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沙酮门诊新病人HIV、HCV、梅毒检测结果。方法:将红花岗区2012年-2018年共339例美沙酮新建卡病人视为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为患者实施HIV、HCV、梅毒抗体检测,HIV抗体初筛阳性者送往艾滋病确证实验室验证。结果:在339例美沙酮门诊新病人中,<31岁的患者41例,所占比例是12.09%;31-50岁的患者为272例,所占比例是80.24%;>50岁的患者为26例,所占比例是7.67%。初次筛查男、女HIV抗体阳性率分别是0.45%与2.59%;HCV抗体阳性率分别是48.43%与56.9%;梅毒阳性检出率男女占比分别是5.83%、34.48%。相较而言,女性梅毒抗体筛查阳性率显著较高,与男性梅毒筛查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门诊新病人HIV.HCV.梅毒检测的阳性率较高,需要加强门诊筛查与研究的重视程度,避免患者症状的发展。

  • 标签: 美沙酮 门诊病人 HIV HCV 梅毒检测
  • 简介:为加强对献血员的管理,有效阻止乙肝及丙肝血源性传播,保证血源质量,本站对参加献血18至60岁之间献血员均进行HBsAg、抗HCV、肝功能及其它项目检测,现将1994年至1996年2213名HBsAg及抗HCV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与试剂1.1献血员...

  • 标签: 献血 HBSAG 抗HCV 体格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重温体格检查慢性肝病体征对评估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者(简称HBV慢性感染者)肝病理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362例肝活检的HBV慢性感染慢性肝病体征阳性、阴性以及阳性者单项、多项存在情况,比较各组的肝组织炎症分级(G)及纤维化分期(S),计算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曲线下面积。结果体征阳性组和阴性组各181例,两组在各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分布的差异均为P<0.01;多项体征阳性147例,单项体征阳性34例,多项体征阳性组与单项体征阳性组在各G及S分布P>0.05;体征阳性组≥G2者为98.34%(178/181),≥S2者为96.13%(174/181),G4者48.62%(88/181),S4者54.14%(98/181),体征阴性组≤G2和≤S2者为78.45%(142/181);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8和0.919。结论慢性肝病体征阳性与阴性判断判断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敏感度较高。

  • 标签: 乙肝病毒 慢性肝病征 肝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抗炎、护肾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清开灵冻干粉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CRF合并肺部感染。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清开灵冻干粉雾化吸入辅助治疗CRF合并的肺部感染,可明显缩短咳喘、紫绀、呼吸困难及肺部体征的缓解时间,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疗法。

  • 标签: 雾化吸入 慢性肾衰竭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92例慢性咳嗽的儿童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检测。结果:92例慢性咳嗽的儿童者肺炎支原体IgM阳性42例(45.65%),高于对照组。其中3~6岁阳性率最高。结论: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对慢性咳嗽小儿寻找病因时,应常规进行MP-IgM的检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慢性咳嗽 肺炎支原体感染 儿童
  • 简介:摘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CAEBV)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EB病毒DNA升高,组织或外周血中可见EB病毒感染证据。CAEBV病情进展可伴发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瘤、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疾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检查有望协助早期诊断,DNA测序可协助评估预后。目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治愈CAEBV的唯一方案,单克隆抗体、输注EB病毒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免疫抑制剂的研究也为治疗提供新的选择。现就CAEBV的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抗体,单克隆 DNA测序
  • 简介:摘要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结构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慢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在此类疾病进展恶化的机制中,慢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能既是结果又是原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与不良预后有密切关系。加强下呼吸道慢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对于提高支气管扩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下呼吸道慢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管理策略与急性感染治疗思路的区别,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还要重视其他综合防治措施,以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的作用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800例幽门螺旋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临床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改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提升慢性胃炎临床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胃炎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究并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及其染影响因素,旨在采取针对性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 201 9年 1 月至 20 20年 4月 在我院 收治 120例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找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感染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 73 . 26% ,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发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在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医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减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下呼吸感染发生,尤其是高危人群,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心力衰竭 呼吸道感染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并上消化道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内科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上消化道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90例,依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西医组和中西医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幽门螺杆菌清除时间。结果中西医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西医组的82.5%;中西医组平均幽门螺杆菌清除时间和胃镜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7.8±1.5)w、(3.1±1.5)w,显著短于西医组的(11.2±1.8)w、(4.9±1.2)w。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清除时间和胃镜检查恢复正常时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合并上消化道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更佳,治疗进展更快。

  • 标签: 慢性胃炎 上消化道感染 幽门螺杆菌 中西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发生院内感染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到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院内感染发生部位,并统计感染发生率和感染病菌种类。结果:14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发生院内感染71例(50.71%),复合感染率为26.67%;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多(27例,19.26%);感染病菌种类主要为C-菌(21例)。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临床应根据患者感染部位、感染病菌种类等情况,针对性制定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保障患者疗效和生命安全。

  • 标签: 慢性肾功能衰竭 血液透析 院内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临床特点、易感因素、诊断防治、治疗和转归。方法:将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3例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COPD无真菌感染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抗生素联用品种多、使用时间长,糖皮质激素使用患者多且使用时间长,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愈好转率66.7%(22/33),病死率21.2%(7/33),对照组分别为84.4%(28/33)及6.1%(2/33),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感染的类型主要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占45.5%(15/3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及热带念珠菌,分别占18.2%(6/33)及12.1%(4/33)。结论: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率高,抗生素、激素的长期大量应用是常见易感因素,对疑有真菌感染患者应及时、反复做痰涂片或真菌培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真菌感染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全面护理干预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9例感染性休克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休克纠正情况及肾功能转归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有积极意义,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缩短了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伴慢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中西医联合治疗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 本次实验对象为本院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实验时间集中在 2018 年 9 月 -2020 年 8 月,共计 76 例患者参与其中。对所选患者进行编号,奇数编号为对照组,偶数编号为实验组。利用西医手段治疗对照组患者,利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手段治疗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出现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 结果 : 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差异突出,分别为 92.11% 及 76.32% ,( p < 0.05) ;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有着较大幅度的下降,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之间差异凸显,分别为 7.89% 及 26.32% ,( p < 0.05 )。 结论: 在 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远远优于西医治疗,其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出现概率方面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西医治疗 中西医联合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肝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 200例慢性肝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0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针对感染病因实施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实施后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医院感染率、护理满意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明确慢性肝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原因,并针对性开展护理服务,可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 标签: 慢性肝病 医院感染 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慢性感染伤口的护理模式进行探讨,希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60例慢性感染伤口患者,根据其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和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每组30例,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和愈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伤口愈合时间和伤口疼痛程度方面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此外,在实验期间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和家庭幸福额度也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心理护理、伤口疼痛护理、伤口感染护理、饮食行为护理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伤口疼痛感,在减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幸福额度,故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运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慢性感染伤口 愈合 影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33-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儿童感染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1例确诊为感染慢性咳嗽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西医组45例用西药治疗,中医组46例内服中药及穴位贴敷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中医组治愈35例,显效8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西医组治愈12例,显效9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5.6%,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结论中医治疗儿童感染慢性咳嗽起效快,能缩短治疗时间,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

  • 标签: 感染后 慢性咳嗽 中医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工业行业迅速发展,工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环境的破坏,环境一旦遭受破坏,人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像慢性阻塞性肺病就是因为工业造成的污染而导致的一种人类疾病,并且患病人群数量呈现逐年增长。就当前我国的对肺病的治疗状况来看,一般采取抗炎医治和激素医治的方法。然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长时间的抗生素注射和激素医治,会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感染。再者大部分的慢性肺病患者都是年纪较大,自身抵抗力的不足使得合并感染趁机而入。同摘要所述,本文抽取了60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案例采取不同医治方法,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找出医治慢性阻塞性肺病和防止合并感染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实验分析 肺病感染 伊曲康唑 抗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