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缝合方法,观察组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对两组产妇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与疼痛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可有效降解,观察组产妇的愈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出现轻微切口疼痛,对照组产妇出现中度拆线疼痛及重度拆线疼痛情况,因此观察组产妇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良好,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可在产妇体内降解,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层分析探索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情况以及在妇产科临床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所有对象选自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妇产科接诊的120例产妇,将产妇入院顺序作为依据进行试验组和基础组的拆分,各有60例产妇组成。基础组产妇采用普通缝合线对切口进行缝合,可吸收缝合线切口缝合应用于所有试验组产妇,详细分析比对产妇手术时长以及切口愈合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现象。结果通过对俩组产妇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得出试验组产妇手术延续时长以及切口愈合情况和不良反应等较基础组产妇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以上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吸收缝合线应用于妇产科产妇切口缝合有较好疗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增强型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颧骨颧弓骨折内固定修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新津县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从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26例颧骨颧弓骨折用芬兰瓦优可吸收颌面内固定置入物行骨折复位。通过对术后张口度情况,面容恢复情况,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术后反应等三项标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病例96.7%骨折术后复位良好,无面容塌陷,张口度达正常。98.9%术后一期愈合。结论可吸收内固定置入物在颧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好。

  • 标签: 可吸收置入物(芬兰百优) 颧骨颧弓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聚乳酸共聚物(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修复猪退变纤维环的效果。方法选择贵州小型猪4头,每头猪选择腰2、3,腰3、4,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共16个椎间盘,平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8个椎间盘。实验组将BMSCs复合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植入猪纤维环退变破裂模型处,缝合后纵韧带避免植入体滑脱,对照组直接修复后纵韧带,在术后24周与48周记录修复效果。结果所有猪建模后都成活,两组术后24周的MRI椎间盘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周的MRI椎间盘高度都高于术后24周(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周两组都不能分辨髓核组织,纤维向内塌陷,纤维环板层出现显著断裂;术后48周实验组椎间盘髓核组织为透明胶冻状,椎间隙清晰,纤维环及髓核的界限清楚。结论自体BMSCs复合PLGA多孔可吸收支架修复猪退变纤维环能促进提高椎间盘高度,安全性高,可改善椎间盘病理学状况。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聚乳酸共聚物 多孔可吸收支架 退变纤维环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胸腔镜下可吸收肋骨钉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随机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本院接诊的 98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予以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与胸部可活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发生率 6.1%明显低于对照组 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胸腔镜下可吸收肋骨钉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可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念,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腔镜 ;可吸收肋骨钉固定术 ;肋骨骨折    多发肋骨骨折属胸部较普遍创伤形式之一,由于胸壁的不稳定性而导致发生严重的呼吸、循环功能等障碍,继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以及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 [1]。不仅需要应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加紧治疗,更要采取有效护理方法加强护理,本文就以 98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胸腔镜下可吸收肋骨钉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的护理效果予以研究,现将研究结果表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本院接诊的 98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 49例,其中男 30例,女 19例,患者年龄 22~ 68岁,平均年龄 51.2±2.5岁 ;肋骨骨折数 3~ 10根,平均 6.7±0.4根 ;观察组患者 49例,其中男 27例,女 22例,患者年龄 25~ 70岁,平均年龄 54.5±3.1岁 ;肋骨骨折数 4~ 13根,平均 7.2±0.8根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对观察组患者予以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1.2.1术前护理:     1.2.1.1心理护理:    由于突发外伤,患者会产生一定的焦虑,且剧烈的疼痛会为患者带来恐惧感,针对于此,护理人员需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患者讲解其骨折的相关知识,手术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焦躁不安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1.2.1.2疼痛护理:    及时予以患者安慰,并采取一定的镇痛措施 ;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特点,对其采用不同的疼痛评估工具,且随时记录用药效果 ;予以患者胸部的肋骨固定带外固定,需注意其松紧程度,移动患者时动作需轻柔,帮助患者减少由于咳嗽等外力原因造成的疼痛。     1.2.2术后护理:     1.2.2.1呼吸道护理:    拔出气管后,予以患者妙招吸氧,术后第二天予以雾化吸入,每天 2~ 3次 ;鼓励患者多饮水,辅助咳痰,如若无力咳痰,可通过压迫其气管刺激咳嗽。     1.2.2.2胸腔引流管护理:    确认患者胸管位置,近胸端采取高举平台法固定在患者胸部,避免发生意外拔管的问题 ;术后 12小时内密切关注患者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如若发生心率加速、血压下降等变化,及时告知医生 ;引导患者加强对引流管的自我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及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间妇产科接诊的100例治疗病患,将其随机分为2组。50例采用常规缝合线进行缝合操作,设为对照组。50例采取可吸收缝合线进行缝合操作,设为观察组。结果对比两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6.3±1.2)d、(5.4±1.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示观察组更低,为4.0%(P<0.05)。结论可吸收缝合线在妇产科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切口愈合速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促进患者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可吸收缝合线 体外降解 妇产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将可吸收缝合线体外降解应用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缝合线进行伤口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切口感染率、切口裂开率、切口硬结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95.0%、切口感染率5.0%、切口裂开率0%、切口硬结率0%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愈合率62.5%、切口感染率12.5%、切口裂开率7.5%、切口硬结率5.0%(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吸收缝合线应用于妇产科临床中的效果理想,不仅能够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愈合速度,而且价格经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可吸收缝合线 降解 妇产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34例可吸收钉固定治疗单纯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分析,评价手术可吸收钉固定治疗的可靠性。方法34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全部采用膝前内侧切口,到达撕脱骨折块,进行复位后可吸收钉固定,术后随访4年34例。结果按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1,优27例,良6例,中1例。结论应用可吸收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简单,疗效确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 骨折固定 可吸收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肋骨接骨板联合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59例分成两组,针对参照组29例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治疗干预,针对治疗组30例患者实施肋骨接骨板联合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出院时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肋骨接骨板联合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较为显著,手术创伤较小、操作便利,患者术中术后较少出现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肋骨接骨板 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 肋骨骨折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可吸收止血膜在预防下颌阻生智齿拔牙术后并发症方面疗效.方法选取在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要求拔出下颌阻生智齿的患者27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90例,A组是在拔牙窝内放置大清生物纸,B组内放置明胶海绵,C组不做特殊处置常规轻咬纱布观察,分别观察拔牙术后1周内三组患者出现拔牙术后出血、感染及干槽症等并发症发生例数,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拔牙术后出血发生率A组4.44%明显低于B组13.3%和C组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A组6.66%明显低于B组12.2%和C组2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种方法术后治愈率分别为91.11%、73.33%、43.33%,可见A组方法明显好于B、C两组.在预防术后干槽症方面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A、B两组与C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可吸收止血膜能有效降低阻生牙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09-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对减轻妇产科患者切口疼痛及促进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4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征得产妇同意,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选择普通缝线进行切口缝合,研究组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进行切口缝合,比较两组产妇的疼痛指标和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切口疼痛、拆线疼痛方面,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出院前切口愈合率为94.37%,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可减轻产科患者的切口疼痛并促进切口愈合,临床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物性可吸收缝线 妇产科 切口疼痛 促进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行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8月-2017年12月12例上颌后牙缺失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上颌窦底剩余牙槽骨骨量为4~7mm(平均5.08mm),采用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底内提升,植入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同期植入德国Ankylos种植体12枚,术后6个月行上部结构修复,随访12个月。结果术中无1例上颌窦黏膜破裂,术后局部伤口疼痛和头痛等2例,鼻腔出血1例,有3枚种植体在骨整合期脱落,脱落5个月后均重新种植成功,12颗种植体平均上颌窦底提升高度为7.36mm(5.4~11.2mm),植骨术后6个月上颌窦底形态均会有明显的骨改建,成骨效果良好。结论与开窗式上颌窦外提升相比,上颌窦底内提升植骨手术创伤小,成骨快,可有效解决上颌后部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的牙种植问题。

  • 标签: 上颌窦底内提升 牙种植 可吸收珊瑚羟基磷灰石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可吸收界面螺钉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2月至2010年1月,运用可吸收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技术手术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患者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7~46岁,平均(28.7±11.8)岁。左侧14例,右侧17例,股骨附着点断裂19例,胫骨附着点断裂1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11)d,平均(5.8±3.2)d。术后膝关节功能位固定2周,其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7±2.4)个月。关节功能按Lysholmt标准进行评定:优19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32%。结论可吸收界面螺钉结合骨隧道技术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 标签: 内侧副韧带 创伤和损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联合弹性髓内钉应用于多段胫腓骨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多段胫腓骨骨折患者96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贺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弹性髓内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联合弹性髓内钉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种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可吸收螺钉,弹性髓内钉,多段胫腓骨骨折,临床效用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松质骨和关节内骨折的应用。方法:对45例髌骨,胫骨平台骨折和踝关节骨折采用RS-PLLA行内固定手术。结果:45例手术患者经摄片证实都获得了解剖复位,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松质骨和关节内骨折的非承重部位是可吸收螺钉的手术适应症,且可避免二次手术之苦。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松质骨 关节内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吸收止血膜在甲状腺手术治疗过程中对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在甲状腺术中是否应用大清生物纸,随机抽取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各100例,对比观察两组间术后声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声嘶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6%),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术中解剖喉返神经,局部应用大清生物纸,可降低术后喉返神经功能异常的发生率。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可吸收止血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壁整形术切口缝合中应用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V-Loc)的优势。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接诊行腹壁整形术切口缝合的70例腹壁整形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以V-Loc缝合创面)和对照组(n=35,以直线型切割吻合器),对照分析组间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盆腔引流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2)两组体温恢复时间、最高体温、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肾肿瘤剜除创面(尤其累及肾盂者),采用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其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可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大出血与并发症,显著缩短创口闭合时间。

  • 标签: 可吸收倒刺线 腹壁整形术 切口缝合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棒与微型钛板在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骨科诊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58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微型钛板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采取可吸收棒治疗,患者术后均以石膏固定4周后,采用X射线复查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肘关节HH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2年内骨折均愈合,研究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13.86±2.05)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15.54±2.71)周(P〈0.05);治疗后4周,研究组患者的肘关节HHS评分为(95.32±4.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48±5.27)分(P均〈0.05);③研究组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骨延迟愈合,对照组患者中2例肘关节活动范围缺失、2例骨折位移、1例肘关节骨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和17.85%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肘关节损伤严重,采用可吸收棒治疗能取得与微型钛板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骨性愈合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同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可吸收棒 微型钛板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