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唑来对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01-2019.01,1年以内在我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症状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观察组(30例,继发性骨质疏松)。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使用唑来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骨代谢标志物PINP、β-CTX、N-MID水平均有明显下降的变化,p<0.05,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唑来对治疗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良好,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也有一定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女性骨质疏松症 唑来膦酸 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胰岛素 + 唑来治疗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研究,致力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方法: 选择我院 2017 年 07 月 ~ 2019 年 07 月收治的 100 例 老年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 作为实验对象 , 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 各组临床 治疗 效果。对照 组( 50 例):应用 伏格列波糖 + 唑来治疗 ;实验组( 50 例):应用 胰岛素 + 唑来治疗。 对比 两组 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 视网膜病变 发生率 。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 评分 呈现为 p>0.05 的无差异性 ;治疗后,实验组 VAS 评分为( 1.21±0.33 )分,低于对照组, 临床比较差异性显著 ( P<0.05 ) ;实验组发生视网膜病变几率为 4% ( 2/50 ),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 P<0.05 )。 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联合应用胰岛素与 唑来 ,不仅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缓解,同样也使其视网膜发生病变的可能性降低,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 。

  • 标签: 胰岛素 唑来膦酸 糖尿病 骨质疏松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患有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治疗。结果通过治疗后患者身体的情况指标,疼痛缓解程度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论华蟾素胶囊联合唑来对于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优于单纯使用唑来的效果。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华蟾素胶囊 唑来磷酸 恶性肿瘤 骨转移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唑来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观察组13例,采用唑来联合化疗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组11例,只采用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的化疗方案相同。结果观察组疼痛总缓解率91.0%,对照组有效率63.6%,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似,无差别。结论用唑来联合化疗治疗方法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骨转移,其疗效较好,值得临床上的推广。

  • 标签: 唑来膦酸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医治乳腺癌骨转移疾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6~2020.8收治的60例晚期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甲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唑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观察。方法 观察对象为我院收治46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7月,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3例。常规组患者接受放疗治疗的方式;观察组患者接受放疗联合唑来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5.65%、发生率为8.70%,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3.91%、发生率为34.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时,应用放疗联合唑来的方式,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维护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拥有在临床中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治疗效果 唑来膦酸 乳腺癌骨转移 放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的疗效。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痛患者中选取52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18年1月到2022年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26例,对照组接受化疗治疗,试验组接受唑来联合化疗治疗,对患者的疼痛程度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骨痛缓解总有效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疼痛程度明显较低,骨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相比较于对照组,P0.05)。结论:唑来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痛具有良好的效果与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唑来膦酸 化疗 多发性骨髓瘤骨痛
  • 简介:目的通过建造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使用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进行干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能否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比较两种药物的作用强弱。方法健康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90只,体重(3.8±0.3)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A组)、阿仑膦酸钠组(B组)、唑来组(c组),每组各30只。各组动物均经耳缘静脉注射10μg/kg大肠杆菌内毒素1次,24h后于臀肌注射20mg/kg甲基强的松龙,共3次,每次间隔24h;B组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150μg/(kg·d),共45次,颈部皮下注射;C组同时给予唑来100μg/kg,1次/4W,共2次,耳缘静脉注射。6W后取双侧兔股骨头骨组织,沿正中矢状面剖为两半,一半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计算空骨陷窝率,鉴定股骨头坏死情况。另一半股骨头骨组织再剖为两半,一半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OPGmRNA和RANKLmRNA的表达水平,并计算OPG/RANKLmRNA比值;一半提取骨蛋白,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出OPG和RANKL蛋白表达量,并计算OPG/RANKL比值。结果A、B、c3组动物死亡率分别为16.67%(5/30)、13.33%(4/30)、10%(3/30);空骨陷窝率(%)分别为26.33±1.17、20.85±1.47、18.55±2.43;股骨头坏死率分别为76.0%(19/25)、30.77%(8/26)、7.41%(2/27);RTQ—PCR检测股骨头骨组织OPGmRNA分别为0.85±0.086、1.22±0.085、1.62±0.097,RANKLmRNA分别为3.23±0.78、2.84±0.95、1.43±0.93;WesternBlot检测股骨头骨组织OPG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8±0.09、0.54±0.09、0.74±0.08;RANKL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51±0.10、1.23±0.08、0.63±0.08。B、C两组股骨头坏死率低于A组,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

  • 标签: 激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OPG RANKL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沙利度胺联合局部放疗及唑来治疗原发性肝癌骨转移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骨转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的原发性肝癌骨转移患者给予常规局部放疗及唑来治疗,观察组的原发性肝癌骨转移患者在对照组的常规局部放疗及唑来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治疗。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肝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2.47±0.37分)和生活质量(90.67±1.04分)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局部放疗及唑来治疗原发性肝癌骨转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沙利度胺 唑来膦酸 原发性肝癌骨转移 局部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唑来联合髋关节置换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术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15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唑来联合髋关节置换治疗)和对照组(髋关节置换治疗),每组76例,对比两组腰椎及髋关节骨密度、Harris评分、SF-36评分、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OC)、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吸收标志物(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假体周围骨折发生风险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前两组腰椎骨密度(t=-0.083, P=0.934)、髋关节骨密度(t=0.081, P=0.935)、Harris评分(t=-0.051, P=0.960)、SF-36评分(t=-0.027, P=0.978)、OC(t=0.043, P=0.996)、PINP(t=-0.411, P=0.682)、BALP(t=-0.224, P=0.823)、β-CTX(t=-1.3, P=0.196)、TRACP-5b(t=0.048, P=0.9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6及12个月两组腰椎骨密度、髋关节骨密度、Harris评分、SF-36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腰椎骨密度(t=2.113, P=0.036;t=2.049, P=0.042; t=3.824, P=0.000)、髋关节骨密度(t=2.204, P=0.029;t=2.068, P=0.040;t=4.762, P=0.000)、Harris评分(t=2.578, P=0.011;t=2.616, P=0.010;t=2.868, P=0.005)、SF-36评分(t=4.873, P=0.000;t=7.621, P=0.010;t=8.747, 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两组OC、PINP、BALP、β-CTX、TRACP-5b低于术前,且观察组OC(t=-3.263, P=0.001)、PINP(t=-3.263, P=0.001)、BALP(t=-3.263, P=0.001)、β-CTX(t=-3.263, P=0.001)、TRACP-5b(t=-3.263, 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假体周围骨折发生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788,P=0.028);但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6, P=0.562)。结论唑来联合髋关节置换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能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降低假体周围骨折的风险,且安全有效。

  • 标签: 唑来膦酸 髋关节置换 绝经后骨质疏松 股骨颈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唑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一过性药物反应并探讨护理措施。方法22例患者均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均给予唑来5mg/100ml静脉滴注15min以上输完。给药结束后记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给予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唑来静脉滴注后主要的一过性不良反应为发热(〉37.5℃),本科用药患者均出现发热(22例),其次症状为肌痛16例,流感样症状15例,关节痛10例,头痛5例。以上症状均为一过性,不超过48小时,并且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2例第二次用药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血细胞分析及肝肾功检查均未出现异常。结论唑来给药后会出现发热、肌痛等反应,但均为一过性,通过采用积极的用药后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用药的安全性避免药物反应带来的不良影响。

  • 标签: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症 药物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我院2010.7-2012.7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资料63例,分析比较手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患者疼痛视觉评分(VAS),并观察是否出现再发骨折。结果患者术后3天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所有患者未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结论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能迅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有效预防再发骨折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椎体成形术 唑来膦酸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帕米二钠用于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辅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住院期间初次应用帕米二钠并完成3剂治疗CPT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帕米二钠的用药方案均为第1天0.5 mg/kg,第2和3天1.0 mg/k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3 h)。监测静脉给药过程中和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集第3剂治疗结束后2~3 h患儿外周静脉血复查血钙和血磷。将患儿按年龄分为≤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比较不同年龄组患儿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患儿共81例,男性54例,女性27例;年龄0.4~15.4岁,≤1岁组10例,>1~3岁组46例,>3岁组25例。用药后,81例患儿中34例(42.0%)出现发热反应(体温≥38.0 ℃)共53例次,39例次发热程度为1级(38.0~39.0 ℃),14例次为2级(>39.0~40.0 ℃);各组第2剂用药后发热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第1、3剂用药后(均P<0.05);3个年龄组间发热反应发生率及发热程度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热患儿经药物或物理降温后体温均在1~16 h内降至38.0 ℃以下。第3剂用药后患儿血钙和血磷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2.06±0.17)mmol/L比(2.42±0.12)mmol/L,(1.01±0.23)mmol/L比(1.71±0.18)mmol/L,均P<0.001],低钙血症和低磷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6.8%(46/81)和19.8%(16/81),但均无明显症状。结论帕米二钠用于儿童CPT的辅助治疗安全性较好,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和无症状性低钙血症、低磷血症;发热经干预可很快恢复,血钙和血磷水平在停药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 标签: 假关节 先天性畸形 儿童 帕米膦酸盐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 简介:病例资料患者,刘XX,女,72岁,因双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20余年于2015年6月11日入院,既往重度骨质疏松,双下肢表浅静脉曲张。入院查体示:患者跛行步态,双膝间隙压痛明显,胸片未见明显肺部异常,肺纹理未见明显增粗或异常增高致密影。初步诊断为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于6月15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双侧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术中出血50mL,输血400mL。

  • 标签: 关节置换术 唑来膦酸 静脉输注 患者 下肢表浅静脉曲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应用洛索洛芬钠(乐松)干预首次注射唑来抗骨质疏松后发烧、肌肉酸痛、关节痛、头痛4种副反应及护理观察。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科就诊的100名骨质疏松首次注射唑来磷酸治疗患者,所选患者随机分入A、B两组。A组在注射唑来前后均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每天口服3次,一次一片,连续2天;B组为常规对照组。结果:A组与B组对比,10,12,14,16小时腋窝体温数据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肌肉酸痛、关节痛、头痛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1.9%、1.9%;B组发生率分别为21.3%、12.8%、12.8%。以上三组数据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洛索洛芬钠(乐松)相关副反应。结论:连续2天应用对洛索洛芬钠(乐松)降低了注射唑来抗骨质疏松后引起的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性,通过本科室的常规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 二磷酸盐 洛索洛芬钠(乐松) 注射后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围绕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维D钙咀嚼片联合依替二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能。方法:2021年10月-2023年4月,将12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两组,各64例,参照组依替二钠药物治疗,研究组维D钙咀嚼片联合依替二钠药物治疗,测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BAP指标、N-MID指标、β-CTX指标、IL-6指标、VEGF指标、TNF-α指标和TGF-β1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BAP指标、N-MID指标,以及β-CTX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BAP指标、N-MID指标,以及β-CTX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的IL-6指标、VEGF指标、TNF-α指标,以及TGF-β1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6指标、VEGF指标、TNF-α指标,以及TGF-β1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维D钙咀嚼片联合依替二钠药物治疗,效能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维D钙咀嚼片 依替膦酸二钠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对可靠电力供应的需求增加,FTU应急备用电源的选择变得尤为关键。本文通过比较分析锂电池和其他电池类型在FTU中的性能和适用性,找出最合适的备用电源。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较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电等优势,而其他电池类型如铅酸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各有限制。对于决策者,选择适当的电池类型意味着确保FTU正常运行。本论文将为电池选择提供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 标签: 钛酸锂电池 FTU 应急备用电源 比较分析
  • 简介: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将Keggin结构的饱和磷钨酸、硅钨复合到二氧化薄膜中,合成出POM/TiO2复合光催化剂.红外光谱表明在复合膜中,多仍保持其基本结构不变.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和反应体系等因素对苯胺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的影响.

  • 标签: 多金属氧酸盐 二氧化钛 溶胶-凝胶 苯胺 光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