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80 个结果
  • 简介:至清帝制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是帝王们口含天宪,朕即法律,诏书、敕令、谕旨、御笔手诏,皇帝任何形式的言语、思想表述,都是法律或法律依据。帝王不仅具有立法的专断性权力,而且具有随时随意立法的便宜。专制帝王是唯一的立法主体,而法律的适用主体则仅仅是臣民,不存在针对天子、帝王犯罪的任何立法,皇帝本人超然于法律之上,享受法权的绝对独裁。立法的核心原则在于维护皇权的尊严,确保皇权对社会的全方位控制,强化帝王的绝对权力。在司法实践中,皇帝直接涉入司法,控制司法最终审判权;在地方政府层面的制度设计中,始终实行政权与司法权的统一,以保证皇权对司法权的绝对控制。帝王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独断,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至清社会的皇权专制性质。

  • 标签: 中国法制史 皇权专制 口含天宪 以敕代律 朕即法律
  • 简介:云梦简《日书》“行”及有关秦人社会活动考贺润坤云梦简《日书》在记载当时秦人日常频繁的吉凶占卜活动中,涉及了许多“行”的内容。这里之“行”究含何意?它在秦人的社会主活中所占地位如何?笔者欲就此问题略抒浅见,以就教于方家。“行”属于古今多义词,《尔雅...

  • 标签: 《日书》 云梦秦简 “行” 秦人 交通工具 商业活动
  • 简介:本文以都官的变迁为线索,展示了"观念的力量"与制度变迁的互动关系。由名与实共同组成的制度嵌入作为整体的制度体系之中,其变化有待于"观念的力量"与皇权的推动,从而显示出一定的轨迹。秦代统治者从作为一方诸侯之"家"的场域出发,试图以"公天下"的方式整合大一统的国家。经过两汉家天下与私天下的形态后,由"共天下"而再次走向"公天下"。"都官"亦经历了一个类似的轮回:秦汉之际的都官是行政指向的的中央派出机构,具有"公"的色彩;从汉代开始,"私天下"的色彩日重,作为皇帝耳目与爪牙的监察系统日渐发达,司隶校尉和刺史在职能上替代了都官;隋重铸一统帝国,"公天下"成为精英阶层的主流认识,官制改革又使都官再次走向"公"。

  • 标签: 司隶校尉 都官从事 公天下 私天下 共天下
  • 简介:灾异、符应,是史中的重要记事内容。依据这些原始的灾异、符应记录,后世史家或灾异家展开了新的书写与建构。在《史记》的相关年表、本纪中,司马迁保留了来自不同史源的灾异记录,并通过将春秋之後的灾异记事系之於史的做法,认可了以继周的历史事实。刘向、班固则分别通过《洪范五行传论》、《汉书·五行志》等灾异作品,对之灾异进行了新的编撰与解释,以此强化因暴政致灾、因而亡国之一观点,从而达到黜尊汉之目的。对於史中的符应记录,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系统地保留了祠时体系建立过程中的诸般符应,但自刘向父子建立新的“五德终始说”后,沦为“闰位”,与相关的符应记录被解构为之灾异,甚至成为汉之符应。

  • 标签: 灾异 符应 闫位 史家建构
  • 简介:<正>《睡虎地墓竹简》中的《语书》是窥测简全貌的重要文书,对它作进一步的剖析,可以使我们对秦律和公文制度作更深的了解。一《语书》共有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关于公布和执行法律的文书,后一部分是关于对官吏要求的文书,前者讲的是法,后者讲的是术,“君无术则敝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睡虎地秦墓竹简 秦始皇 文书制度 十七年 秦律 郡守
  • 简介: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凤翔县雍城马家庄宗庙遗址祭祀坑的分析,认为当时每一次祭祀活动以使用一种牺牲为主;使用牺牲种类不同,其埋入方式亦有差别;该遗址中打破宗庙主体建筑的人坑,其埋放时间、性质及目的当与分布于中庭的它类祭祀坑有别.

  • 标签: 陕西 凤翔县 马家庄 宗庙遗址 祭祀活动 祭祀坑
  • 简介:(一)人类在脱离动物界的过程中,形成了数与量的概念。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都离不开对物质世界中长短、多少、轻重的认识和掌握,这就必须确定各种量值单位以便于核计、运算,于是便逐渐产生了度量衡制度。最初的计算方式是很原始很粗疏的,而且往往以人体自

  • 标签: 度量衡制度 浅议 人类社会 生活
  • 简介:本文以天水州现存古民居为对象,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州古民居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呼吁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天水文化.让州古民居继续得到保护并绽放光芒.让这些古民居建筑精华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元素融合.以求天水历史的文脉得以创新和持续发展.形成州人居文化新的特征,构筑现代卅古民居独特的人文景观。

  • 标签: 秦州 古民居 传承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