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一些拟在创业上市的公司IPO申请相继失利的原因,然后根据我国创业设立的目的和相关制度规定,结合当前拟上市公司IPO申请审核的实际情况,建议未来拟在创业上市的公司应重点关注主营业务的打造、持续盈利能力的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合规性、IPO申报材料的编制等方面。

  • 标签: 创业板 上市公司 IPO申请
  • 简介:本文以公司治理理论为依据,以创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股权治理和债权治理角度,分析了不同股权治理和债权治理模式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并着重研究股权治理和债权治理的共同作用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即它们之间的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单独考虑股权治理和债权治理与成长性的关系时,股权治理与成长性不相关,债权治理的负债程度与成长性负相关,资产与负债期限同成长性正相关。而将股权治理和债权治理结合起来考虑时,股权治理与成长性呈弱正相关关系,债权治理的作用也得到强化,它们之间具有协同效应。

  • 标签: 创业板公司 股权治理 债权治理 成长性
  • 简介:本文以截至2011年6月30日在我国创业上市的236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风险投资对创业IPO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2)在对有风投参股的投资公司做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一一随着风投参与度的增大,IPO调整折价率并未出现明显的提升,创业企业IPO时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与调整折价率关系不显著。

  • 标签: 风险投资 IPO折价 创业板上市公司 声誉效应
  • 简介:2013年初,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紧接着于同年发布的《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则表明新三在我国全面实践开来。由于政府的推动与中小企业的积极响应,新三挂牌企业的数量与日俱增,而随之产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这其中,新三挂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环节越来越受到企业与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科学分析,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措施。

  • 标签: 新三板挂牌企业 会计信息 披露
  • 简介:创业又称二市场或第二股票交易市场,地位次于主板市场,专为暂时无法上市的中小企业和新兴公司提供融资途径和成长空间,为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建立方便的融资平台,为风险资本营造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如美国的NASDAQ、欧洲的EASDAQ,香港1999年底建立的创业市场。我国创业市场的设立经历比较曲折:1997年科技部提出建立创业市场的构想,2000年10月1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9个《创业市场规则咨询文件》,2009年9月17日,我国证监会召开首次创业发审会,首批7家企业上会,从而揭开了我国创业的启动序幕。

  • 标签: 创业板市场规则 注册会计师审计 深圳证券交易所 股票交易市场 中小企业 高成长性企业
  • 简介: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结合面板数据来研究创业IPO的量价关系,对不同分位水平的溢价率与交易量、大盘走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分位点的收益率与成交量呈现“量缩价跌”现象,在中高分位点的收益率和成交量表现为“量价齐扬”。

  • 标签: 量价关系 高频数据 分位数回归
  • 简介:本文以创业355家上市公司的超募数据及其他重要经营数据为基础,根据不同行业、年度及地区全面地分析了自创业运行以来上市公司的资金超募现状;并从上市公司内部因素、发行制度动因以及投资者利益追逐角度实证分析了其对创业上市公司资金超募的影响程度;最后从完善发行定价机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大投资者教育指导和控制公司募集资金总额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创业资金超募制度的建议。

  • 标签: 创业板 上市公司 超募资金 影响因素
  • 简介:制度性漏洞下创业上市公司通过IPO获得了巨额超募资金。基于趋利理性和寻租合谋的对价支付,创业上市公司在运用超募资金上却严重背离了创业市场创设的法治宗旨,产生了较多的负面效应。深入分析创业上市公司超募资金运用的规制现状和监管缺漏,从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强制约束、多元监管及可诉性的法律责任追究等多重视角强化对超募资金运用的法律规制,将有利于推动创业市场规范化发展。

  • 标签: 创业板 上市公司 超募资金运用 法律规制
  • 简介:2014年IPO重启和证监会的'窗口指导'意见出台后,创业的高超募问题得到缓解。高超募现象的发生和减弱,是否与投资者和拟上市公司的非理性行为有必然联系?当以投资者情绪和盈余管理测度投资者和公司的非理性行为强度时,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外部监管环境等影响因素后,应计利润盈余管理与超募程度显著正相关,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市场投资者情绪与超募程度显著负相关,且两者的非理性行为交叉作用不显著。

  • 标签: IPO超募 非理性 投资者情绪 盈余管理
  • 简介:本文基于创业上市公司自然人控股或家族控股这一重要特征,研究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创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呈U型曲线关系。股权制衡的效果则取决于不同的股权关系,当公司由家族控股或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时,股权制衡无效果;而当大股东之间不存在上述关联关系时,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些研究结论表明,创业其他大股东存在关联关系时会选择和控股股东一起合谋以共享控制权收益,只有在无关联关系时才能发挥监督作用。

  • 标签: 股权集中度 股权制衡 创业板 一致行动人 家族控股
  • 简介:酝酿达十年之久的中国创业市场最终于2009年10月2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首批公司于2009年10月30日在深交所的挂牌上市.标志着我国的创业板正式开市交易。创业的推出是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举措.对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有着重大意义。创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的平台.为活跃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投资者更多的选择。

  • 标签: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创业板市场 投资者视角 深圳证券交易所 2009年 保护
  • 简介:基于终极产权观,以中国2007年12月31日前在申小板上市的家族控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控制性家族企业两权分离封公司价值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股权制衡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两权分离与公司价值负相关,与控制性家族无关联的其他股东的制衡作用能有效改善两权分离的侵占效应,而独立董事难以充分发挥其监督和制约作用。

  • 标签: 家族控制 两权分离 股权制衡 公司价值
  • 简介:创业的推出极大地推动了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也为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奠定了基础。文章从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入手,以创业上市的81家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搜集的创业市场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公司治理对创业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

  • 标签: 创业板上市公司 公司治理 研发投入
  • 简介:近日,十三家企业首发申请获得首届创业发审委审核通过,率先从证监会首批受理的149家企业中脱颖而出。本文拟以这十三家首批过会的创业企业为典型样本,对其展开财务分析,期望提示创业上市企业业务与财务特征,以对利益相关者理解和研究创业企业有所裨益。

  • 标签: 企业财务分析 创业板上市 样本 利益相关者 财务特征 企业业务
  • 简介:自安然事件以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愈来愈受到监管部门、公司及投资者的重视。文章以深交所2010年年度信息披露考核结果为依据,以20家信息披露考核优秀的创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由于考核规则的隐蔽性、信息披露规则的不统一以及上市公司风险披露意识的淡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多流于形式且质量不高。

  • 标签: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创业板 自我评价报告 鉴证报告 核查意见
  • 简介:本文以我国2004-2008年中小企业上市的267家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为代表,研究了中小企业上市公司IPO前后的业绩变化是否具有显著性,并从股权特征角度设计变量对其经营业绩变化进行了回归分析。

  • 标签: 中小企业 IPO前后 经营业绩
  • 简介:近年,新生文化传媒企业以其独特的客户价值定位和技术能力创造出令人侧目的文化体验,并迅速抢占用户的多重文化消费终端。在移动互联、互联网+、媒介创新和多网融合的复杂情境下,投身于文化传媒产业的各类经济主体面临着空前的机遇与挑战。论文系统评估24家在中小板和创业上市的新创文化传媒公司的经济增加值(EVA),并与传统财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4家样本公司的EVA指标值仅有1家为正值,其余23家均为负值。对此,论文从企业核算EVA指标的WAC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构成、公司对财务杠杆的利用状况以及企业对股权融资的资本利用效率这三个角度给出具体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深入把握企业业务模式运转方式,通过业务结构性调整来渐近优化财务业绩的整改对策。

  • 标签: EVA 文化传媒 上市公司 业绩评价
  • 简介: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企业的投资行为是扩张和发展阶段的关键活动。本文以2006—2015年中国新三挂牌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外部融资约束和内部权力制衡对投资行为与自由现金流的敏感性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外部融资约束的压力越大,投资不足对自由现金流的敏感性越强;内部权力结构越集中,投资扭曲对自由现金流的敏感性越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基础层公司,创新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相对分散,治理结构相对完善。对于基础层公司,权力制衡主要作用于企业投资不足的情况;而对于创新层公司,内部权力的制衡对企业投资过度情况的影响更显著。本文探究了新三市场分层制度对投资有效性的影响,为最终实现中小微企业顺利转提供了指引作用。

  • 标签: 投资扭曲 中小微企业 权力框架 新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