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该实验通过SDS高盐法(常规法)、SDS高盐法(改良法)和SoilgDNAKit法提取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用DNANanophotometer仪测定样本DNA的纯度和浓度,以确定最佳提取方法.结果表明,用SDS高盐法(常规法)、SDS高盐法(改良法)和SoilgDNAKit法和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浓度分别为41.45ng/μl、96.48ng/μl和58.40ng/μl,纯度(OD260/OD280)分别1.45、1.57和1.82.由结果可知,改良法提取DNA的浓度最高,而SoilgDNAKit法的纯度最高,但其成本较高,因此,SDS高盐法(改良法)是节省成本且适合提取大批量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方法,今后在提取DNA过程中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其纯度.

  • 标签: 土壤微生物 DNA提取 PCR
  • 简介:采用蒸发镀膜方法,在孔径约为200nm的多孔阳极氧化铝(AAO)模板上室温沉积名义厚度为300nm的银薄膜样品。研究真空退火对AA0模板上Ag纳米颗粒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观测,光学性质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111)取向的银衍射峰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当退火温度为250oC时达到最大值:银纳米颗粒平均直经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先缓慢增大,后迅速增大,再减小的态势,当退火温度为250qC时达到最大值140nm,比制备态大47nm;薄膜经真空退火后,漫反射率普遍得到提高,在可见光区域,当退火温度为200oC时,漫反射率达到最大,其值为80%,大约为制备态的3倍左右。

  • 标签: AAO模板 银纳米颗粒膜 真空退火 微结构 光学性质
  • 简介:大学排名已经成为当前世界高等教育评价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从大学排名的历史发展与当前争议人手,整理分析了当前三大国际大学排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大学排名、《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排名、德国CHE大学排名的大量一手资料,总结出“整合型”与“颗粒式”两种大学排名系统,并比较了两种大学排名在各个方面的差异,指出以CHE排名为代表的“颗粒式”排名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大学排名 大学评价 CHE大学排名
  • 简介:在室温下,用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扩散三乙胺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5)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水的含量,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MNMOF-6的形貌为纳米颗粒的聚集体,每个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0-100纳米,样品MNMOF-7,MNMOF-8和MNMOF-9的形貌分别为棒状、针状和带状,我们对不同形貌的MOF-5纳微米颗粒的氮气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

  • 标签: 扩散方法 金属有机框架结构 比表面积 孔性结构
  • 简介:选择休屯盆地低山典型茶园,采用5点采样法采集土壤样品,对其有机质、pH和速效N、P进行测定,就不同植茶年对土壤有机质、pH值的时空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植茶龄36、53年的茶园土壤有机质较对照组(23.64±4.229g.kg-1)高,植茶龄25年的有机质含量(13.53±8.640g.kg-1)低;速效N、速效P的含量与施肥相关;pH变化趋势是植茶龄1-25年茶园呈递减,36-53年的茶园有一定的回升后又下降。

  • 标签: 休屯盆地 茶园土壤 PH值 有机质
  • 简介:采用物化活化工艺,以枣椰仁为原材料制作颗粒活性碳(GAC),制作过程主要有6个步骤:清洗,烘干,粉碎,筛分,炭化和活化.通过小试对新型GAC去除余氯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进行了拟合.通过理论和实验分析,考察了主要运行参数对吸附动力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方程与实验数据最为吻合,说明其对余氯吸附为单层吸附.新型GAC在余氯吸附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比传统的吸附剂更具竞争力.采用托马斯扩展模型结合物质转移阻力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验非常符合.

  • 标签: 余氯吸附 颗粒活性炭碳 等温吸附模型 多介质过滤 枣椰仁
  • 简介:将减摩粒子MoS22加入聚酰亚胺模塑粉共混后,采用真空热模压成型,考察MoS2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以及制备条件复合材料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当MoS2质量含量为30%时,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摩擦性能最优。且在此配比下通过EDAX观察复合材料表面MoS2粒子富集且分布较为均匀。显示由于试验在制备复合材料的过程中采用真空热压,隔绝了空气,通过XRD显示没有出现MoO3的杂峰,保持了MoS2的润滑性。

  • 标签: MOS2 分散性 制备条件 复合材料 摩擦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