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2l例重型颅脑损伤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者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表现、诊治分析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15-68岁,平均43岁。交通事故伤13例,坠落伤6例,打击伤2例。GCS3-5分13例,6-8分8例,其中脑挫裂伤、

  • 标签: 脑损伤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昏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5年9月-2016年9月,共纳入病例数为88例。88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均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调查,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按照11比例,将8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尼莫地平)与对照组(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7%(43/44)、86.4%(38/44),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B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两组BI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出血缺血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缺血性脑损伤 尼莫地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到我院神经外科诊治的颅脑损伤伴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组,将他们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提供常规护理干预模式和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伴随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护理通过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强化干预具有明显优势,帮助调节患者身体功能,切实提升临床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吞咽功能 吞咽困难 综合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和系统康复训练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两组,常规护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复训练护理组(观察组)用系统康复训练方法,比较两组入院1个月后疾病恢复的情况。结果:实行康复训练护理护理的满意度、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疾病康复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实行的康复训练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有良好的的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肢体运动    系统训练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的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急诊抢救、住院手术及康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3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有126例在急诊抢救室初步抢救成功,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机会。住院病例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共112例,其中去骨瓣减压术68例,均早期康复治疗。采用GCS结果分析及半年随访,1级14例(入院2h死亡4例,术后死亡10例),2级12例,3级30例,4级32例,5级38例。结论急诊室抢救、积极手术及早期康复治疗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的三个主要环节。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结果为重型颅脑损伤的7例,  关键词颅脑损伤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损伤 ,在进行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时

  • 标签: 临床分析 例临床 损伤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的CT诊断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以期降低颅脑损伤的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的CT诊断情况。结论CT对颅脑损伤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不典型表现要仔细分析,以降低漏诊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CT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总结抢救2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严密监测神经功能、生命体征,积极治疗和护理原发伤,早期有效地控制颅内压保持恢复脑功能,加强对损伤器官的功能保护和监测,及早消除各种诱发因素,早期营养支持。认为早期有针对性的急救护理可降低颅脑损伤的死亡率及残废率,提高生存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发病往往都过急、过重,同时患者的病情往往都十分复杂,且病情发展速度快,必须要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不然必然导致患者的死亡,或者重度受伤难以恢复。通过上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手术配合及护理分析,笔者发现,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抢救人员必须按照颅脑外伤的基本救治原则,科学的对抢救人员进行指责分工,主动的配合医生开展抢救工作,这也就要求抢救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技术,为患者的抢救赢得最宝贵的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颅脑损伤 护理 抢救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健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射洪县人民医院四川射洪629200)【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38-01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安全威胁很大。现阶段,我国的颅脑损伤患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加,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知识水平正在不断提升,维权意识也在逐渐提高,有关颅脑损伤的伤害等级鉴定问题已成为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那么如何判断颅脑损伤属于几级伤害,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1颅脑损伤的种类颅脑损伤指的是因暴力作用于人体头部导致头皮、颅骨或脑组织的损伤,这三种损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颅脑损伤可分为以下几类。1.1组织结构根据损伤的组织结构的差异,颅脑损伤可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1.2损伤特点根据损伤特点的不同,颅脑损伤可分为局部脑损伤以及弥漫性脑损伤。1.3发生的时间根据发生的时间不同,颅脑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1.4损伤程度根据损伤程度的不同,颅脑损伤轻型、中型以及重型颅脑损伤三种(也可以分为致命伤或者非致命伤两种)。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一般不会出现昏迷,即时昏迷时间也不会超过半个小时,患者可能伴有轻度的头痛以及头晕,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脊液常规检验无异常,单纯性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轻型颅脑损伤;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大约会昏迷半天左右,随即恢复清醒,可能检查出程度较轻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等体征会出现程度较轻的变化,轻度脑挫裂伤是一种常见的中型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受伤后会持续昏迷超过十二个小时,意识模糊,清醒后可能会再度陷入昏迷,能够检查出极为明显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等体征会出现极为明显的变化。2如何判断颅脑损伤属于几级伤害每个患者的颅脑损伤程度各不相同,并且可能带有一定程度的其它外伤,因此判断伤害等级时不可一概而论,以下是颅脑损伤的司法鉴定级别标准。2.1一级伤残一级伤残患者无法自理日常生活,必须依靠他人的帮助,并需要通过医疗设备维持生命,患者无意识,无法行动,需要卧床休养,劳动能力完全丧失。2.2二级伤残二级伤残患者需要他人帮助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无法自由活动,需要卧床或者静坐,无劳动能力,很难进行社会交往活动。2.3三级伤残三级伤残患者需要他人监护,无法独立生活,不能自由活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本组19例颅内血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性休克。颅内压监护:对30例患儿行手术植入传感器,用颅内压监护仪监测,15~30min观察记录1次,每次观察3min。为了预防或治疗脑水肿及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每天按100ml/kg计算。

  • 标签: 撞击伤 损伤 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8例患者中出院时良好44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7例。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重型 颅脑损伤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方法:对12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从防治颅高压,及时手术治疗;避免继发性脑损害,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进行救治。结果:按GCS评分,良好41例,中残29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9例。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早期处理,避免继发性脑损害的,同时对病情的动态观察,并发症的防治,及时发现危及生命的各种因素。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及时手术 继发性脑损害并发症
  • 简介:摘要颅脑损伤患者长期昏迷多因颅脑损伤严重,或继发损伤未能及时处置所致昏迷。昏迷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卧床导致的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对患者整个病程影响极大,不利于患者康复。昏迷期间加强护理、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保持机体不再受到缺血、多系统感染、营养障碍等侵袭,则患者可能取得较好的预后。作者在神经外科从事护理工作期间对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患者的护理有如下体会。

  • 标签: 颅脑损伤 昏迷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脑损伤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效果体会。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月到12月收治的42例小儿脑损伤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治疗周期为3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神经行为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日及第15日,观察组患者神经行为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周期结束,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小儿脑损伤有利于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增加神经功能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神经生长因子 小儿脑损伤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