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6 个结果
  • 简介:为了研究刚出土的青铜器在新的环境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宝鸡眉县27件国宝级西周窖藏青铜器出土一年半后,对这批器物出土前后的锈蚀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对每一器物的锈蚀产物进行了系统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这批青铜器腐蚀类型主要为封闭环境中的大气腐蚀,主要产物为碳酸盐和氧化物。但同时在其中一个器物上发现了氯化物类有害锈成分,分析认为,出土前后环境的变化是有害锈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 标签: 西周 窖藏青铜器 锈蚀特征及成分
  • 简介:陶瓷产地判别一直是陶瓷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为了拓展产地判别的科技研究方法,本研究针对南北方4个不同口(越、建、耀州、定窑)的陶瓷样品,首次结合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和热释光(TL)测试分析技术相互印证,测定4个口样品的胎釉元素组成和热释光特性,并建立相对应的数据库,相互印证判别陶瓷样品的产地。数据库的统计分析表明:同一口的陶瓷不仅在主量与微量元素化学组成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其热释光的测量灵敏度也存在地域特征性;不同口的陶瓷可以通过元素组成归类和热释光特性的不同加以区分,结合采用XRF与TL测试分析两种技术可以更准确地对陶瓷产地进行分析判别。

  • 标签: 古陶瓷产地 元素组成 热释光特性
  • 简介:中国货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其种类繁多、内容上极具广度与深度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货币文化。早在南北朝时期,已有顾煊的《钱谱》问世,并逐步形成了专门对其进行研究的学科——中国钱币学。由于中国钱币学内容庞杂,常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因此特别需要一本深入浅出、融学术与通俗读物为一体的专著作为引领初学者入门的有效的学习途径。日前,欣闻学苑出版社出版了高英民所著的《中国古代钱币》,读后不禁额手相庆,深感此书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不失为值得一读的佳作。

  • 标签: 中国货币 古代钱币 中国钱币学 学苑出版社 南北朝时期 货币文化
  • 简介:中国古代银铤、银锭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是当时的经济、赋税乃至整个社会的缩影,随着近年相关书籍和文字介绍的增多,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古代银铤、银锭终于逐步引起收藏爱好者的关注和青睐,促成了这一板块市场价格的一涨再涨。

  • 标签: 古丝绸之路 银铤 收藏价值 银锭 历史 收藏爱好者
  • 简介:<正>日什秋别古城址乃是吉尔吉斯最大的中古城市的遗址,总面积约70公顷,这块居住地的地形构造复杂,按照阔日米亚科的分类,属于有长墙的古城。这种城市类型是吉尔吉斯北部地区的特点。古城址的主要部分由中心遗跡——堡垒和沙赫利斯坦构成。堡垒(平面为100×120米的长方形)座落于沙赫利斯坦的西南角,其北面是一片庭院。沙赫利斯坦可分为南北两部分。两部分的规模几乎完全相等,为500×550米。沙赫

  • 标签: 喀喇汗朝 吉尔吉斯 回历 头衔 古城址 尊号
  • 简介: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使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的环境考古学研究在过去20多年来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环境考古已基本成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很多考古学的课题中,而且,环境考古的理论和方法也会伴随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而更加完善。然而环境考古学本身对考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考古学家有坚实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其如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对那些针对考古学研究的环境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学家如果能够初步将环境复原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考古学研究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能使更多的考古学家掌握基本的环境复原的方法,本文试图从考古学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环境考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辽西地区的环境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何解读那些像孢粉等的环境数据,以此推动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开展。

  • 标签: 环境考古 环境重建/复原 辽西 古气候
  • 简介:《杨氏所藏汝窑枕质疑》中若干问题的商榷赵青云香港明报月刊1993年7月号发表了方龙嚷先生题为《杨氏所藏汝窑主枕质疑》的文章,看后颇多感慨。方氏热心对枕作学术研讨,并提出质疑,这是值得欢迎的。学术问题往往存在不同的见解,这是正常的,只有通过讨论,阐...

  • 标签: 汝窑 若干问题 宝丰清凉寺 上海博物馆 杨氏 清凉寺汝官窑
  • 简介:<正>缀玉面罩,是1990年被列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贵族墓2001号出土的珍贵文物。它覆盖于墓主人的面部,由五组不同形制的玉片制成的眉、目、耳、口、鼻,比例匀称,形象逼真,富于艺术表现力。在其五官之位相当于额头、双颊、唇部及下颚部位还散布着数十片呈几何形状的玉片,这些玉片的边缘处均钻有透孔,以便穿缀于丝织物构成的衬地材料上。这件珍贵的文物在两周墓葬发掘中较为罕见,它的出土,对研究我国古代的殓玉渊源,有着极

  • 标签: 出土 面罩 玉衣 我国古代 新石器时代 玉器
  • 简介:中外道教研究者大多数都把"三洞经书"思想的创立归功于陆修静。而小林正美则把有无"三洞经书"思想,看成是"葛氏道派"所创作的"元始系"灵宝经和以陆修静所代表的"天师道三洞派"所创作的"仙公系"灵宝经最根本的差别之一。本文研究认为,灵宝经"元始旧经"其实有非常完整的"三洞经书"思想。而较后出世的"新经"则继承了这一重要观念。至于陆修静的"三洞经书"学说,则是对灵宝经的直接继承。因而,敦煌本《灵宝经目》原有的"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加符合灵宝经的实际情况。而灵宝经无论是"元始旧经"还是"新经",亦均为"葛氏道派"所创作。

  • 标签: 《灵宝经目》 “三洞经书” 古灵宝经 经典分类 敦煌
  • 简介:唐代敦煌地区观音信仰十分流行,所以此期的莫高窟中绘有大量的观音画像。然而,岁月的流逝与历代的修缮以及藏经洞发现以后遭遇的数次劫掠,使观音画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并大量流失海外。目前的保护为延迟画像消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开放和研究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也就是说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的现存状态不利于研究者窥其全貌并作整体把握。故此,本文在对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特点及分类略作论述的基础上,重在调查、统计其分布及存在状态,以期廓清莫高窟唐代观音画像的基本形态,并对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启示。

  • 标签: 莫高窟 唐代观音画像 现存状态 分布
  • 简介:博物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事业,从最初对于珍贵物品的收藏开始,逐渐扩充出公开展示、教育大众、休闲娱乐等功能,展示手法日新月异。但是对于历史文物类的博物馆来说,形态的改变只是吸引社会大众亲近文物的方法,整个馆务的核心部分,仍然在于文物的收藏、保存以及馆藏文物所蕴藏的知识内涵,而此一核心的建立,有赖于研究工作的进行。

  • 标签: 文物研究 馆藏文物 学理论 古器物 社会大众 休闲娱乐
  • 简介:本文通过X射线透视技术考察了相当数量的商周青铜器,发现凡是陶范铸造的古铜器,在不同时代,其垫片的分布或数量有其特色。而商周之后的仿制铜器,在X射线透视图中则无垫片痕迹,却出现商周铜器透视照片上未见的类似细砂沉积于水底的图像。据此,作者对学术界在真伪问题上有争议的毛公鼎,作了x射线透视检查,发现毛公鼎中不仅有垫片,且其分布位置与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三足鼎腹底垫片配置方式相同,其他特征亦与商周器相似,为毛公鼎确系西周所铸重器,作了无可争议的证明。

  • 标签: 科技考古 毛公鼎 辩伪
  • 简介:<正>江西丰城博物馆藏有一件记录黄鹤楼景物的石雕工艺品。这件石雕工艺品,是以厚1.2厘米的平面石板,通过深、浅雕琢而成。石板呈紫红色,质地坚韧细密,应系祁阳石质。板面长68,宽48厘米。板面构图以黄鹤楼景为中

  • 标签: 石雕 博物馆 江西 黄鹤楼 石质 工艺品
  • 简介:张大千不仅是著名的书画家,同时也兼具收藏家、鉴赏家、作伪者和书画商等多重身份。其一生创作了数以万计的作品,内容兼及释道、山水、人物、花鸟、走兽各门类,既能作工笔小品,也能绘写意巨作。这些作品突出地体现了张大千致力于从传统艺术中吸收养分,从而以摹古、拟古、融、化的方式进行创作的现象。因此,要全面、深入阐释张大千的创作渊源、师法对象、作品风格,就不能不对其收藏、鉴赏活动进行准确的把握。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张大千的收藏变化与创作演变之关系,对其20世纪上半期的艺术创作做出较深入的阐释。

  • 标签: 大风堂书画录 大风堂名迹 摹古 融古自运
  • 简介:本文以叙录的形式刊布了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藏文卷式写经.本馆藏藏文卷式写经244件,全部为,而且大多尾题抄经人、校经人,19卷还有收藏者的印章.刊出其目,有助于了解敦煌写经在河西一带散佚流传及其内容.

  • 标签: 藏文 写经 目录
  • 简介:在古代文献资料中,至今尚未发现有关于吴越时期使用何种货币的记载,这就给出了个题目。现从绍兴及周边地区的出土情况,着手来探讨一下这问题。这一带出土的早期金属物品种类不多,所见计有青铜块、铲、削、青铜戈及铅质半两等。

  • 标签: 古吴越时期 绍兴市 古钱币 历史文化
  • 简介:一、对狮子的最早认识狮子是最凶猛的食肉猫科动物之一。狮子体形硕大,头部宽阔,鼻骨较长,鼻头呈黑色。耳朵较短,近圆形。四肢强壮,爪子较宽,尾巴较长,末端还有一簇深色长毛。狮子毛发较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颈部周围包着一层鬃毛,称作“狮鬃”,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雄狮猎物前和黎明起身前往往大声吼叫,这就是著名的狮吼。

  • 标签: 形态 石兽 石狮 狮子 黑色 棕色
  • 简介:<正>1987年6月26—29日,湖北省考古学会和潜江县文化局联合在潜江县园林镇召开了“章华台遗址学术讨论会。”来自我省考古界、史学界、建筑界、历史地理界及新闻、出版界的教授、专家和年青的专业工作者共49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专题学术活动。会议共收到代表们提供的学术论文15篇;潜江县代表还将部分章华台的资料汇编成册供代表们参考。

  • 标签: 学术讨论会 章华台 遗址 考古学 历史地理学家 湖北省
  • 简介:中古道教"三洞"学说的起源,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重大问题,然一直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作者在对道教早期"三洞"资料进行系统清理的基础上,从较新的角度,讨论了道教"三洞经书"和"三乘"在东晋末年江南灵宝经中的最初形态,以及在南北朝隋唐道教中的具体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三洞"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所贯穿的六朝隋唐道教宗派之间的渗透和整合.

  • 标签: 古灵宝经 三洞 三乘 上清派 判教 整合