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环境协同治理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但多元主体间价值、利益的结构性困境导致环境协同治理大多停留于倡导阶段。通过对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个案考察可以发现:构建绿色价值链是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协同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环境信息的收集、整理和评价指数的发布,激活和提升了社会对企业污染行为及政府监管的舆论监督有效性,为绿色价值链的构建提供信息支持;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等对企业绿色行为的正向激励效应,使企业成为推进环境协同治理的主动参与者,是构建绿色价值链的关键环节;环境协同监管良性的反馈闭环,有助于培育环境协同治理必需的社会信任,为绿色价值链的构建奠定社会基础,推动着环境协同治理的持续发展。

  • 标签: 绿色价值链 环境协同治理 利益相关者 社会组织
  • 简介:党委、政府与社会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的定位,是指在治理体系结构中的组织定位和在治理能力结构中的职能定位。不同主体都有基本的组织形式与职能,党委是联系各方成为统一体系的组织枢纽,履行领导各方的政治职能;政府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国家行政机构,履行配置公共资源、管理公共事务的行政职能;社会是提供多样性服务的自主成员,履行协同党委政府开展治理活动的职能。国家治理体制改革就是要设定组织与职能建设的新规范,优化治理结构,有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 标签: 国家治理 公共治理 职能定位 组织定位
  • 简介:“一带一路”倡议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河北省应当充分结合当前自身的经济情况、发展趋向和不足等要素,探索应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个历史机遇,寻找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使得河北省的经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实现更好、更快、更稳定的发展,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大动力。

  • 标签: “一带一路” 河北经济 发展新模式
  • 简介:论文探讨从乡村汲取资源时代过渡为乡村振兴供给资源时代之后,强基层党建与公共资源供给关联问题。通过调查村庄内部原有资源禀赋:村庄经济资源、村庄社会资源、村庄公共资源和现有资源状况:经济精英担任村支书、村支书捐资修路、村支部再造村内关系,分析村支部援引村外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和集中村内资源谋划发展平台,得出强基层党建为精英整合型公共资源供给模式的结论。此模式通过国家与社会互动合作框架:重构乡村社会网络,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再造乡村社会关系,引领乡村社会治理;重塑乡村社会组织机制,优化乡村治理结构;主导乡村社会互动机制,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从而弥补村庄公共资源不足,解决村庄公共资源短缺问题。

  • 标签: 基层党建 精英整合型 公共资源 乡村治理
  • 简介:中山市南朗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本文基于对南朗镇的实证调研分析,尝试将中山市红色名人文化资源与大学生党员教育相结合,探索党员培养新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辟党员教育“第二课堂”,丰富党团主题教育形式;关注遗址所在村落发展现状,运用新观念、新思维带动乡村振兴,推动中山加快融入粤港澳湾区建设中;制定红色走访路线,串联起分散的党史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党员培训基地,实现双赢格局;鼓励学生深入调研,探索遗址周边优秀人物事例。通过创新党员培养方式,充分将红色资源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进一步助力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党性,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 标签: 中山 南朗 革命遗址 大学生党员 党员教育新模式
  • 简介:融资参与型存托凭证是在存托协议与托管协议基础上构建而成的契约创设型证券。存托人是该类证券的名义发行人,境外企业则属于实质发行人。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存托凭证发行与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该类证券设定的境外企业单独承担型信息披露模式,无法为投资者知情权提供充分保护,难以为非参与型存托凭证信息披露规则提供制度铺垫,同时,境内存托人的信息披露业务能力也不能得到培育。在充分借鉴域外融资参与型存托凭证信息披露模式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宜构建以境外企业承担信息披露义务为主、存托人与托管人承担信息披露义务为辅的信息披露模式。其中,存托人与境外企业应分别承担存托凭证与境外基础证券在我国的发行信息披露义务;境外企业独立承担存托凭证的上市信息披露义务;存托人应分别承担面向投资者与境外企业的中介信息披露义务;存托协议与托管协议应分别约定境外企业及托管人向存托人提供的契约性信息披露义务。境外企业、存托人及托管人通过强制性与契约性制度安排共同向投资者提供优质、充分的信息披露服务。

  • 标签: 融资参与型存托凭证 信息披露模式 发行信息 上市信息披露 中介信息披露 契约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