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显微手术治疗青壮年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18-35岁青壮年行腹腔手术及显微手术患者,对比术前术后精液质量改善、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精液质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组出现围手术期并发症10例(15.87%),术后随访出现阴囊水肿4例(6.35%),鞘膜积液1例(1.59%),显微组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与腹腔手术相比,显微手术可达到相同的治疗效果,且住院天数及花费基本一致,但有更少的手术并发症,故显微手术较腹腔手术更有优势。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腹腔镜 显微镜 显微外科 男性不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内下、显微下鼓膜修复术治疗鼓膜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鼓膜穿孔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采取显微下鼓膜修复术,观察组采取耳内下鼓膜修复术,分析并对比两组的鼓膜穿孔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听力改善情况。结果:(P

  • 标签: 鼓膜穿孔 耳内镜 显微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大显微辅助下瓷贴面牙体预备效果。方法:抽选口腔科接受口腔科年轻医师10名参与研究,分别应用2.5倍头戴式放大与8倍医用显微并以A组与B组进行命名,评估主观疼痛感、操作时间、预备体质量、预备准确度。结果:A组的主观疼痛感(8.15±0.92)高于B组主观疼痛感(5.41±0.95)分,A组的操作时间(393.15±15.15)s短于B组操作时间(442.65±14.58)s,A组的预备体质量(12.85±0.99)分高于B组预备体质量(11.25±0.95)分,两组间比较有明显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口腔科年轻医师而言,开展瓷贴面牙体预备时应用放大辅助的预备体效率与质量越理想,而显微辅助的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接受一段时间学习锻炼方可适应。

  • 标签: 放大镜 显微镜 瓷贴面牙体预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开颅显微手术与神经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神经内治疗,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前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mR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首次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45.408、4.824、3.419、5.713、5.140、9.387,P

  • 标签: 开颅显微镜手术 神经内镜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会厌囊肿应用显微下低温等离子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至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80 例会厌囊肿患者,随机自愿原则下分组,对照组应用支持喉镜下喉部手术器械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显微下低温等离子治疗,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白膜脱落时间、视觉疼痛评分等相关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比对照组更优, P<0.05 。 结论: 会厌囊肿应用显微下低温等离子治疗,疗效确切,可推广。

  • 标签: 显微镜 低温等离子治疗 会厌囊肿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牙科手术显微在疑难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因不良根管治疗术后接受再治疗9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查需接受根管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根管治疗,观察组于根管手术显微下实施根管治疗,记录两组根管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达82.22%,明显高于对照组(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科手术显微配合相关器械可以使更多的牙齿得到完善的根管治疗,在显微下能辨别复杂多样的根管通路,用超声器械清理峡部并制备,所以根管充填会有更好的效果,从而保存患牙。

  • 标签: 牙科手术显微镜 疑难根管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氟斑牙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氟斑牙黏结修复中也没有确切的釉质酸蚀标准。原子力显微的出现代表了生物材料高分辨率成像的巨大进步,其优势在于能够为观察样品提供纳米级水平的三维图像和定量数据。近年来,原子力显微在釉质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釉质超微结构的定量分析能否成为研究氟斑牙发病机制和寻找最佳修复方法的新途径,值得进一步探索。因此,文中就原子力显微在氟斑牙釉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氟中毒,牙 釉质 原子力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显微下多血管炎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近年来诊断和治疗进展。方法:对 1例显微下多血管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临床表现为肺出血和血尿、蛋白尿, p-ANCA( MPO)阳性,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 GBM抗体)阴性,肺活检示:肺泡腔弥漫性出血及大量含铁血黄素细胞沉积,符合显微下血管炎肺改变。予甲泼尼龙大剂量冲击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结论: ANCA 相关性血管炎 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和漏诊。 ANCA是其标志性血清指标,但其确诊需要依赖组织活检。其预后与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密切相关。本文结合一例 显微下多血管炎患儿病例,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程度,提高检出率并早期治疗。

  • 标签: ANCA相关性血管炎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手术的效果。方法观察我院96例显微下Parks切口进行斜视矫正手术患者术后效果、并发症。结果术后欠矫5人,过矫3人,斜视矫正率为91.6%,有效率为100%;术后第一天睁眼自如,术后1周伤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年未见结膜明显疤痕,无结膜囊肿。结论显微下Parks切口斜视矫正手术更精确,手术并发症更少,术后矫正效果满意,符合患者对睑裂区无明显疤痕的美观要求。

  • 标签: 斜视 显微镜 Parks 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显微辅助下切除海绵窦内肿瘤研究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海绵窦内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方式切除海绵窦内肿瘤,实验组患者采取显微辅助手术方式切除海绵窦内肿瘤。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周期、并发症概率以及肿瘤复发率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技术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海绵窦内肿瘤的过程中,显微辅助手术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病痛,同时也将提高手术的治愈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 标签: 显微镜辅助 海绵窦 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UBM)在改良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复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30只眼)外伤性睫状体脱离行改良缝合复位术的临床资料,应用UBM术前对离断口进行定位,术后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UBM检查27例(90%)一次手术后睫状体完全复位。23例(76%)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所有患眼术后眼压均提高,27例(90%)眼压恢复至正常。结论UBM使睫状体脱离的诊断更加准确、全面,对指导手术范围、评价手术效果、提高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睫状体脱离 缝合复位术 超声生物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显微下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结果临床治愈33例按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14例,Ⅲ级8例,Ⅳ级6例,死亡3例。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时间短、组织创伤小、术中显露好、失血量少手术操作简单、快速、疗效满意,是比较好的手术方法。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及生存质量。

  • 标签: 显微镜 小骨窗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偏光显微主要是通过双光干涉的原理,让条纹的变化更加明显,并可以表现出较好的立体感,也可以伴随着偏振角度的变化,让纤维的色彩更加丰富,色彩的反差也可以明显提升。同时偏光显微法也能够让纺织品中的纤维产生出彩色条纹,这种条纹可以在晶体薄片中得到固定。在偏振角度以及纤维自身没有得到改变的前提下,干涉的图像也是基本稳定的,这也是通过使用偏光显微能够取得较好鉴定效果的重要条件。本文为了能够充分地展现偏光显微照相在纺织品检验中的应用,采用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共划分为两个小组,在A组中分别收集50份的亚麻样品和大麻样品。在B组中分别收集50份尼龙丝样品和人造丝样品。然后分别利用常规生物显微和偏光显微对其进行照相实验,从而观察大麻和人造丝的检出率。

  • 标签: 偏光显微镜照相 纺织品检验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横窦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横窦区脑膜瘤32例,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肿瘤大小和位置行肿瘤全切除29例,未完全切除的3例术后行伽玛刀治疗.结果32例病人随访1~8年,全部存活.16例临床症状完全改善,13例症状明显改善,出现面瘫、轻度小脑功能障碍、脑积水各1例.未完全切除的3例分别于术后15、33和36个月复发.结论横窦区脑膜瘤临床少见,以手术为主结合伽玛刀的综合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横窦区脑膜瘤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脑膜瘤 横窦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原子力显微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阐述了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开设原子力显微有关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结合作者本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经验,指出了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开设原子力显微有关实验的设计。最后,以分析半导体薄膜的形貌特性为例,探讨了原子力显微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原子力显微镜 大学物理实验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