和信息两个维度界定海洋遗传资源的法律地位,以期为现在焦灼的谈判另辟蹊径,同时兼顾海洋遗传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公平与效率。

  • 标签: 国家管辖范围外 海洋遗传资源 法律地位
  • 简介: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理论体系,探索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模式,是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海洋战略是国家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现阶段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为战略目标.确立海洋强国战略是顺应国际潮流、符合国家利益之举.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外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进程.当然,在此进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中国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即“强而不霸”、“和谐海洋”,与“两个一百年”目标同步实施.建设海洋强国要分阶段实施,从海洋经济、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科技、海洋防卫力量建设、海洋权益及安全等方面部署任务,并从完善法规、加强组织管理、宣传教育及设立专项工程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及对策建议.

  • 标签: 海洋战略 国家大战略 海洋强国
  • 简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的重大战略,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为落实"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该文提出"一门户、二基地、多园区"的海南省海洋发展战略初步构想。

  • 标签: 海南省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初步探讨
  • 简介:国际法的客观性和个案裁断结果的公平性是国际法院法律适用过程独立的两大要素。尼加拉瓜和哥伦比亚之间的领土和边界争议案作为国际法院处理这一类争议的新近判例,反映了领土取得和海洋划界国际法规则解释和适用时对上述两因素的兼顾。法院在该案中,维持规则稳定性的同时也考虑到案情多样性。本案涉及的自然地理特征与中国南海地区的相似,法院对主权问题的处理方式实际上强化了中国对南海角度的主权主张,另一方面,因为南海问题的社会环境与本案有较大的差异,本案中适用的三阶段划界法目前不适宜用于解决南海问题。

  • 标签: 国际法院 岛屿主权 划界规则 南海问题
  • 简介:船舶溢油事故往往会导致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对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赔偿,中国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仍存在许多不明确之处,在司法实践中也争议不断。随着中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索赔主体产生了新的认识和争议。根据《修正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的1992年议定书》对"污染损害"定义的发展过程,详细分析司法实践中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评估标准以及索赔方应承担的举证责任。

  • 标签: 船舶油污损害 海洋环境恢复措施 合理恢复措施
  • 简介:京族,四百多年前因追捕鱼群由越南涂山迁徙而来,是我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同时是全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主要聚居在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京族三岛的5个行政村,人口约1.58万人。2005年,国家决定对人口较少民族进行专门扶持,至2010年,仅国家和自治区级对京族地区实施的挟持项目就达100多个,总投资近5000万元,京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随即发生了巨大变化。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京族 广西 海洋 纪实 少数民族
  • 简介:随着人类社会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海领域的犯罪将愈演愈烈,直接危及作为海洋大国的中国的经济健康发展,加之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法学的严重滞后,迫切需要加强海洋刑法学的研究;海洋刑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海上犯罪,其重点在于“国际”、“海上”犯罪,较之一般犯罪在法律适用、行为方式、行为时空等方面存在明显区隔;对于国际条约中所涉及的国际海上犯罪在国内的适用应采取转化的操作模式,可考虑在刑法典中独立设置章节对其进行规定。

  • 标签: 海洋刑法学 国际海上犯罪 立法设置
  • 简介:为加快海水利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于2006年10月30日联合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该规划提出“十一五”海水利用规划目标为:到2010年,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日产80—100万立方米,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550亿立方米,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16-24%。实现该目标,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海水利用的需求为目标,以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为重点,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海水有效替代与优化沿海地区水资源结构相结合,坚持海水利用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引进消化吸收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加快推进海水利用产业化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重点采取五项措施加快推进海水利用。(1)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严格限制在沿海地区新建以淡水为水源的高用水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海水,支持海水淡化水进入城市供水管网。

  • 标签: 海水利用 国家海洋局 专项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十一五”期间 发改委
  • 简介:近年来制定《海洋基本法》的呼声渐隆。综合各方面情况而言,《海洋基本法》的立法内容尚未形成共识,改进现行海洋法体系并不必然需要《海洋基本法》,提高海洋法律意识及促进海洋法律研究与《海洋基本法》亦无直接关系,而且,制定《海洋基本法》并非世界海洋法发展潮流。因此,《海洋基本法》立法时机难言成熟。

  • 标签: 《海洋基本法》 海法 立法时机
  • 简介:为了使海洋石油污染的受害人获得赔偿,使海洋环境得到保护,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海洋油污赔偿责任的社会化分担机制,包括建立相关的强制保险和油污基金制度。强制保险和油污基金所聚集的财富资源能够有效地解决损害赔偿和环境污染所需的大量资金,由此产生的成本将通过石油及其产品的价格调整机制转移给石油用户,并最终分散到广大的消费者。在这方面,有关国际公约和一些国家的立法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我国有必要吸收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尽快完善国内的相关法律体系。

  • 标签: 海洋油污 风险分担 环境保护 强制保险 油污基金
  • 简介:中国在2006年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二百九十八条所作的声明,属于例外而非保留。而例外恰是对该条款的正当适用,即,在该公约授权下,中国有权作出此项任择性例外声明,以排除在3类特定争端上的强制程序管辖权,而“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仲裁案”本质上属于此3类争端范围之内,因而中国在该案中所持之“不接受、不参与”立场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常设仲裁法院 南海 菲律宾
  • 简介:历经5年谈判的罗斯海保护区提案终于在2016年10月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第35届年会上获得通过.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罗斯海保护区的建成是继南奥克尼群岛海洋保护区建成后,南大洋海洋保护区建设中的又一里程碑.从罗斯海保护区的实践出发,梳理总结南大洋海洋保护区建设中的主要法律争议,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建立管理海洋保护区的主体资格以及《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中“养护”和“利用”两大目标的平衡进行了深入分析.展望今后在该海域设立其他海洋保护区的前景,并为中国的应对提出建议.关键词:南极海洋保护区;罗斯海保护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

  • 标签: 南极海洋保护区 罗斯海保护区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
  • 简介: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题。海洋文化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并成为拉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该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对产业转型时期的浙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浙江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为实施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国家战略 海洋文化 文化产业 SWOT
  • 简介:南海问题涉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各类性质的海洋争端。包括“岛屿制度”和“历史性概念”,以及资源管理、军事活动和海洋科考、海洋环境保护等。《公约》是迄今为止最完备的国际海洋法文件,为海洋治理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法律框架。但近年来《公约》的某些缺陷日益凸显,有些法律条文存在模糊性,导致各国在解决海洋争端过程中必然会在适用法律制度的问题上产生矛盾,在南海问题上尤为如此。《公约》第三方强制解决机制在南海争端的核心问题——岛屿制度和历史性概念上发挥的作用有限,在资源管理、军事活动、海洋环保、海洋科考在内的诸多问题上可扮演关键角色。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海洋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公约》扮演的角色,与其说是强制性的争端解决机制,不如说是海洋治理机制,为南海沿岸国的海洋治理实践提供指导。

  • 标签: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争端解决机制 南海争端 南海仲裁案
  • 简介:海洋环境保护是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共同责任,公众成为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因此,公众参与制度成为现代民主国家海洋保护环境的重要制度。近年来,南海周边各国都加快了对南海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南海海洋环境的恶化。我国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南海海洋环境的保护。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还存在参与范围狭窄、公众参与的权利不明确、参与的程序没保障等问题,应在南海海洋环境保护中先行试验,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 标签: 南海海洋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参与范围 程序保障
  • 简介: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TerritorialSovereigntyandMaritimeRights,CICTSMR),成立于2012年9月,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国家海洋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等协同单位共同组建,并得到了中央外办、外交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中央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

  • 标签: 领土主权 海洋权益 中国
  • 简介:中国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forTerritorialSovereigntyandMaritimeRights,CICTSMR),成立于2012年9月,由武汉大学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外交学院、郑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国家海洋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等协同单位共同组建,并得到了中央外办、外交部、水利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中央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

  • 标签: 中国政法大学 国家海洋局 海洋权益 创新中心 领土主权 协同
  • 简介:摘要:船舶节能减排对改善海洋环境具有重要性。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可降低海平面上升、酸化和生态系统破坏等影响,保护沿海地区、维护生态平衡,改善海水质量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减少航运对空气质量的不良影响。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清洁燃料和废热利用,航海业能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海洋与人类共同繁荣。

  • 标签: 船舶节能减排 改善海洋环境 重要性
  • 简介:<正>日本心理测量从1930年开始已有研究。最初发展得比较成功的是儿童团体智力测验。校方对每个学生都设记录卡,记录学生所有情况,其中有一项是智力及学力测验。这些记录卡将作为公文保存20年。在孩子入学前对其进行第一次测验,该测验受日本法律保护。日本的保险法规定每个孩子进小学

  • 标签: 心理测量 团体智力测验 指导测验 日本 法律保护 学校
  • 简介:摘要: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工程测量占有重要地位,是必须经历的主要环节之一。通常,公路施工质量要求越高,对工程测量精度的要求也就越高。在工程建设初期,测量起着工程定位的作用,从而尽可能减少误差,为工程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许多项目在测量环节存在问题,测量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测量缺乏维护,测量过程中缺乏监督,导致测量结果精度不高。

  • 标签: 公路工程 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