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一)丹麦人口不多.500多万.但却有100多个儿童剧团。不仅如此.政府对儿童剧团也提供了很大的资助,资助率高达70%-85%,用500万人口来比100多个剧团,再来比70%-85%的资助率.这个比较不能不让我们中国的同行们羡慕。丹麦的戏剧发展的确有其优势,比如说:

  • 标签: 儿童文化 戏剧发展 青少年 交流会 展演 国际
  • 简介:福建省戏剧创作在这三十几年来取得过十分出色的成绩,以武夷剧社为代表的福建剧作家群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凭借着历史剧创作的成果开创了新时期的“闽派戏剧”,同时他们中亦有相当一部分的剧作家一直立足于自己所熟悉的剧种和戏曲写出一批承前启后、不可替代的作品,为梨园增添了一批形神独具、熠熠动人的形象.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福建戏剧创作的力量在这十五年来渐趋式微,中年剧作家匮乏,剧本创作近年来才又渐生新力军.《福建艺术》作为福建省内唯一一份有发表剧本作品的正式刊物,以每年发表6-10个剧本的分量关注着省内最主要的剧本创作,几乎是省内原创剧本的阵地与风标,同时,它作为一份由福建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刊物,它对剧本的选择与取舍在一定程度上又代表体现了省内艺术研究学者群体的评判与标示.故而,在新世纪至此即将十五年之际,重审《福建艺术》这些年来的剧本创作发表情况,期以其作为一个具体而微的例证,关注正处于文化与戏剧思维转型期的地方戏剧乃至于全国戏剧.

  • 标签: 《福建艺术》 戏剧创作 文学融合 剧种 式微 剧本创作
  • 简介:为了进一步探讨当代人对莎剧《威尼斯商人》的理解,依据后殖民主义理论从历时性和共时性对电影《威尼斯商人》和小说《夏洛克是我的名字》进行互文性分析,指出了犹太人这个特殊群体千百年来成为“边际性客民”的原因,解读犹太人徘徊在主流的基督教文化中所产生的他者形象和双重文化认同交织的矛盾心理,揭示犹太人群体性的话语失声与诉诸。

  • 标签: 威尼斯商人 电影 夏洛克是我的名字 他者 身份认同
  • 简介: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研究:政策、实践和理论反思”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11月25日至27日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会议以“行动”和“反思”为主题,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土意义与跨文化思考,作为生活方式的整体保护与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的保护、重构与当下利用、法律与政策思考,实践与研究路径的新探索等多个维度的问题,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本土化转向的趋势。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行动 反思
  • 简介:苏力《窦娥的悲剧——传统司法中的证据问题》一文由于立足于司法的视角考察《窦娥冤》,而不能以文学的眼光审视《窦娥冤》,以至于从根本上导致了对作为文学作品《窦娥冤》的错误解读:一是错误地将作为文学作品的《窦娥冤》当作司法案例来解读;二是对窦娥悲剧的性质及原因做出了表面化简单化的认定;三是对《窦娥冤》的戏剧结构、人物安排作了不符合元杂剧文体法式的解说。苏文对《窦娥冤》解读的这种偏离,主要是由于视角错位所致。我们从苏文这一因视角错位而导致解读错误的教训中,似乎应该重新明确这样一种认识;只有把文学还原为文学,把文学当作文学,以文学的眼光审视文学,才有可能获得对文学的正确解读。

  • 标签: 窦娥冤 视角 错位 误读
  • 简介:在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二次全国杂技比赛赛场上,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节目《旋转皮条——觅》,以打破传统的前卫创意、充满灵性的时尚编排,在众多精品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本次比赛金奖。该节目编导,本次比赛最佳编导奖获得者,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团长李西宁告诉笔者:

  • 标签: 全国杂技 奖获得者 文学艺术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