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感谢上帝给我们预备了这两天的退修会,使我们这些蒙召做时代工人的弟兄妹妹们心灵受到震动。从我们教学楼前那幅别具匠心的海报,到会场讲台的精心布置,都给我们一种时代的召唤感。特别是两位牧师的讲道,虽没有高谈阔论,没有晦涩华丽的辞藻,但却掷地有声,句句扎心。他们真实质朴的见证,虽普通却非凡,虽平常却感人至深,因为他们并非见证自己,乃是述说上帝在他们生活中的大作为。他们所讲的是自已经历的神,他们所经历的便传讲出来。这无疑把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拉近了,真的感觉到上帝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心里,并叩开了我们的心门。但外在

  • 标签: 退修 上帝 时代 教学楼 工人 见证
  • 简介:几年前,一位大城市教会荣退的70多岁独身女牧师猝死在自家阳台,直至遗体腐烂渗水至楼下邻居处,众人闻到异味报警后才被发觉……消息传到教会,大家唏嘘不已。有的同工懊恼自责,为啥没有常去探望;有的教友想起多年前女牧师对自己的灵性关顾,深感不舍,更为其这样的离世而心疼。

  • 标签: 唏嘘不已 大城市 掐指一算 恩佑 耶稣基督 头脑清醒
  • 简介:本文主要从道家、道教、儒学的《周易》思想同源这一观点出发,结合朱熹的《河图》《洛书》观,比较全面地阐发了朝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大师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作者在文中指出,李退溪的《河图》《洛书》观,虽然直接来源于朱熹的《易学启蒙》等著作,但亦受北宋初年道教大师陈抟《龙图序》的影响。退溪的易学思想同道教的《河图》《洛书》观有密切的理论渊源

  • 标签: 《河图》 《洛书》 李退溪 《易学启蒙》 朱熹 《周易》
  • 简介:慈藏,本金氏,辰韩(新罗)真骨苏判(三级爵位)茂林之子,大唐贞观十年(636)受敕,与门人僧实等10余人西行入唐,先谒山西五台山文殊院,得梵偈,受袈裟舍利.再入长安,得太宗皇帝慰抚,安置胜光寺别院.因宠赐频厚,藏嫌其繁,启表入终南山云际寺之东崿,架岩为室,居3年,人神受戒,灵应日错,即再入京师,又蒙敕慰.贞观十七年(643),受本国善德王表请,携藏经一部及杂彩丝绢等回国,任大僧统,主理僧尼一切规猷.

  • 标签: 新罗 考证 王子 五台山 爵位
  • 简介:本文分析和探讨了《以西结书》中的"安神学",并将之与其它先知书中的平行观念作比较,借此反省今日教会如何看待上帝的爱与公义、保守与审判。

  • 标签: 《以西结书》 “锡安神学”
  • 简介:81-86级(85-90届)校友返校活动10月28日上午9时,旧校区小礼拜堂经文:(1)诗90:12"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2)路9:33"夫子(或"老师",现代中文译本),我们在这里真好!"(3)路24:28"耶稣好像(似乎)还要往前行。"

  • 标签: 金陵神学院 校友 回顾 退修 神学思想建设 前瞻
  • 简介:来自普鲁士的郭实腊(K.F.A.Gutzlaff,1803-1851)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传教士。一方面,他从事传教工作,创办刊物介绍西学,把中国基督徒组织起来,训练他们传教;另一方面,他又为商人、政客、英国侵略军甚至鸦片贩子提供服务,助纣为虐。1833年8月1日,郭实腊在广州出版了一份中文月刊,名为《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简称《东西洋考》)。

  • 标签: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郭实腊 《东西洋考》 传教工作 刊物介绍
  • 简介:1994年4月,浸会世界联盟总干事丹顿·洛兹率该组织的一个"中国旅游"团来我国旅游、访问。在南京期间,该团假金陵协和神学院召开了退修会,并邀请中国教会的领袖和金陵协和神学院的部分师生参加了会议。双方就共同关心的21世纪的教牧学、崇拜学、神学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丁光训主教应邀在会上作了演讲。现将该演讲稿全文刊出,供同工们分享。

  • 标签: 中国基督教 基督教会 中国共产党 西方传教士 基督徒 宗教自由
  • 简介:梁相在《大兴国寺记》中写道:“教以礼东方为主,与天竺寂灭之教不同。且大明出于东,四时始于东,万物生于东。东属木,主生。故混沌既分,乾坤之所以不息,日月之所以运行,人物之所以蕃盛,一生生之道也,故谓之长生天。”《大兴国寺记》中强调也里可温“以礼东方为主”,迥异佛教。东正教和聂斯托利派有一个习惯,祷告时要面向东方,

  • 标签: 东方 神学 中国 兴国寺
  • 简介:慧可一直被中国禅宗尊奉为二祖,在北周武帝灭佛时,他曾艰难南遁,卓南陈太湖左县司空山(今属安徽省岳西县),传衣授法于三祖僧璨。然而这一史实,受到近现代一些学者质疑甚至否定。胡适在其《楞伽宗考》中否定《景德传灯录》、《宝林传》等史书记载,理由是慧可92岁圆寂时正是周武帝灭佛之后不久,但不曾言及他南遁司空山之事。

  • 标签: 禅宗 发展史 《景德传灯录》 北周武帝 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