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缅甸民主转型并不是为了西方国家解除制裁而做的表面文章,而是七点民主路线图中立宪、选举、施政三部曲的第三部。这一转型具有鲜明的缅甸特色,在国际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转型模式。转型不仅促进了国内的政治和解,也有利于地区的稳定。但也恰恰由于转型的缅甸特色。这种自主转型依然面临复杂的挑战。

  • 标签: 缅甸、民主化转型
  • 简介:近年来,在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欧盟内部力量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德国“再次崛起”,成为欧盟内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与此同时,欧盟力量重心加快向北方国家倾斜,南方国家地位和影响力大幅下降;欧元区相对于非欧元区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趋于上升。欧盟力量格局的变化和调整实际上是成员国之间关系以及欧盟超国家机构与成员国之间关系的重塑,将不可避免地给欧洲一体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 标签: 欧盟 债务危机 力量格局 欧洲一体化
  • 简介:冷战结束为东南亚地区一体发展和东盟扩大创造了条件。随着伊斯兰复兴运动近年在马来西亚和文莱的深化,这两国出于宗教情感而持反以亲阿的态度,并将其变为东盟意志,无视东盟大多数成员为非伊斯兰国家且与以色列合作良好的事实。这既体现了冷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展现实在东南亚的投影,又体现了当代国际关系的“宗教转向”和东盟国家在伊斯兰问题上的分歧公开化。以色列实际上已成为东盟伊斯兰与非伊斯兰成员国之间的宗教“柏林墙”。欧盟模式应是东盟可资借鉴的方向,东盟制度建设乃至维系存在的基础在于:一是加强东盟制度民主建设,二是东盟机构的“去宗教化”。马来西亚和文莱可以通过伊斯兰会议组织等国际宗教组织发出其宗教诉求,但东盟绝非在宗教上的合适平台。

  • 标签: 东盟 以色列 伊斯兰化 东南亚一体化 宗教“柏林墙”
  • 简介:曼德勒为缅甸第二大城市,也是上下缅甸交汇之处,人口、物资、信息的频繁流动与多元的族群文化共同构成了曼德勒复杂多样的城市风景。随着缅甸的社会发展与城市进程,曼德勒的人口构成、社会阶层与城市空间也随之发生转变。华人移民的迁入与增长,引起了曼德勒城市华人化的论争。事实上,曼德勒城市景观的变化,并非华人单一促就,而是现代、城市等内外动因共同作用下的社会后果,因此,需综合曼德勒华人移民、经济行为与族群互动,以及三者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曼德勒的城市,以避免族群民族主义所带来的成见。

  • 标签: 曼德勒 城市化 华人化 景观 族群关系
  • 简介: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与东南亚外汇储备迅速扩张引人注目,东南亚将美元作为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和本币钉住的对象。1998年以后,东南亚经常账户由逆差开始转为顺差,导致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发展成为典型“官方债权国”。泰国的储备资产扩张更多地依托资本和金融账户,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增长则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通过公积金计划的实施来降低货币当局的购汇压力。

  • 标签: 东南亚 美元本位 国际收支 外汇储备
  • 简介:印度尼西亚独立后,开始推行石油分成合同制度,在现代石油开采合同机制中,形成了异于传统特许制的新合同关系,其突出变化在于改变由外企完全控制经营的局面。规定特许制度所没有的管理条款,强调东道国介入石油运营管理,国际石油公司不再垄断石油开发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但在外国石油企业依然具有技术和管理优势的情况下,管理条款的实际效果究竟如何,有待分析。

  • 标签: 印度尼西亚 油气 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 石油合同 石油分成合同
  • 简介:1240—1480年间,罗斯处于蒙古的统治之下。起初,蒙古实行残暴的八思哈制度。14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八思哈制度被废止。但蒙古并未放松对罗斯的行政管理,而是采用了遥控的达鲁其制度,定期从萨莱派遣使节(包索力),指导和管理贡赋征缴、征募军队等事务。同时,在人口统计基础上,蒙古人将罗斯划分为若干财政区、行政区或军事区,称其为"提马"或"提迈"。达鲁其制度一直持续到罗斯获得独立。

  • 标签: 蒙古 八思哈 达鲁其 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