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是要在宗教精神阙如而儒家礼乐法度业已崩解的现代中国文化场域中,以美育为手段实施国民信仰的重建。审美作为一种精神形式的特殊性和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语境使信仰的审美化建构表现出在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徘徊的张力特质,而最终结果往往以牺牲信仰的超越精神为代价,这是与知识分子纠缠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现代性心境紧密关联的。

  • 标签: “以美育代宗教” 蔡元培 信仰 超越 世俗性
  • 简介:编者按韩国长期处于东西方冷战的前沿,特殊的地缘政治使其左翼理论界获得了独特的思想性格.本期刊发白池云先生的这篇文章,娴熟地运用当代后殖民主义等理论,剖析中国乃至东亚现代思想史的若干重大问题,见解独到,视野阔大,或许可作为中国理论界的一种参照.

  • 标签: 当代 左翼 思想性格 新民说 独特 东方主义
  • 简介: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批评那种“励德树声,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的倾向。显然,在“励德树声”方面师圣而不在“建言修辞”方面宗经是过于看重五经的“说什么”而过于看轻五经的“怎么”,是完全忽略“五经之含文也”。刘勰所批评的这种倾向,在我们今天的文学评论中依然存在:读者或者评论家所关注的中心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说什么”(言说方式),人们通常都认为是“说什么”决定了作品的成与败,决定了作品生命力的长与短,至于“怎么”(言说内容)则是无关宏旨的。

  • 标签: 文学批评 经典作品 言说方式 文心雕龙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 简介:这是评论家兴安与深圳文化学者胡野秋在"深圳晚8点"的一次文学对话。该文是根据速记整理,经过作者审阅,标题为兴安所加。对话回顾了兴安90年代以来所主张和参与的几个文学事件,并重点比较了"60后"、"70后"和"80后"作家的写作特点和问题,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他对"80后"作家的分析尤其让人关注。

  • 标签: 90年代以来 文学对话 “70后” “80后” 作家 写作
  • 简介:这里所说的“青春片”,同八十年代末出现的那批“青春片”内涵有所不同。它主要不是从心理学角度而只是从题材层面,对1957-1958年涌现的几部表现青年知识分子生活的影片所作的一种概括。这几部影片是:《青春的脚步》、《生活的浪花》、《悬崖》、《上海姑娘》。除《上海姑娘》外,其他三部影片因种种原因,数十。

  • 标签: 青春片 影片 题材 表现 突围 角度
  • 简介:本文通过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与程伊川的“作文害道”所包藏的义理蕴涵的全盘揭示与展露,认为二者所关涉的实际上是人的精神生活与圆满的问题。只不过,黑格尔由于沉陷在思辩哲学的传统中,并没有能真正地解决这个问题,而儒家依道德践履之路却能解决之。本文试图把依道德践履之路而至的最高精神境界称为“美”或美的究竟义,而与艺术分开。之所以作出这种区分,意在不把关与艺术挂搭起来,美是一种实践哲学,人人可行,而艺术则是一种技艺学,属于少数天才。这样便开出了一种理解美的新向度,这种新向度意在强调:即便是一个人没有制作或欣赏艺术的天赋才能,也不失去享受美即诗意人生的机会,甚至可以,一个人可以不进行任何艺术的活动,但他能够、应该而且必须行走在诗意人生的践履之路与涵养之途中。

  • 标签: 艺术 黑格尔 程伊川 境界 践履
  • 简介:唐代李善以来,陆机《文赋》“浏亮”一词被释为“清明”、“清畅明朗”。有的学者认为其所指是魏晋“新体赋”。本文认为“浏亮”义同“嘹亮”,在当时被用来形容声音的高远嘹亮。陆机不只用它来形容赋的音韵嘹亮,而且藉由“听声类形”、“心想其状”的通感方式,兼指赋的辞藻铺排、文采富丽。“体物而浏亮”是陆机心目中赋的理想风貌。毫无疑问,具有这种风貌的,当首推汉代的体物大赋。陆机高度肯定左思大赋作品《三都赋》,也可以印证这一结论。

  • 标签: 《文赋》 浏亮 听声类形 通感批评
  • 简介:部丛书"是近代商务印书馆的知名品牌之一,其中出版于1903—1908年的十集系列共计100种,呈现出东籍西文兼有,各种类型具备,文言白话作品并收的特点。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一家大型民营书局,商务印书馆对于"部丛书"收入作品的选择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是对"小说界革命"之后社会文化思潮和读者需求的一种回应,也是文学场域变迁在小说出版领域的一种折射;作为在行业中举足轻重的一家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在出版"部丛书"过程中的选择,又随着丛书的传播和读者接受,在丰富文学场域的同时对文学场域的变迁产生了影响。

  • 标签: 文学场域 商务印书馆 近代小说 十集系列“说部丛书”
  • 简介:90年代即将结束,我们不禁要追问:90年代的文学为中国文学提供了什么新的经验?这些经验与80年代的文学经验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这些经验对中国文学的未来提示了怎么样的可能性?为此。我们约请了三位颇具影响力的批评家,提供他们的相关研究;林白、卫慧也有相关的体会(见“作家自观”一栏),我们一并献给读者。

  • 标签: 中国文学 90年代文学 个人性 主导倾向 意识形态 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