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以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从形态特征、生物学生长特性、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研究等方面综述了文献中称为'黄'[包括:鲍氏针层孔菌(Phellinusbaumii)、火木针层孔菌(P.igniarius)、裂蹄针层孔菌(P.linteus)3种]的药用菌子实体、发酵菌丝体、发酵胞外物的研究进展.结果:黄的人工栽培(日本、韩国学者采用的室外荫棚段木埋畦栽培法),固体、液体发酵培养均已获成功.其主要化学成分是子实体、菌丝体多糖以及发酵液中的胞外多糖,此外还有黄酮及其衍生物、香豆素类、甾醇类化合物.其子实体、菌丝体及提取物(主要为多糖)、胞外多糖在抗发炎、抗氧化、抑制肿瘤生成、增强免疫力、保护肝脏、预防和治疗关节炎等方面有显著的功效.黄的各种产品(包括:子实体、菌丝体微粉末、提取物浸膏、黄茶、黄口服液等)市场需求量很大,表明黄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桑黄 生物学特性 化学成分 多糖 药理学
  • 简介:应用荧光核染色技术、酯酶同工酶鉴定技术,对黑木耳亲本双核菌株、原生质体单核菌株和单一单杂交菌株进行筛选鉴定。结果表明:荧光核染色技术可快速有效地鉴定获得菌株的核相,酯酶同工酶技术可准确地区分单核菌株及杂交新菌株的不同核型,研究得到1个酶带差异显著的新菌株。

  • 标签: 黑木耳 原生质体单核 杂交菌株 荧光核染色 酯酶同工酶 菌株鉴定
  • 简介: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judae)在菌丝体阶段极易感染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der)等多种杂菌。本研究以木耳176个杂交子为供试菌株,采用木耳与绿色木霉菌丝体对峙培养,发酵液相互抑制菌丝体生长,以及调查木耳菌袋田间污染率,比较了杂交子抗绿色木霉的能力,初步建立了木耳抗霉菌污染能力的技术体系。

  • 标签: 木耳 杂交菌株 绿色木霉菌 筛选
  • 简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菌丝体粗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用苯酚一硫酸法,分别确定了热水漫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的最佳工艺。通过极差分析得出:热水浸提法的最优工艺为浸提时间3h、浸提3次、液料质量比50:1、浸提温度90%,粗多糖提取率为2.10%;微波提取法的最优工艺为微波处理15min、液料质量比50:1、提取3次,提取率为4.18%;超声提取法的最优工艺为超声30min、提取2次、液料质量比60:1、温度60℃、频率60Hz,提取率为3.02%。微波辅助法与热水浸提法相比,时间缩短,且提取率提高近1倍;与超声提取法相比,时间缩短1/2,但提取率提高40%。因此,微波辅助提取法速度更快、提取效率更高、操作更简便,优于其他2种方法。

  • 标签: 桑黄 粗多糖 提取方法
  • 简介:对6种"黄"的石油醚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体内试验,测定其对H22荷瘤小鼠抑瘤率、免疫器官指数、免疫因子含量和生存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毛纤孔菌、鲍姆木层孔菌、火木层孔菌和瓦宁木层孔菌的石油醚提取物高、低剂量(100,50mg/kg)以及黑壳目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高剂量(100mg/kg)对肿瘤均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抑瘤率均〉40%;瓦宁木层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低剂量组(50mg/kg)的抑瘤效果最佳,为76.82%,其脾指数、胸腺指数均明显高于阳性组(P〈0.01),IL2的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阳性组,能延长小鼠的生存期;椭圆嗜蓝孢孔菌石油醚提取物也具有一定的抑瘤效果,高、低剂量(100,50mg/kg)抑瘤率分别为39.30%和36.17%。

  • 标签: “桑黄” 火木层孔菌 鲍姆木层孔菌 瓦尼木层孔菌 椭圆嗜蓝孢孔菌 粗毛纤孔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