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正>文学批评这行当,许多人都会,可是如果要从理论上来论证该如何如何,却又觉得扯不清。譬如刚刚读了亮的《当代小说与圈子批评家》一文(载《小说评论》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就产生了这种困惑。批评家必须克服那种对任何文学现象都议论一通,用一种固定的批评模式去套一切作品的做法,这是当然的;可是,批评仅仅限定在某

  • 标签: 批评家 文学现象 文学批评 当代小说 小说家 批评模式
  • 简介:关于杜甫《两当县十侍御江上宅》的创作时地,宋以来的旧注多有失误,如赵次公将此诗编于潭州诗内,黄鹤以为是杜甫由秦州至同谷途中道经两当所作,黄生又主张将此诗编于成都诗内等等。当代学者李济阻等又提出此诗为杜甫赴蜀途中访两当所作,其说亦有失误。此诗应为杜甫寓居同谷期间游历栗亭时顺路前往两当所作,杜甫于艰苦困顿之中仍不避路远,坚持前往两当县郁故宅表达自己极端愧悔自责之情,体现了他笃于情义的敦厚性格及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尚情操。

  • 标签: 杜甫 《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同谷 栗亭
  • 简介:朱熹与王阳明作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两大代表人物,始终居于宋明理学的中心地位。宋明理学在从朱学向王学的逻辑演进中,元代理学值得关注。本文试图比较元代澄与明代王阳明的心性论思想异同,探求理学演变的历史轨迹。元代澄为心学正名,纳心学入道统。明代王阳明亦以道为其思想主题及致思目标。二人均以救时弊自任而力倡心学。澄于心、性分别言说。以"太极之心"与"剧贼之心"言心、以"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言性,既以"理"为心、性之内容,又赋予心、性以"迹"与"气"的形式,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个体性与普遍性的统一,并更为重视个体性方面的表现。王阳明言心性则先验地、内在地包含个体性与普遍性之同一,并更为强调心、性作为普遍性内容的重要性。王阳明之所以更为强调心、性先验的普遍性意义以及心、性作为本体地位的重要性,是要对治朱门后学支离之病,以使学人专心致志于心上用功。由此观照程朱与陆王之异同,或可促进某些理论问题的思考。

  • 标签: 吴澄 王阳明 心性论 比较
  • 简介:<正>或许,在中国近代文学中我们很难再找到一部象《恨海》那样令学术界众说纷纭的作品了。小说中弥漫着浓郁的封建气息,所塑造的人物总是力求以传统的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

  • 标签: 人性 封建伦理道德 宋明理学 封建意识 学术界 社会性
  • 简介:佳骏的《雀舌黄杨》其记人的篇章近于小说,多写村民苦难的故事,死亡成为核心的叙事秩序,并产生一种惊心动魄的切肤之感;另有一些篇章用散文的笔法,将苍凉之气含在缤纷的文字中,并提供给全书一种沉郁的调性。

  • 标签: 吴佳骏 《雀舌黄杨》 跨界 叙事秩序 散文笔法
  • 简介:摘要队列队形练习在新课程标准中的运用已逐渐模糊,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练习有其特定的锻炼价值和作用,队列队形是对身体姿态和空间体位感觉的基本训练,也是组织集体活动,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整齐一致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自信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 标签: 队列队形 创新教学 快乐学习
  • 简介:中国画在走过漫长的历史过程之后,发展到今天,呈现出一种分流态势,它是近年来美术界对艺术语言进行总体整合之后的必然产物.亦是当代中国文化在转型期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映现.各种"新潮"蜂起,就连悠久的古典文化都要冠以"新"字.什么是艺术之类的问题越来越弄得含混不清了.

  • 标签: 中国画读解 吴泽 幽深藏
  • 简介:简介:以岭,1982年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河北医科大学医药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科研工作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主任委员。

  • 标签: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 全国政协委员 博士生导师 治疗 河北医科大学
  • 简介:一索尔·贝娄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医院享受阳光和护士的微笑。然而,鉴于对这个充满人性关怀和社会关怀的文学老人的尊敬,我开始读他的短篇小说集《莫斯比的回忆》,这和他的长篇《赫索格》等还是有所不同,但我很喜欢,尤其是开头的那篇《在圣劳伦斯河畔》,一个身形残疾的老年名学者回到故里。像最后一轮生命检阅那样,回忆和看望将一一逝去的人事,令人惊奇的是那种宁静澹然,我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就是晚年索尔·贝娄写给我们的一封信。我多少有些感动地想给他回信说些什么,我会在信的开头说:“老贝娄,您的信我收到了……”

  • 标签: 小说 宝石 少年 文学 母亲 味道
  • 简介:<正>北大荒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这里勤劳勇敢的人民,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财富,在美丽富饶的宝山农场,武装部部长景昌在爱兵习武立党为公之余,坚持十年如一日,无私帮助残疾贫困户陈秀兰一家的事已是家喻户晓,并被当地的干部群众传为佳话,他不图名利,不图任何回报,宁可牺牲个人利益,也要把党的温暖送到贫困群众的家中,他用火热的爱心映红了这里的一片天空。

  • 标签: 景昌 勤劳勇敢 陈秀 精神财富 金亮 买东西
  • 简介:顺治十年(1654)秋九月,伟业因清廷征召,被迫离乡北上。背负着“二心之仆”的舆论压力,其内心饱含自怨自艾的沉痛。抵达镇江之时,正逢天降雨雪,阴霾满空,更使他愁怀难解。又想到弘光元年(1645),清军攻过长江占领的首座要塞即是镇江,此后势如破竹,南明王朝随之土崩瓦解。城阙依旧,故国已亡,于是无限感喟涌上心头,写下《满江红·蒜山怀古》以抒遣胸中的哀悼之情:

  • 标签: 满江红 吴伟业 怀古 赏析 历史 舆论压力
  • 简介:  满族作家庚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以鲜明的艺术特色书写了气势恢弘的满族英雄史诗.  彰武泰这一艺术形象闪烁着骁勇善战、开拓进取、团结奋斗的满族英雄光彩.在比武校场,刺客行刺,众臣一时大惊失色,只听"嗖嗖"两声箭响,刺客应声扑倒在乾隆皇帝脚下,原来是彰武泰果断救驾.某使馆洋人保镖在京城行凶,污辱中国人,彰武泰与之交手.……

  • 标签: 历史小说彰武 史诗读 吴庚秀
  • 简介:佳骏的散文集《雀舌黄杨》是献给中国乡村的一支挽歌,一支深蕴悲凉且悠长的挽歌,书写了乡村社会如何被“恶之花”侵袭、污染、掏空,沦落为一个荒凉破败、人性异化的世界。作者对乡村人事的书写用情甚深,能于“无情”中写出“真情”和“深情”,笔之力与情之深相得益彰。

  • 标签: 吴佳骏 《雀舌黄杨》 忧患意识 天地之宽
  • 简介:元迈先生主编的<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年12月版),现在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了.这部"全景式"的断代文学史适时而极富引人关注的特性,非常切合催促社会变革和前进、文化迅猛增殖和转型的时代的需求.此书作为国家社会科学重大课题结项时,我有幸参加审读,现在又欣喜而饶有兴味地予以重读,深切的感受是它尽可能凸现五方面的两结合,即纵向历时性文学史的阐述与横向共时性作家作品的评析相结合,积极拓新与严格务实相结合,翔实考证与学术探索相结合,重点钩深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理论引发与实证个案相结合.

  • 标签: 吴元迈 《20世纪外国文学史》 书评 断代文学史 世界文学
  • 简介:田仲济与奔星两先生同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奠基人,数十年间交往密切,被学林传为佳话。近读《田仲济纪念文集》,看到奔星先生打鼾的逸闻,发在微博上,不想因此与先生公子心海先生相识,田、两先生后人都在南京,也是缘分。晚辈惊喜惶恐之余,遂起整理二老交往历史之想法。

  • 标签: 田仲济 吴奔星 交往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君子 纪念文集
  • 简介:自2004年5月浙江省委作出建没平安浙江的决策部署以来,浙江各地紧紧围绕“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宽领域、大方位、多层面地推进平安建设,取得累累硕果。目前,嘉兴、舟山、丽水3个市和杭州市上城区等54个县(市、区)连续8年获得平安市、平安县(市、区)的称号。沉甸甸的平安牌和平安鼎里,凝结了各地群众和平安建设工作者的辛勤与汗水。发生在百姓身边一个个鲜活事例,既是对平安浙江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群众参与平安浙江创建的生动教材。

  • 标签: 平安建设 浙江省 纪事 和谐 群众参与 决策部署
  • 简介:一位朴实安静的老人,微笑着坐在我面前,窗外是碧流潺潺的桃花江。一抹红艳的夕阳照进窗来,老人的笑容也显得红艳艳的,面色也是红艳艳的。他就是已属耄耋之年的老诗人、诗美学理论家奔星教授。他是我四十年代就仰慕的诗人。当时就有“南有艾青,北有奔星”之说,他却谦逊地说:“怎能与艾青相比……”我仰慕奔星虽久,但相识却晚在1979年的北京,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他的热情诚挚,立即点燃了我,滔滔不绝地谈诗,谈人生……十年后,我们重逢于桂林漓江诗会,他依旧那么热情,健谈,步履虽然显得稍为缓慢,但依旧很健朗。我上楼看望他,畅谈后,他执意要送我下楼,我担心他下楼不便,他却大步地迎着夕阳走下楼来,要我陪他去看桃花江落日。

  • 标签: 吴奔星 理论家 诗美学 诗人 夕阳 教授
  • 简介:一,可读可读(一八一二——一八七九),字柳堂,甘肃皋兰人,由举人官伏羌训导。道光二十八(一八四八),二十九年(一八四九)任伏羌训导期间主讲朱国书院。

  • 标签: 楹联 清代 赏析
  • 简介:“巴金永远是一座活着的火山,他的思想的、感情的岩浆到老还在持续喷发。他永远活在我们读者的心中。”10月11日下午,中国现代文学馆原副馆长、学者福辉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与市民听众共话巴金。在题为《经典巴金:与(家)的几代读者共呼吸》的讲座中,福辉通过分析几代读者对巴金小说《家》的接受状况,探讨和解读了巴金作品的经典性。

  • 标签: 巴金小说 吴福辉 读者 学者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上海市档案馆
  • 简介:长篇小说《卧龙湖往事》以国族、地域、性别等维度讲述中国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故事。小说以卧龙湖为焦点,以康平、奉天为空间延展,在矛盾复杂的情节设置与结构创型中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以革命、战争、权力、身体、情爱等叙事表现丰富的内心世界。小说把民族精神的高扬、国民性的批判与人性的考量融为一体,以“往事”而不是“纪事”的含蕴深情表呈创作主体的艺术运筹与乡土寄思。

  • 标签: 庞舒 内敛 滞重 考量 鲜活 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