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择取 53例我院纳入的风湿免疫病患者 2019年 1月至 2020年 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整合全部相关病案资料,讨论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结果: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 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以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分别占比为 50.94%、 47.17%、 45.28%。结论: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以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临床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风湿免疫病 血液系统损害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制剂在风湿免疫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5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以生物制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中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患者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0%,治疗后CRP仍在疾病范围内的百分率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是92.00%和76.00%。两组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病患者临床应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生物制剂 风湿免疫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并且观察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9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19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1年12月,并且使用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患者临床症状情况,并且总结治疗方法,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情况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WBC指标、Hb指标、PLT指标、CD3+指标有明显差,(t=4.568,p=0.024)。患者以上指标的变化,出现的临床症状有乏力、心悸、气短、耳鸣等症状。结论: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乏力、心悸、气短、耳鸣,临床治疗时以针对性治疗加中医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临床症状 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 损害
  • 简介:摘要:个性化疼痛护理注重通过评估、制定治疗目标、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以及定期评估治疗效果等步骤,以满足每个患者特殊的疼痛需要和治疗目标。这种个体化的护理方法能够提供更精准、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并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风湿免疫性疾病 个性化疼痛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对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实施个性化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来本院进行风湿免疫性疾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接受了个性化疼痛护理,另外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传统疼痛管理。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生活质量和药物使用情况等指标,评估个性化疼痛护理在改善疼痛管理方面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疼痛缓解程度、药物使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表现更好。个性化疼痛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个体化的疼痛管理需求,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受,改善生活质量。结论:个性化疼痛护理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展现出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风湿免疫性疾病管理中,应该重视个性化疼痛护理的实施,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管理疼痛问题。

  • 标签: 风湿免疫性疾病 个性化疼痛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需求导向护理对风湿免疫住院患者的影响。方法:在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选择100名风湿免疫住院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针对需求的优质护理手段。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差异。收集相关数据,得出结论:观察组护理措施改善疼痛和睡眠。为改进护理方法提供重要见解,提高生活质量,并为个性化有效护理方案提供参考。该研究成果对医疗保健护理实践和未来研究具有价值。结果:观察组在本研究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这种差异在统计学上是具有显著意义的(P

  • 标签: []需求导向 优质护理 风湿疾病 依从性 疼痛程度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师制结合TBL教学在风湿免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风湿免疫参加规范化培训的60位住院医师,按照规培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规培医师培养采取导师制+TBL教学,对照组规培医师培养采取传统培训方式。比较两组规培医师的临床和科研能力,以及问卷调查的满意度。以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导师负责制+TBL教学组的规培医师出科考核成绩、科研能力、问卷调查满意度均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导师制结合TBL教学能有效提高风湿免疫规培医师的诊治思维能力、实践操作技能,以及临床科研能力,增强其自学能力和团队意识,为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 标签: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导师制 TBL教学 风湿免疫科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风湿免疫住院患者采用以需求为导向的优质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对患者的疼痛症状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收治的84例风湿免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以需求为导向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依从性占比情况以及疼痛和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X2=4.087,P=0.043);干预后,对照组的疼痛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4.12±0.36分、10.03±1.35分,观察组的疼痛以及睡眠质量评分分别为4.02±0.12分、8.36±0.31分,观察组在疼痛以及睡眠质量评分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风湿病 需求 导向 护理 疼痛 睡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湿免疫护理带教中应用多元一体化教学法的作用。方法:将40例我院风湿免疫实习护生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研究开展时间为2022.3——2023.3;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给予不同护理带教模式开展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传统模式)、观察组(多元一体化教学法)。统计组间考核成绩和医护人员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临床考核成绩更高,对此次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风湿免疫护理带教中应用多元一体化教学法的作用显著。

  • 标签: 风湿免疫科 护理带教 多元一体化教学法 考核成绩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微课和真实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在风湿免疫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照组学员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学员应用基于微课和真实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培训结束后,对两组学员的临床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学员的理论平均成绩、实践技能平均成绩和病例分析能力、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的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综合能力,取得更为满意的教学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在风湿免疫临床教学中采用基于微课和真实案例的翻转课堂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 标签: 微课 真实案例 翻转课堂 风湿免疫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文献检索和内部咨询的基础上,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初步形成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后确立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内容。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1和0.910,各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61~5.00分,变异系数为0~0.13,认同程度为88.30%~100.00%,最终形成17项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构建的风湿免疫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涵盖了专科疾病护理的关键内容,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能指导临床护理质量控制和评价。

  • 标签: 风湿免疫 结构-过程-结果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 简介: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起源于1975年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单克隆抗体,随着嵌合单克隆抗体、转基因动物、噬菌体展示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及RNA-多肽融合技术等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生物制剂的研究和应用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大类重要的临床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癌症、器官移植、心血管疾病、传染病、眼科疾病等。

  • 标签: 生物制剂 风湿免疫病 治疗 鼠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药物 嵌合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风湿免疫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治疗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有许多技术方法。但是在进行选择时不应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风湿免疫疾病的临床发病率很高。由于治疗周期较长,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免疫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各种并发症,并影响疾病控制和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因此,风湿免疫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特别重要。

  • 标签: 风湿免疫病 预防 治理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使用风湿止痛中成药尪痹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各44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另外试验组患者加用中成药尪痹片治疗,对比不同治疗方法所获得的疗效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晨僵时间要比常规组短,且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发生率均要比常规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风湿止痛中成药尪痹片对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更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标签: 风湿止痛 中成药 尪痹片 风湿免疫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细胞程序性死亡(PD)-1和PD-2等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诱发了诸多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免疫不良反应(irAEs),其中风湿免疫疾病相关症状(Rh-irAEs)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Rh-irAEs的研究现状、特点和管理以及其未来的研究探索方向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Rh-irAEs的识别和管理。

  • 标签: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自身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 风湿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旨在了解我国风湿医生对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策略的认识情况。于2016年9月26—29日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上海会议上发放纸质调查问卷,调查参会医师治疗RA时一线和二线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选择、生物制剂的选择、甲氨蝶呤与糖皮质激素应用及疾病活动度评估与监测频率。结果显示,治疗RA时,85.1%的医生首选甲氨蝶呤;存在甲氨蝶呤禁忌证时,71.0%的医生选择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当甲氨蝶呤治疗失败时,62.0%的医生选择换为或加用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若选择应用生物制剂,65.2%的医生选择依那西普。97.3%的医生以甲氨蝶呤7.5~15 mg/周剂量起始;73.8%的医生使用最大甲氨蝶呤剂量为10~15 mg/周。初始治疗时,49.3%的医生选择口服糖皮质激素。42.6%的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从不或不太经常评估RA疾病活动。患者病情达到缓解后,74.2%的医生会选择每1~3个月随访。提示,被调查医生治疗RA时,在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与国内外RA管理指南推荐一致,但甲氨蝶呤的最大给药剂量、初始治疗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疾病活动度的评估及疾病缓解后的监测频率与国内外RA管理指南不一致。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甲氨蝶呤 治疗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 PBL教学法在风湿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 56名参加风湿临床实习的五年制本科学生随机分成 LBL(lec-ture-based learning)组和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组。 LBL组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 PBL组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的教学法。通过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来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学生的基础知识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P>0.05); PBL组病例分析题成绩好于 LBL组( P=0.001);在培养临床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 PBL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P<0.01)。结论: PBL教学法有助于开拓学生临床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及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PBL 临床实践 风湿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