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不成问题的问题》是老舍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梅峰导演的再创作改编为同名电影作品,将一出农场中的闹剧展现得淋漓尽致,对当下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电影文本与原著小说的对比研究,探寻小众化的纯文学电影改编的难度、力度与向度,评析本部作品改编的完整度和超越度,理解“图像化”时代的到来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解决文字边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 标签: 老舍 《不成问题的问题》 电影改编 视听语言
  • 简介:<正>一苏联汉学家王希礼的中国文化研究鲍里斯·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里耶夫(БорИсAпексаНДроВИУВасИЛьеВ,1899-1937),汉名王希礼,他出生于彼得堡一个普通公务员家庭,1922年毕业于彼得堡大学东方系,自1918年为俄罗斯汉学权威阿列克谢耶夫教授(АЛексеВB.M.,1881-1951,汉名阿翰

  • 标签: 阿列克谢耶夫 中国文化研究 彼得 汉名 瓦西里耶夫 中国戏曲
  • 简介:<正>剧本作为舞台艺术的文本载体,在保存舞台艺术和承继剧种历史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资料室内藏有剧本近三千本,都是从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广州地区创作上演的粤剧剧目,当年系因剧目审查需要,由各剧团提交集中于此,其中以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剧本居多。六十多年后的今天,是时候揭开尘封的档案,再现当年粤剧走过的发展之路了,而这批粤剧演出审查本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这批剧本对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后二十多年间广州地区粤剧剧目状况有重要价

  • 标签: 剧目审查 舞台艺术 文学艺术创作 马师曾 李门 舞台演出
  • 简介:学者以为赵琦美对脉望馆杂剧有抄而无校,这观点是错误的。赵琦美抄校脉望馆杂剧共分三个步骤:一是考证,二是抄录,三是校勘。赵琦美校改了所抄杂剧剧本中的字词、常识、典故,使得剧本文字流畅、简洁、准确、典雅,很大程度提高了杂剧文本的文学水平。

  • 标签: 赵琦美 杂剧 校勘 戏曲文学
  • 简介:本文针对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从教育观念、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改革内容进行了阐述,重点讨论了在教改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以学为主、以研为先、以演为辅”的教学体系,提出了教、研、演并重,培养音乐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 标签: 以学为主 以研为先 以演为辅 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