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利多卡因胶口服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的麻醉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经喷雾式雾化吸入器吸入利多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胶口服麻醉,B组用利多卡因经环甲膜穿刺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以及检查前后末梢血氧饱和度、心率及患者舒适度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而麻醉效果以及检查前、检查后心率和末梢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喷雾吸入器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胶口服麻醉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较好,患者舒适度高,易于接受。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 雾化吸入 环甲膜穿刺 支气管镜
  • 简介: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盐酸达克罗宁胶润滑尿道及导尿管在减少男性全麻患者留置导尿后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应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为了探讨淋巴细胞胞内IFN-γ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AA)患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动态监测免疫抑制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胞内IFN-γ水平变化,同时记录患者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及用药情况等.结果发现:在50例患者中有28例T淋巴细胞内IFN-γ水平高于正常值,占56%,24例IFN-γ水平增高患者的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率达85.7%,其IFN-γ水平下降与血象恢复基本呈正相关,并且明显早于血液学缓解.结论:IFN-γ水平升高的AA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好,IFN-γ水平变化明显早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这对于提示疗效及复发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流式细胞技术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IFN-Γ T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胶联合维生素B2片、西咪替丁液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口腔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等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利多卡因胶外用涂抹溃疡面治疗,治疗组采用利多卡因胶联合西咪替丁注射液、维生素B2片制成粉末的混合物外用涂抹溃疡面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利多卡因胶联合维生素B2片、西咪替丁液的混合物外用治疗口腔溃疡更有效。

  • 标签: 利多卡因胶浆 维生素B2片 西咪替丁液 口腔溃疡
  • 简介: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和在狼疮伴新月体肾炎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132例SLE患者,其中59例为SLE稳定期、73例为SLE活动期患者的ANCA和SLE活动期相关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AnuA和His,分析ANCA与SLE活动期相关自身抗体和狼疮疾病活动指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ANCA阳性的SLE患者伴新月体肾炎的发病率。结果ANCA在SLE活动期的阳性率为30.1%,且均为PANCA,并显著高于SLE稳定期(P〈0.05)。ANCA在SLE活动期阳性率与SLE活动期相关自身抗体dsDNA、AnuA和His的阳性率呈成正相关。ANCA阳性患者中的SLE活动指数(SLEDAI)与ANCA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NCA阳性的29例SLE患者中,病理切片显示有17例伴新月体肾炎(58.6%),103例ANCA阴性患者中,伴新月体肾炎20例(19.4%),ANCA阳性组中伴新月体肾炎发病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ANCA对判断狼疮活动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诊断SLE伴新月体肾炎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新月体肾炎 狼疮活动期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例AAV并发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一名63岁老年女性患者诊断AAV明确,病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贫血、急性肾损伤及发热,外周血涂片破碎红细胞3%,考虑AAV并发TTP。经血浆置换、激素、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综合性治疗后病情缓解。结论 AAV合并TTP很少见,但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识别、合理治疗可改善预后。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血管炎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 环磷酰胺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胞轻链免疫荧光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cytoplasmic light chain immunofluorescence with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cIg-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并分析del(17p13)与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关系、治疗反应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98例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cIg-FISH技术,采用特异性探针(TP53)对其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分析其染色体异常情况,并与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98例NDMM患者中,共发现19例(9.6%)存在del(17p13),伴有del(17p13)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较不伴有del(17p13)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l(17p13)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硼替佐米为主方案与非硼替佐米为主方案相比,其OS和P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 P=0.873;PFS: P=0.610)。结论cIg-FISH技术是一种简单方便的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核型异常的技术。del(17p13)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良的预后因素,硼替佐米不能改善伴有del(17p13)的生存劣势。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del(17p) 预后
  • 简介:摘要:原发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即ANCA-AAV属于一种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就是全身纤维素样出现坏死、各个系统小血管出现炎性反应。ANCA-AAV临床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多系统受累趋势,并且会伴有肾损伤问题。在ANCA-AAV的肾损伤实际发生率持续提升过程中,社会开始广泛关注其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ANCA-AAV 肾损伤 糖皮质激素 环磷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或机器人下胃壁肌层环周切开+黏膜层切割闭合技术在胃特殊部位间叶源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三科行腹腔镜或机器人下胃壁肌层环周切开+黏膜层切割闭合手术治疗的18例胃特殊部位间叶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7例行机器人手术,11例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肿瘤位于贲门8例,胃体小弯4例,胃窦6例;肿瘤生长方式为内生型11例,哑铃型7例。平均手术时间(99±29)min,术中出血量(10±5)ml,术后进流食时间(2.0±1.0)d,术后住院时间(4.9±1.2)d。术后病理检查示胃间质瘤11例,胃平滑肌瘤5例,胃神经鞘瘤2例,切缘均为阴性,肿瘤平均直径为(4.7±1.4)cm。中位随访时间16.5个月,无肿瘤复发、转移征象。结论腹腔镜或机器人下胃壁肌层环周切开+黏膜层切割闭合手术治疗胃特殊部位间叶源性肿瘤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