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养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别:通常我们讲养生,指的是保养身体,以健康长寿为目的。但古人讲养生,其含义要广得多。首先须通过心态的调整(调心),修炼自己的禀性(修性),改变思维模式,去掉不良习气;其次必须放弃固有的观念,游于人世间而心不染著(无染),破除世俗的知见,进入超然物外的境界(扩容);最后在上述自在状态下,升起人生大智慧,道法自然善利万物(积德)而养生,自然而然地获得健康长寿(合道)的受用。以下我们分六个层次进行简单的论述:1.要尊重客观,理性处事。不要感情用事。(调心)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说,人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要尊重客观规律,只有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最佳结果。但人们在社会中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被面子、人情拖累,在竞争压力下处理事情时,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不但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办糟了,而且还会影响健康。所以在社会竞争中养生,首先要学会调整心态,“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随时保持情绪稳定,“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理智的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符合中庸之道而养生。2.要及时补漏,调整状态。不要掩盖拖延。(修性)老子云:“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弱点,就像武林高手的软肋...

  • 标签: 中养生 社会竞争 竞争中
  • 简介: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述了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历史形式、内在机制和内外动力。论文认为,社会价值指向是人预设的社会发展的应然状态;以神为本、以物为本和以人为本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三个历史形式;人在实践中对"社会器官"的构建、对"社会器官"的意义反思以及人在意识中对社会价值指向的重构,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内在机制;人的主体性发展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社会实践是社会价值指向发展的外部动力。

  • 标签: 社会 价值 价值指向 发展
  • 简介:社会发展角度看,思维与发展相联系。思维本身在进化,早期的简单思维模式,进化到科学体系思维模式,又进化到智能思维模式。人类社会,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划分,不同阶段,反映出进化性。传统的农业社会,到现代的工业社会,再后现代的后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从这个视角看,是在进化前进。思维能力的提高促进人类正向进化。人类思维能力越强,人类发展越快,提高思维能力,意味着人类越进步。如日本,由战败国进过30年的发展成为第二大经济国,日本发展快的原因,是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注重人力资体投入,注重人的思维的开发。Et本100年前就实行9年义务教育,战后,经过教育50%人是高中生,智能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日本经济的发展。重视思维能力教育是何等的重要。我国80年代开始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又变成决策。80年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等,促进了中国国民水平的提高,生产力大发展。重视教育,重视思维发展,现在来说,更重要。我国50年代60年代重视教育普及,文盲率下降,把智力搞上去,工业生产也就搞上去了。我国80年代发展快,普及教育,有文化农民打工,使经济大发展。思维与社会发展是相关的,所以要重视每一个人思维能力提高,通过教育来实现。

  • 标签: 思维模式 社会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年义务教育 人类社会 后工业社会
  • 简介:社会资本通过包括信任在内的社会要素来决定经济制度与经济结果。信任、规范和网络是构成社会资本的关键要素。虽然社会资本的生产是不平衡的,虽然不平等、歧视和贫穷会抑制社会资本的发展,但在全球背景下,具有自身价值的社会资本是有意义的。

  • 标签: 社会资本 信任 经济制度 发展 不平衡 关键要素
  • 简介:齐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就其内容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重视社会的纲纪规范作用,主张通过持守礼义法度来建构和谐的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有序运行发展;二是强调民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张通过实行保民爱民的为政方针,来实现社会的和谐运行。齐鲁文化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和谐思想的丰富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 标签: 齐鲁文化 社会 和谐
  • 简介:《易传》提出“保合太和,乃利贞”的光辉哲学命题,揭示了社会和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求创造和平的社会环境促进并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易传》哲学还包涵着“以财聚人”的人本主义经济思想,与以追求利润为旨归的资本主义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 标签: 易传 社会和平 经济发展 人本主义
  • 简介: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看,社会科学的价值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知识建制,社会科学的价值无涉或价值中立不仅是非历史的,而且是不可能的。价值问题关系到如何看待社会事实这一社会科学的根本问题,体现出理论对自身使命与责任的定位。对价值问题的任何回避或拒斥,都只能使社会科学自身陷入困境。

  • 标签: 社会科学 实证主义 价值中立 解放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施特劳斯对封闭社会与普遍社会的理解,阐明了他对现代性危机的诊断:现代性思想抛弃理性与自然正确,故不再认识到自由民主在现当代的合理性、正当性与普遍性;从而,当国家的强大有力成为衡量的最高甚至唯一标准,当民族神话或习传性道德粉饰下的专制暂时“辉煌”,人们很容易在看似危急之时抛弃自由而拥抱专制。本文表明施特劳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不是要照搬美德政制,而是欲借助古典政治哲学来恢复对政治事物的常识性理解,从而真正理解我们今天所面临的问题,并将古典之原则间接曲折地运用于自由民主;其意图是为自由民主提供健康、坚实的道德和智识之根基。本文反驳了保守主义与民族主义倾向的对施特劳斯思想的曲解和误用:以之为根据来反对自由、平等、人权的普世性。本文也揭示了施特劳斯所理解的文明之内涵以及政治自由在其中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封闭社会 普遍社会 政治自由 文明
  • 简介:2002年11月8日,我作为中国佛教界的代表有幸列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聆听了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深受感动,倍受鼓舞。我感到,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要的会议邀请我们佛教徒列席,没有把我们佛教徒当外人,而是当作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知心朋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体现了党中央与宗教界“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博大胸怀,使我们倍感亲切,倍感温暖。

  • 标签: 社会主义社会 党的十六大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精神激励 2002年11月 江泽民同志
  • 简介:为研究社会地位在消费不平等与社会信任水平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居民个人和家庭社会地位的中介效应显著,消费差距通过降低社会地位进而影响社会信任水平。在消费差距大的地区,居民普遍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较低,消费差距显著降低了家庭的社会地位水平;高社会地位的人有着更高的社会信任水平,低社会地位的人有着较低的社会信任水平,从而降低了社会整体的社会信任水平。

  • 标签: 消费差距 社会信任 社会地位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 简介:一位西方政治学家提出,过去20年里世界上发生了一场全球性的“结社革命”。其主要标志是在世界各国涌现出一大批民间非营利、非政府组织。这些组织不仅深刻改变了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促进了社会的多元、民主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和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中介组织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对推动改革开放的进程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标签: 社会中介组织 推动改革 世界 发展 发达 非营利
  • 简介:<正>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为了建构一个严密自洽的理论学说,在与其他学说的思想博弈中占居上风,而是要用来解答"中国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寻找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之策。从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状况来看,切中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是作为舶来品的任何一种外来学说可以在中国立足的一般性要求。马克思毕生以"改变世界"为己任,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 马克思恩格斯 利益主体 黑格尔
  • 简介:<正>我是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这个提法的。大概在一九七九年或者一九八○年我就讲过这个看法。当时也听到一些不同的意见,认为如果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会不会使人以为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论断就统统过时了,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也就没有多大价值了。当时我就说,这祥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现代化 现代化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 社会实践 哲学著作
  • 简介:道教历来提倡“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崇尚“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价值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道教秉持传统、返本开新,借助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改革开放国策的春风,道教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道教领域也出现了商业等不良现象,损害了道教的良好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侵蚀了道教健康发展的社会土壤。

  • 标签: 道教事业 商业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 治理 抵制
  • 简介:社会学大纲》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理论贡献,可以从"文本之外"与"文本之内"两个向度来加以评估和总结。从"文本之外"来看,李达在中国率先确立了学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范式,他撰写的《社会学大纲》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行世后在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从"文本之内"来看,《社会学大纲》不仅精心构筑了一个严整而独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自觉地运用了史论结合的论述方式和批判的历史主义方法,而且在中国开创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为"实践的唯物论",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和创新。综合这两个向度,完全可以判定,《社会学大纲》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的早期标志性成果之一。

  • 标签: 《社会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贡献
  • 简介:在宗教组织的现代路径上,践行社会公共服务和举办社会教育事业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立足于此,本文以香港啬色园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教育事业为例,并相较于香港基督教组织和佛教组织在这两方面的社会成效,简要探讨了道教组织的现代问题。笔者认为,立足公民社会和更好促进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现代,在逐渐革新自己作为宗教的相关要素的同时实现自己面对新时代和面对未来的华丽转身,已是道教在现代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实现这一关键的重要举措,则是首先在组织现代的层面上大兴社会公益服务事业和社会教育事业。没有这两方面的相互补益,则组织现代的实现不可想象;而没有组织的现代,就意味着没有与现代社会相沟通和交流的通道和平台。

  • 标签: 社会服务 宗教组织 道教 啬色园
  • 简介:马克思的和谐观是自由与秩序、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和谐社会则是一个历史范畴,呈现为从和谐到斗争再到和谐的历史辩证法,并且以劳动和所有权的分离与统一为现实基础。原始共同体是无个体独立自由的整体内部和谐。阶级社会中自由与秩序并存,和谐与冲突相伴。资本主义关系在单纯流通即交换价值领域确实是自由、平等、和谐的,但深入到价值形成即生产过程中就会发现劳动与所有权相互分离,表现为资本和劳动的根本对立。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归根结底建立在劳动和所有权的同一之上。

  • 标签: 马克思 和谐社会 历史辩证法 劳动所有权
  • 简介:各种现代性问题本质上根源于社会不和谐。西方社会没有提出令人满意的应对现代性困境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从根本上解决现代性难题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战略,和西方的应对理论相比,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 标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