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内容摘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 通过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相对独立又彼此依存的关系,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系统正常运行。本文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问题识别及解决策略,突出一体化治理的重要性。

  • 标签: 生态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沙 生命共同体 一体化治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不仅影响土壤生态平衡,还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环保、经济的修复策略,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探讨了植物修复策略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应用,包括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积累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筛选和培育适宜的植物种类来提高修复效率。研究发现,某些超积累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并通过其生物量积累和转运至地上部分,从而实现重金属的去除。

  • 标签: 土壤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超积累植物 生物有效性 修复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齿楔状缺损病人修复治疗中实施玻璃离子修复方案、光固化修复方案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2015年07月—2016年7月间进入本院口腔科的牙齿楔状缺损病人中,抽选96例分析,随机分组常规组48例实施光固化修复方案,而治疗组48例则实施玻璃离子修复方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修复措施后,常规组48例中有42例(87.50%)成功修复,治疗组48例中有47例(97.92%),(P<0.05);常规组有26例(54.17%)出现不良反应,而治疗组中有11例(22.92%),(P<0.05)。结论对于接受修复方案的牙齿楔状缺损病人,选择玻璃离子修复方案效果显著,可使患者修复效果得到提升,可推广。

  • 标签: 口腔科 牙齿楔状缺损 玻璃离子修复方案 光固化修复方案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前庭鳞状细胞癌单纯手术切除治疗的可行性,以及同侧鼻唇沟穿支皮瓣修复术后缺损的疗效。方法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耳鼻整形外科的8例鼻前庭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8~75岁。明确诊断后尽快进行病灶完全切除,同时利用同侧鼻唇沟穿支皮瓣进行即时修复。术后不行进一步辅助治疗。术后分别对肿瘤复发、患者外观、供区瘢痕、通气及感觉功能等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分期T1期2例,T2期6例,经32~45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例在随访期内无复发。所有皮瓣愈合良好,其中1例近端翻折嵌入鼻翼外脚缺损处出现直径2 mm左右坏死,经换药10 d后愈合;另1例早期皮瓣颜色暗黑,提示血液回流不畅,及时处理5 d后好转。4例(50%)发生针垫样畸形,即局部环形隆起,6个月后逐渐消退。4例(50%)前鼻孔形态有所改变,但均无通气障碍,患者未要求再次修复。术后外观评级为“很满意”及“满意”,供区瘢痕不明显。皮瓣感觉于3个月后与周边组织没有差别。结论单纯手术切除T1-2期鼻前庭鳞状细胞癌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同侧鼻唇沟穿支皮瓣一期修复术后缺损是较好的重建方法之一。

  • 标签: 鼻前庭 癌,鳞状细胞 鼻唇沟 穿支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植入联合纤维环缝合修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缺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抽取前期5例手术患者自体骨髓血,应用选择性细胞留滞技术将有核细胞富集于明胶海绵颗粒进行BMSCs富集试验。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9例,男61例,女48例,年龄(43.0±9.8)岁(范围24~59岁)。均采用可动式经皮内镜下行髓核摘除术,26例单纯行摘除髓核术(摘除组),39例摘除髓核后缝合纤维环(缝合组);44例摘除髓核后向椎间盘内植入富集自体BMSCs的明胶海绵颗粒,缝合纤维环(干细胞+缝合组)。记录围手术期情况,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椎间隙高度及椎间盘突出程度,并计算改善率和丢失率。结果BMSCs富集试验结果显示有核细胞粘附倍数为6.4±0.9,目的细胞粘附倍数为4.2±0.6,体外培养后BMSCs生长良好。109例患者手术时间35~55 min,缝合组7例缝合不成功转入摘除组,干细胞+缝合组10例缝合不成功转入单纯干细胞组。切口无红肿,均一期愈合。各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术前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VA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未发现椎体间融合、异位骨化和感染。18例随访0.5年,91例随访(25.0±5.6)个月(范围1~3年)。末次随访时干细胞+缝合组VAS改善率为81.7%±7.9%,大于摘除组的73.0%±8.9%、缝合组的74.0%±6.9%和干细胞组的75.3%±8.4%;干细胞+缝合组ODI改善率为91.9%±8.8%,大于摘除组的86.2%±8.1%和缝合组的86.4%±5.5%。术后1年时MRI显示椎间盘退变分级摘除组较术前平均增加0.7级,缝合组平均增加0.6级,干细胞+缝合组和单纯干细胞组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firrmann分级进展较摘除组和缝合组轻;各组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降低,干细胞+缝合组椎间隙高度丢失率为17.2%±4.3%,小于摘除组的29.3%±6.3%和缝合组的20.6%±5.7%,缝合组小于摘除组;椎间盘突出程度均较术前降低50%以上,摘除组1例显示突出,但无临床症状。结论自体BMSCs和纤维环缝合修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缺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近期效果良好,可能有助于减缓椎间盘退变。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骨髓 间质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骨关节炎(OA)是种以关节软骨退变为特征的疾病,其缺乏干预性药物,对于晚期OA患者往往通过关节置换术以维持生活质量。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由不同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可以传递DNA、微小RNA(microRNA,miRNA)、mRNA、蛋白质等多种信息,并以此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细胞间信号传递和功能调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被认为在OA的炎性反应及软骨代谢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抑制软骨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外基质(ECM)降解并维持软骨稳态,在动物模型也显示出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特性,通过多种方式调节外泌体的分泌和释放在OA治疗上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但仍缺少MSC-exos在OA诊断上的应用。外泌体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处在基础研究且尚未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对MSC-exos在OA软骨代谢及炎性反应中作用的分子机制和相关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OA的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骨关节炎 软骨代谢 炎性反应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在脊髓脊膜膨出中的治疗潜能。方法贴壁法提取和培养SD雄鼠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标志物表达,并鉴定其向成脂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8只孕鼠在孕10 d接受全反式维甲酸灌胃处理,孕15 d时向每个羊膜腔内交替注射ADSCs细胞悬液或PBS。孕21 d将有脊髓脊膜膨出(meningomyelocele,MMC)缺损的胎鼠根据羊膜腔内注射液体分为实验组(注射ADSCs,36只)和对照组((注射PBS,24只),记录并比较胎鼠顶臀长和体重数据及骶尾部皮肤缺损面积。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组胎鼠脊髓组织中NeuN、PCNA、Cleaved caspase 3、IL-1β、GFAP和Iba-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膀胱组织中αSMA、SMMHC、Cx43和β3-微管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DSCs镜下呈纺锤形,贴壁生长,表面阳性表达CD29、CD44、CD73和CD90,阴性表达CD11b/c、CD34和CD45,符合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特点;可成功诱导为成脂和成骨细胞。羊膜腔内注射ADSCs后,MMC胎鼠骶尾部皮肤缺损面积显著减小,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胎鼠脊髓组织中GFAP、Iba-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膀胱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两组胎鼠脊髓和膀胱组织中其余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结论羊膜腔内注射ADSCs治疗可为干细胞胎内治疗MMC及继发的膀胱功能障碍提供有益探索。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源性膀胱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缝隙连接蛋白4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CG200745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幼鼠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Sprauge-Dawley(SD)幼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组、CG低剂量组和CG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幼鼠腹腔注射STZ50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CG低、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CG200745 1.25 mg/(kg·d)和5.0 mg/(kg·d),空白对照组和糖尿病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给药3周后,测定幼鼠体重、胰腺重量、血糖和血浆胰岛素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胰腺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岛素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染色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率;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胰腺组织的组蛋白3(H3)、组蛋白乙酰化H3(Ac-H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或Ak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幼鼠胰腺组织中胰岛β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且分布不均匀,排列紊乱,体重、胰腺重量和血浆胰岛素水平降低(P均<0.05),胰腺胰岛素、PCNA和Ac-H3/H3表达降低(P均<0.05),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凋亡率升高(P均<0.05),胰腺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Akt蛋白比值降低;与糖尿病组相比,CG低、高剂量组幼鼠胰岛β细胞数量增多,且分布和排列趋于规整,体重、胰腺重量和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胰腺胰岛素、PCNA和Ac-H3/H3表达升高(P均<0.05),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凋亡率降低(P均<0.05),胰腺p-PI3K/PI3K和p-Akt/Akt蛋白比值升高。结论HDAC抑制剂CG200745对糖尿病幼鼠胰岛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DNA修复基因在接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不同病理类型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21例NSCLC铂类药物化疗患者石蜡包埋病灶组织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基因1(PARP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错配修复同源型2基因(MSH2),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表达状态。分析NSCLC患者DNA修复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生存分析判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中NSCLC化疗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及是否为独立的预后指标。结果ERCC1、PARP1、BRCA1、MSH2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均未显示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指数、临床TNM分期的相关性(P均>0.05)。在NSCLC腺癌组中ERCC1、PARP1、BRCA1、MSH2均不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鳞癌组中ERCC1、PARP1是预后判断独立因素(P=0.019,0.031)。结论ERCC1、PARP1是基于铂类药物化疗的非小细胞肺鳞癌患者独立的预后指标。

  • 标签: DNA修复基因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 鳞癌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翼状胬肉患者,共162例202眼,在翼状胬肉切除的基础上,分别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A组)82例101眼,生物羊膜移植(B组)80例101眼。比较两组的手术前后视力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屈光度均显著改善(P〈0.05),而术后两组视力、屈光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为4.0%,显著低于B组11.9%(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促进创面上皮修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术后复发率。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生物羊膜移植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创面上皮修复及复发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6月-2018年6月这一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0例患者为对象展开此次研究;以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全部患者分成人数均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在接受翼状胬肉切术的同时,对照组联合生物羊膜移植,参考组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状况、复发状况以及床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与屈光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各时点两组患者的视力与屈光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并发症率以及复发率均显著优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有利于患者创片上皮修复,并能够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翼状胬肉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HIB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其发病率高,可造成瘫痪、智力低下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目前尚无理想治疗方法。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缺氧缺血 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网状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刃厚断层皮片复合移植修复小儿功能部位瘢痕挛缩创面愈合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收治32例小儿烧伤后功能部位瘢痕挛缩患者,挛缩瘢痕彻底松解后创面缺损面积大小为5.5 cm×4.5 cm~20.0 cm×10.0 cm。运用脱细胞异体网状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刃厚断层皮片复合移植封闭创面。术后1个月内每周随访1次,以后每1月随访1次;随访方式均采用门诊复查。术后观察受区真皮支架及刃厚断层皮片成活情况、皮肤弹性及延展情况、外观情况、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情况;观察供区愈合情况、瘢痕存留情况。结果30例创面经复合移植后,皮片生长、愈合均良好,2例创面移植皮片可见点状表皮坏死,经换药愈合。随访3~12个月,受区皮肤弹性良好,无明显瘢痕挛缩,外观及关节功能满意。供区创面均愈合,无瘢痕存留,部分有色差存留。结论脱细胞异体网状真皮支架联合自体刃厚断层皮片复合移植修复小儿功能部位瘢痕挛缩创面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 瘢痕 关节 皮肤,人工 皮肤移植 人工真皮支架 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acid,PLGA)联合骨膜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的研究。方法2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所有动物构建双侧尺骨中段15mm的长度节段性骨缺损,随后PLGA组、PLGA/骨膜组、MSCs/PLGA组和MSCs/PLGA/骨膜组分别植入PLGA、PLGA/骨膜、MSCs/PLGA、MSCs/PLGA/骨膜生物材料。正常环境下饲养,在术后6w和12w时,对缺损区域进行大体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时间点MSCs/PLGA/骨膜组缺损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MSCs/PLGA/骨膜植入组有最高的X线评分及缺损区最多骨缺损被修复(P〈0.05)。PLGA/骨膜、MSCs/PLGA组在X线评分和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PLGA组(P〈0.05)。结论MSCs/PLGA联合骨膜可以较好地修复大段兔尺骨骨缺损。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膜 骨缺损 骨再生 动物实验
  • 简介:研究脉冲电磁场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关节软骨修复的作用机制。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双侧股骨髁关节面制成直径为0.6cm、深0.3cm的软骨缺损,分别以bFGF、磁场、磁场结合bFGF治疗,另外一组为空白组未给予治疗。分别于术后4、8、12和16周取材,行大体形态观察、组织学检查和透射电镜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磁场结合bFGF组在4周时基底层的软骨样组织增生,而磁场组、bFGF组少量软骨样组织增生。8、12周结合组透明样软骨层明显增厚,免疫组化Ⅱ型胶原多。而磁场组、bFGF组软骨层增厚,细胞数量相对少,无Ⅱ型胶原。空白组偶见软骨样组织或纤维组织。16周结合组软骨层与正常软骨相似,软骨细胞成熟,bFGF、磁场组纤维软骨细胞团状增生。改良的软骨缺损修复Wakitan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合组最大。说明低能量脉冲电磁场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软骨缺损,治疗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脉冲电磁场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软骨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lando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材料与自体刃厚皮片移植对创面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选取在我院于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接受治疗的66例深度烧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3)以及对照组(n=33)。给予对照组传统皮片移植治疗,给予观察组lando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材料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效果。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lando双层人工真皮修复材料 自体刃厚皮片移植 创面 细胞因子 影响
  • 简介:这些均提示TGFβ1在肝损伤引起的细胞凋亡中起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可达到保护肝细胞损伤的目的,体内及体外试验均发现它们可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1)

  • 标签: 凋亡肝细胞 损伤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修复材料应用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抗摩擦性能差异。方法:抽选本院接诊口腔修复患者共81例为研究对象,设置对比性研究,病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患者口腔修复材料差异分组,对照组41例(陶瓷材料)、观察组40例(树脂材料)。比较两组口腔修复有效率、口腔功能改善效果及修复体不良预后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修复治疗后3月有效率为100.00(40/40)、、6月有效率为97.50(39/40),治疗6月时观察组口腔语言功能评分为(16.52±2.05)分、咀嚼功能评分为(16.47±1.95)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树脂 陶瓷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 抗摩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