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为老年重症患者营养护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93例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现状进行测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6例,实验组47例,对照组对心衰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白蛋白指标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进行全程营养干预后血清白蛋白指标比护理前上升(P<0.05),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后没有什么变化,实验组在护理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年重症心衰患者的营养,加速患者的康复,减少再次住院和病死率。

  • 标签: 老年 重症心衰患者 营养护理 干预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查阅2008-2016年国内有关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论GB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实施后,我国食品营养标签整体标示水平显著提升,说明《通则》的实施对我国食品营养标签的标示有很大促进作用,但与国外发展水平相比,我国还有一定的差距。同时,营养标签还存在着缺项、错序、表达不规范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督及管理。

  • 标签: 预包装食品 营养标签 标示情况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及营养知识在儿童保健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儿童保健科查出存在营养问题的220例儿童,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儿童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个小组,对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对家属营养知识的普及,并对儿童的营养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营养知识普及后,观察组的营养问题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7.3%),参照组(90%),组间差异显著,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及营养知识对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和改善儿童营养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知识普及 营养问题 儿童保健 改善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对小儿营养不良类型与小儿贫血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方法对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350例由于营养不良并有贫血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将患儿的营养不良类型按照标准分为三类,分别为目前营养不良(120例)、过去营养不良(114例)和持续营养不良(116例),对三组患儿的贫血程度进行分析评估,各比较分析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的比例。结果过去营养不良组的患儿贫血程度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的比例分别为73.2%、15.8%和11.0%;目前营养不良组的比例分别为12.4%、79.9%和7.7%;持续营养不良组的比例分别为53.7%、24.6%和21.7%。过去营养不良类型的患儿贫血程度比较轻微,目前营养不良的患儿贫血程度主要是中度贫血,在重度贫血的患儿中,持续营养不良类型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患儿的营养不良类型不同,贫血程度也不同,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临床治疗过程中可通过监测血红蛋白指标,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疗。

  • 标签: 小儿营养不良 贫血程度 关系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饮食生活的习惯,并对营养健康知识普及现状进行分析。方法实践队员于十堰街区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后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问卷有效填写人次数共为282,146名男性,136名女性。参与调查问卷的人25.53%居住于城市,74.47%居住于乡镇。调查结果显示每天运动频率≥2占据多数,36.17%的人每天运动一次,90.07%的儿童都会按时吃早饭,大多数儿童都没有挑食的习惯。57.45%的儿童都喜欢吃水果,不喜欢吃水果的儿童只占据少数。一周吃蔬菜和水果的频率大部分儿童都在一周两次以上,吃肉频率和喝含糖饮料的频率大多数儿童差距不大。两周吃一次快餐(如肯德基、麦当劳、炸鸡腿等)的次数最多,大约60%的儿童吃饭都会细嚼慢咽专心致志的吃饭结论大多数儿童饮食行为习惯较为良好,学校与家庭应该继续对孩子进行营养健康教育,并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坚持下来。

  • 标签: 营养 儿童 普及 习惯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营养支持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患者例数一共为100例,其入院治疗时间在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24h后实施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对照组则实施常规鼻饲营养联合静脉营养支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入院第一天的血液指标差异较小,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重度利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营养支持对治疗有推进作用,可以快速的改善患者体内血液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重度颅脑损伤 早期营养支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利用中国居民膳食平衡指数(DBI)评价社区营养宣教对城市社区、农村社区老年人膳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城市社区、农村社区60岁以上老人共160名,进行膳食调查;然后开展膳食营养宣教,利用膳食平衡指数评价营养宣教前后膳食质量的改变。结果城市社区居民膳食营养宣教前后DBI-LBS、DBI-HBS、DBI-DOQ等差异显著(p<0.01);膳食营养宣教对农村社区DBI各项数值无显著影响。结论膳食营养宣教能显著改善城市社区老年居民的膳食质量,对农村社区膳食质量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膳食平衡指数 社区营养宣教 膳食质量 老年人
  • 简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工业发展迅速,食品种类日益丰富,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危害。本文从营养与健康角度对海洋食品产业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营养与健康 创新发展 海洋食品
  • 简介:摘要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营养预防及干预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极为关心的一件事情,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临床上其营养预防和干预的方法可谓是多种多样。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分析做好相关疾病防治的方法和策略。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疾病 营养预防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120例神经重症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观察,每组60人,对照组采用注射匀浆膳食的方式,观察组采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的方式。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检测指标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患者住院14天后进行检测指标对照,发现观察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臂围、三头肌皮褶厚度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吸收对神经重症患者的营养不良问题有一定的改变,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 标签: 神经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治疗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发病急、进展快,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救治AP的主要手段以液体复苏、营养支持和镇痛等支持疗法为主。AP常伴随严重的生理紊乱和高分解代谢状态,如糖异生、蛋白质分解和脂肪动员增强,导致机体出现负氮平衡和免疫功能减退,严重影响AP的转归和预后。因此正确选择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和时机以及生态免疫营养素的应用,对于降低AP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有重要保障作用。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营养支持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静脉营养应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效果。方法2013年8月到2017年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VLBWI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管饲喂养,观察组采用全静脉营养喂养,两组喂养观察14d。结果观察组的头围、身长和体重增加速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期间的吸入性肺炎、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新生儿感染、喂养不耐受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0.5%,对照组为36.8%,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静脉营养应用VLBWI能促进生长发育,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全静脉营养 极低出生体重儿 生长发育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中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护理策略。方法将100例神经内科重症病患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均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期间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对照组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胃肠减压量、转出重症监护室时间均短/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的发生率(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系统恢复,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 肠内营养支持 护理
  • 简介:摘要对于烧伤患者来说,其临床救治工作比较复杂,涉及创面、急救、营养、心理、复苏、康复和感染等。现阶段,营养支持乃中度以上烧伤患者的一种常见治疗手段,有助于确保患者机体营养补给充足,同时还能起到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以及提高预后效果的作用。诸多研究表明,在烧伤患者的常规治疗工作当中合理采用一种适宜的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促进其创面愈合,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病情控制效果。反之,若患者存在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将会延缓其创面愈合的速度,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导致患者更加容易出现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并能有效降低其预后效果。对此,予以患者合理且有效的营养支持,可确保烧伤患者机体营养摄入的充足,并能由此起到提高其临床救治效果的作用。临床医师在对烧伤患者进行对症治疗之时,需要考虑对其辅以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加快烧伤创面愈合的速度,促进预后改善。本文通过对严重烧伤患者应用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效果进行综述,为严重烧伤患者合理应用营养支持疗法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营养支持 感染 严重烧伤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中学生的营养状况,在分析导致营养失衡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失衡的预防和干预的方法。方法本文运用数据对比法,对造成中学生肥胖、超重、生长迟缓、消瘦的进行分析,并根据现代营养观和正确的健康理念,从多层次、多角度提出了预防和干预的方法。结果我校学生肥胖、超重问题比较明显,且男生肥胖和超重率在增加而且一直高于女生。结论中学生肥胖、超重问题比较明显,通过健康宣教、饮食控制、倡导运动、加强体育课程管理等措施,可以对肥胖和超重问题起到一定的预防和干预效果,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 标签: 营养状况 肥胖 超重 生长迟缓 消瘦 干预 中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营养监测与体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与分娩的孕妇共6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指导方案,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进行孕期营养监测与体重管理,比较两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体重等指标。结果在本研究中,实验组孕期体重增加情况、中晚期每周体重增加情况、新生儿体重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例),对照组总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10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1,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均未发生早产和死产情况。其中,实验组总不良妊娠结局率5.88%(2例)。对照组总不良妊娠结局率26.47%(9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2,P<0.05)。结论在妇产科开展孕期营养指导和体重管理,能够更加有效的控制孕妇孕期体重增长幅度,降低剖宫产率和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从而达到改善妊娠结局的目标,可以为临床孕期控制体重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孕期营养监测 体重管理 分娩结局
  • 简介: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属于中等体力劳动者,正处于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的营养状况对他们以后身体的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当前许多的少年、青年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越来越早,包括各类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超重等,而这将影响到他们以后的身体状况。

  • 标签: 大学新生 膳食指导 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关于营养支持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选取我院中实行胃癌手术的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方法以及营养支持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预见性护理配合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为实验组,实行常规护理联合全部肠外营养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的手术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白蛋白指标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多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中使用预见性护理配合肠内营养,能够有效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浆蛋白的含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营养支持 胃癌 术后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营养支持辅助治疗重症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结核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以及普通饮食,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和普通饮食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以及20%脂肪乳注射液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病灶吸收率以及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与血红蛋白(Hb)的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BMI以及Hb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吸收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支持辅助治疗重症肺结核患者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病灶的吸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营养支持 重症肺结核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